外刊概要

2011-12-29 00:00:00
世界知识 2011年11期


  【德】《国际政治》
   2011年5/6月刊
  北约—俄罗斯伙伴关系面临困境
  Andrew Monaghan(北约防御学院研究院)
  去年发布的北约新战略将北约与俄罗斯关系提升到新高度,但事实上双方建立具有实效的战略伙伴关系尚面临诸多障碍。第一,北约强调该伙伴关系应建立在“尊重民主原则、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的基础之上,对当前俄罗斯国内民主状况以及俄单方面承认南奥塞梯及阿布哈兹独立表示不满。在这一点上,俄罗斯难以妥协。第二,北约奉行开放政策,向更多国家敞开大门,而俄罗斯恰恰反对其以此为手段对欧洲进行政治渗透,影响欧洲安全政策。第三,北约表示要在全球为其“伙伴国”提供安全庇护并致力于打造以北约为首的安全机制,俄罗斯坚决反对北约这种类似“世界警察”的主张和行为。第四,北约声称其“现代化防御”绝不针对俄罗斯,但俄坚持认为北约的“合作安全”很大程度上是为防范俄罗斯而展开的。(李超)
  
  【英】《经济学家》
   2011年第18期
  法塔赫和哈马斯决定组建临时政府
  巴勒斯坦两大政治派别——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与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于4月27日正式达成协议,同意结束多年的敌对关系,组建临时政府并确定大选日期。这使得巴勒斯坦人民倍受鼓舞,也为长期停滞的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一个激动人心的变化。然而以色列却倍感焦虑。因为在以色列政府眼中,控制约旦河西岸的法塔赫是一个相对温和的组织,必要时可与其进行交易,而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则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恐怖组织,必须对其斩草除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法塔赫要么选择以色列,要么选择哈马斯,与两边同时修好是不可能的。但是面对阿拉伯世界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支持法塔赫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已经下台,以色列被孤立感越发强烈,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战略。
  (王博文)
  
  【美】《国家利益》
   2011年5/6月刊
  重构亚洲联盟体系
  Dan Blumenthal(美国企业研究所亚洲研究主管)
  冷战时美国在亚洲的联盟体系是“中心-辐射”型的,美国是体系的惟一中心,分散的盟友与美国保持一维联系。这种模式保障了美国对亚洲的领导权,但目前这种联盟体系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盟友过于依赖美国,自身军力发展普遍不足,在受到威胁时会“第一时间”寻求美国帮助,客观上给美国造成了一定政治负担。盟友之间联系不足,不能互相协调以应对突发事件。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影响力下降,该联盟处在一个更加松散的状态。盟友是美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整合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是战略界一直思考的问题。美国可使盟友体系“网络化”,加强盟友之间的联系,同时加强其各自的力量,这样既能减轻负担,又能保住领导之位,使联盟集体力量为美国所用。
  (董春岭)
  
  【韩】《环球亚洲》
   2011年春季刊
  印度走向世界
  M.Scindia(印度工商业部部长)
  依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未来TAyPcvz4LcwAr2WgriycUQ==十年,印度政府计划将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到10%以上。印度拥有众多成长优势:已被西方认同为民主国家;市场高度自由化;法制建设较完善;长期享有人口红利等。未来五年,印度将投资超过400亿美元改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这将让印度经济驶入快车道。印度崛起有赖于其庞大海外侨民的支持,侨民每年向国内汇款达54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印度也需克服三大困难:贫困人口众多;能源高度依赖进口及制造业发展滞后。印度对外战略正“向东看”:积极发展与东盟及东亚国家的贸易关系,并加强与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及美国的防务合作。随着印度走向世界,中印间竞争将逐渐升温,双方应将其转化为“良性竞争”,而美印将走得更近。(李峥)
  
  【俄】《分析家》
   4月3日刊
  动荡的利比亚
  Gevorg Mirzayan
  西方针对卡扎菲的初步打击看似是成功的。与伊拉克战争相比,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更具有合法性,毕竟是在安理会决议的“幌子”之下。西方国家的公共舆论也支持这一行动,认为“卡扎菲残暴政权践踏人权,并且甚于萨达姆。”在军事行动节节胜利的鼓舞之下,这种声音越来越多。
  英军空军总指挥别格尔称,在西方军事打击下,事实上利比亚的空军已经不复存在,其综合防空系统、指挥和控制系统均遭受重创。法国国防部长龙格认为卡扎菲的部队已经成为了西方空军的靶子。根据五角大楼的数据,空袭前五天共出动飞机超过300架次,共实施超过100次空中打击。然而在利比亚的战争还需要更深入的观察。西方已经在伊拉克泥潭中越陷越深,而卡扎菲政权明显比萨达姆要强硬许多,并且卡扎菲也并非完全是西方眼中的“独裁者”和“食人魔”,他也确实为利比亚的现代化做出了许多贡献,至少要强于一些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目前,虽然卡扎菲节节败退,但或许依然会“死而不僵”。
  (叶天乐)
  
  【美】《时代》
  2011年5月9日
  毒品泛滥正在毁灭阿富汗
  Jason Motlagh(自由撰稿人)
  阿富汗是世界毒品的主要供给国,随着美国和北约加大对该国毒品出口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多的阿富汗人正在染上毒品。据联合国调查:2005~2009年阿富汗海洛因吸食人数激增140%,鸦片的吸食人数翻了一番。当前,阿富汗吸毒人数已近100万,占15~64岁人口的1/10。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驻阿富汗负责人雷马修将之称为“可口可乐效应”——人们总是认为需求创造供给,却忘记供给也可以创造需求。在喀布尔,半克一包的海洛因售价120阿富汗尼,约合2.8美元。尽管由于西方打击和枯萎病的流行,价格与去年比已经上涨了三倍,但依然相当便宜。与此相比,毒品需求的暴涨更令人担忧。许多吸毒者是前苏阿战争和内战时期的难民和老兵,当前不稳定的局势又造成越来越多的新的瘾君子出现。此外,大多数吸毒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尽管存在一些免费的外国医疗诊所,但对大多数试图戒毒的吸毒者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最著名的Nejat中心只有60张床位,政府运营的戒毒中心只有喀布尔才有,而且费用不菲。
  (徐刚)
  
  【英】《新非洲人》
   2011年5月号
  纳尔逊·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纳尔逊·曼德拉已93岁高龄。他是民主选出的首任南非总统,亦是整个非洲最著名的政治人物。在担任总统前,曼德拉是个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为此,南非法院曾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判他入狱。曼德拉在牢中服刑27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在罗本岛度过。
  曼德拉生命中曾出现过三个重要的女人。1944年,他与反种族隔离人士西苏鲁的表妹伊芙琳·梅斯结婚,但婚后曼德拉全身心投入民主斗争,无暇顾及家庭,使得两人矛盾日益加深,最终分道扬镳。1958年,曼德拉与温妮结婚。温妮深受南非人爱戴,被尊称为“黑人母亲”。但在曼德拉入狱期间,他与温妮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痕,再次以离婚收场。1998年7月18日,曼德拉80岁生日那天,迎娶了第三任妻子——莫桑比克前总统马歇尔的遗孀格拉萨。
  曼德拉育有两男四女共六个孩子。2010年6月南非世界杯开幕前夕,曼德拉年仅13岁的重外孙女遭遇车祸不幸身亡,这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悲伤,过度悲伤的曼德拉因此缺席了世界杯开幕式。
  (杨之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