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最具爆炸性的消息也许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因“浴室门”事件惨遭纽约警察逮捕了。这一事件将对酝酿已久的IMF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那些希望IMF改革的人来说,“改革派卡恩”的被捕会非常令人失望。金融危机以前,在主流经济学家看来,成立于1945年的IMF与世界银行是战后国际金融秩序的两大支柱,对于稳定各国经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功不可没。
不过,对于IMF的批评之声从它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不绝于耳。
在左翼的“革命派”眼里,IMF被看作是资本家大搞金钱游戏的“游乐场”。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IMF 的贷款附加条件犹如在推行“经济殖民主义”,IMF俨然是发达国家执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的工具。而英国《独立报》则从1999年印尼总统苏哈托与前IMF总裁康德苏签署贷款协议的老照片里看到了强权国家“炮舰外交”的影子。
中间派的“务实”经济学家则批评IMF资金援助的荒谬性和不透明性。韩裔英国经济学家张夏准在《富国的伪善》中曾用一个故事讽刺了IMF苛刻的贷款条件:“假如我是一个小业主,向银行借些钱来扩大我的工厂。对银行经理来说,针对我将来如何还钱设定一些单边条件是非常自然的,但是IMF给我附加的条件是,我应该减少脂肪摄入量,因为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会使我身体不健康,从而降低我偿还贷款的能力。”
在右翼的“自由派”经济学者看来,IMF的实质是凯恩斯主义的延续,是政府干预市场的典型代表。已故著名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领军人物弗里德曼甚至说应该取消IMF,因为它标志着由监管机构而不是市场来决定经济政策。
从自上而下的视角看,IMF的机构是个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它成立时有一个非正式惯例,总裁职位一直由欧洲人担任,而第一副总裁职位一直由美国人担任。这使得讨论工作计划时更像是发达国家自家的“关门会议”。 IMF总裁一职长期以来被看作是欧洲特别是法国的“自留地”,在IMF过去的66年间,有35年都是被法国人把持的。欧美间常常为了各自的利益争Rirt85IAfqnzLLIKCNAhPw==得头破血流,这次卡恩被捕引起的“换帅争夺战”已箭在弦上。
从自下往上的视角看,IMF的投票机制也引起了新兴国家的不满。IMF采用加权表决制。各成员国拥有的投票权由份额票和基本票两部分组成。迄今,投票权的总量增加了37倍,而基本票投票权在总投票权中的比重却从成立之初的11.3%下降到2.1%。另外,IMF需要有85%以上的多数票通过的事项不断增加,使成员国的决策权进一步失衡。在实践中,十个发达国家的投票几乎可以垄断一切。
2007年11月,卡恩上任伊始就面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他的主持下,IMF出台了很多改革措施。2010年,IMF紧急贷款总额从2007年的11亿美元激增至创纪录的917亿美元。在他的倡议下,IMF制定计划,到2012年,中国的投票份额将会提高到6.071%,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排在第三位。作为欧元的积极倡导者,卡恩力主货币体系多元化。2011年1月,卡恩表示,不能一味依靠美元,而应扩大有“纸黄金”之称的“特别提款权”的作用,并建议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中。
2011年4月4日,卡恩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演讲时表示,“华盛顿共识”已经过时,在为新世界设计新的宏观经济框架时,钟摆应该从“市场”至少向“国家”摆动一点点,并且应该更复杂精巧。第二天,IMF公布了题为《资本流入管理的近期经验——可能的管制政策框架》的报告,这被看作IMF在卡恩引导下,改变了30多年来一贯坚持的资金自由流动的立场。
就在卡恩被捕前的5月9日,《经济学家》杂志发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文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转变正当时》。他认为,在卡恩的领导下,一个新的IMF正在逐渐地、谨慎地出现。
而此次卡恩被抓到底是IMF改革的挫折还是“黄金机遇”,各国有各国的看法。英国《独立报》就认为,卡恩的被捕更像是英国的一个“黄金机会”,因为特立独行的英国长期游荡在欧洲大陆经济之外,被看作是“非欧洲”国家,所以总裁的宝座才长期被法国人把持。而如今,要求出现“非欧洲总裁”的呼声甚嚣尘上,既然法德为代表的“老欧洲”国家愿意把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看作是“非欧洲”领导人,那么这次总裁的职位大概是前首相布朗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