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立委”选举将要变局?

2011-12-29 00:00:00景艳汪苠
世界知识 2011年17期


  随着未来民进党在“立法院”席次的大幅增加与实力的大大增强,即使马英九获得连任,其执政能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台湾政权轮替逐渐成为常态,国、民两党轮流执政已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但长期以来,台湾的“立法院”一直呈现“蓝大于绿”或“国强民弱”的格局,即国民党一直是多数党,民进党为少数党。但明年举行的“立法院”选举则可能出现新的变局:在同属泛蓝的亲民党确定独立参选之后,加上其他小党的投入参选,国民党在“立法院”的选情变得异常困难,面临席次不过半、甚至沦为少数党的可能。一旦成真,这将是台湾继政权轮替之后,立法机构首次出现“政党轮替”,这对台湾未来政局与两岸关系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国民党在“立法院”选情艰困
  台湾“立法院”长期呈现“蓝大于绿”或“国大于民”的格局。台湾实行民主政治之前,台湾“立法院”完全由国民党掌控。上世纪90年代初“立法院”全面改选后,虽然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席位不断增加,但一直是少数党,不能起主导作用,“立法院长”也一直由国民党籍人士担当。
  可是,在明年新一届“立委”选举中,国民党的选情异常艰困。据台湾学者估算,以得票率超过对方7%作为蓝绿优势选区的判断标准,国民党在28个选区处于优势地位;民进党在20个选区处于优势地位;另有25个选区蓝绿胜负差距在7%以内,属于蓝绿竞争激烈选区。
  上届“立法院”选举在国亲合作、亲民党参选人以国民党身份参加选举的情况下,国民党获得大胜。在113席“立委”中,国民党获得81席,其中区域“立委”57席,原住民选区“立委”4席,不分区“立委” 20席,占了总席位的3/4,创历史新高。但国民党重新执政三年来,形势发生了逆转,在大大小小的十多次选举中“输多赢少”,尤其是在总计14席“立委”补选中,仅获得3席,民进党获得11席,呈现严重的“国衰民兴”、“国退民进”态势。
  目前,北部多个曾是国民党的优势选区已变为蓝绿势均力敌的地区或蓝营劣势选区,预计国民党在北部选区可能会减少3席左右,若加上亲民党的分食,可能减少更多。中部地区也从“蓝优绿弱”转变为“蓝绿平分秋色”的局面。目前国民党仅在少数几个选区占优势,其余均为竞争激烈、甚至处于劣势的选区,这意味着国民党在台中市“立委”选举中将面临席次大幅减少、甚至不过半的危险。在南部地区,国民党更是呈现全面劣势状态。上届选举,民进党在南部获得13席,国民党也意外获得8席,甚至在绿营一些所谓的大票仓获胜,但如今形势大不同,国民党在南部的选票流失严重,民进党支持率重新大幅回升,绿营预计将拿下21席的17席左右,国民党将剩下3席左右。这样算来,国民党在北、中、南地区合计将减少十席以上。
  
  亲民党搅局让国民党不过半
  可能性增大
  在上届“立委”选举中,泛蓝实现了大团结,国民党获得大胜。但在新一届“立委”选举即将到来之际,泛蓝阵营出现了分裂,亲民党在宋楚瑜的主导下单独参选,喊出“‘立法院’三党不过半,人民才有伴”的口号,加上其他小党(新党、红党、人民最大党等)及无党团结联盟的参选,形成“两大多小”的政党参选竞争格局,对国民党的选情造成很大冲击。
  目前,亲民党的区域“立委”与不分区“立委”如何布局还不明朗。亲民党开始号称要计划推举30人参选区域“立委”,后来又调整为10人以上,但目前提到的可能人选仅包括媒体人黎建南、台北市议员黄珊珊等少数。这些候选人,基本上都是在国民党的优势选区参选,属于蓝营的内部竞争,对民进党的选情影响不大,但对国民党的选情会产生影响:由于泛蓝阵营的选票分流,让本来不具优势的民进党候选人渔翁得利,直接威胁到国民党在“立法院”的席次能否过半。另外,施明德领导的红党、许荣淑领导的人民最大党、“泛蓝二代联盟”及无党联盟等均积极投入“立委”选战,对国民党的冲击不容小视。
  不分区“立委”,即以政党得票数多少计算的政党分配席次的“立委”, 目前亲民党将作家张晓风与李敖分列为第一名与第二名。俩人均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是否最后出马还不确定。但不论将谁列在不分区名单,若亲民党的得票数超过5%,即有可能分得2~3席的政党席次。上一届“立委”选举在泛蓝大团结的情况下,国民党得票率达51.23%,得票数为501万张,获得不分区“立委”34席中的20席;民进党得票率为36.91%,得票数为361万张,获得其中的14席。在明年的“立委”选举中,国民党得票率与得票数下降已成定局,只是下降的程度不易确定。根据上届经验,差不多26万张选票可分配一席不分区“立委”。如果国、民两党的得票数与得票率接近,在总计34席不分区“立委”中,国民党与民进党各获16席左右,亲民党获得2席,这样国民党一举就减少了4席,民进党则增加2席,让国民党在“立法院”席次不过半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不排除民进党成为“立法院”
  第一大党的可能
  在“立法院”选举中,如果出现国民党席次不过半的情况,“立法院”格局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一是国、民两党均不过半,国民党仍是相对多数党,仍属议会第一大党;二是国、民两党均不过半,但民进党的席次超过国民党,成为相对多数党或议会第一大党;三是国、民两党席次相等。
  国民党或民进党要在“立委”选举中席次过半,即要获得57席以上,目前国、民两党均存在这种可能性。但若其他小党获得数席,则存在多种过半的可能性:如果其他小党获得3席,56席即可成为“议会”最大党或多数党;若获得5席,则只要获得55席即可成最大党或多数党。就目前台湾政治结构与“立法院”的政治生态观察,国民党在下届“立法院”选举中即使席次不过半,但维持第一大党的可能性仍然较高,当然也不能排除民进党成为第一大党的可能性。上届“立委”选举,民进党仅获得27席,但在此后三年来的14次“立委”补选中,民进党一举获得11席,几乎是国民党的四倍,显示出民进党在新形势下“立委”选举的实力不容忽视。
  
  不同的选举结果对未来台湾
  政局的影响不同
  明年年初的“立委”与“总统”合并选举,目前看来,可以得出确定结论的是:第一,不论是“立委”选举还是“总统”选举,泛蓝或国民党在气势与实力上均不如上届,总体呈现衰落之势。第二,“蓝消绿长”与“国退民进”的态势仍会继续,不论选举结果如何,国民党在“立委”与“总统”选举中的票数均会减少,“立委”席次也会有较大幅度下降。第三,“总统”选举呈现五五波格局,竞争激烈,马英九连任困难重重。第四,泛蓝阵营出现分裂。
  其不确定性在于:第一,“总统”选举存在一定变数。马英九在微弱领先的情况下不排除因偶然因素败选的可能性。第二,“立委”选举结果出现多种可能:国民党席次过半,成为第一大党;民进党席次过半,成为第一大党;上文提及的各政党席次均不过半的多种结果(亲民党主张与期待的结果)。第三,从两项选举的不同组合看则有四种可能或结果。
  一是“总统”选举马英九获胜,蔡英文败北;“立委”选举国民党获胜(获得过半席次或不过半仍为“立法院”最大党),即“蓝营双胜”,国民党继续维持“全面执政”。二是“总统”选举蔡英文获胜,马英九败北;“立委”选举民进党获胜,民进党实现“全面执政”。三是“总统”选举马英九获胜,蔡英文败北; “立委”选举民进党获胜,国民党“不完全执政”。四是“总统”选举蔡英文获胜,马英九败北; “立委”选举国民党获胜,民进党“不完全执政”。
  不同的选举结果,对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也不同。如果是马英九当选连任,国民党在“立法院”选举中获胜,岛内政治格局与两岸关系发展不会发生太大改变,这也是大陆希望的结果。如果出现意外,即蔡英文获胜当选,民进党又在“立法院”成为第一大党,意味着民进党首次实现“全面执政”,不仅掌握政权,而且将掌控“立法院”,台湾政局将发生转折性与历史性的变化。届时,国民党对民进党的制衡能力将大大降低,这样的结局将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出现民进党“不完全执政”格局或国民党“不完全执政”的格局,台湾政局蓝绿恶斗将更严重,两岸关系平稳发展的大局也会受到影响。
  不论选举结果如何,由于国、民两党在“立法院”的席次趋于接近,国民党在“立法院”的影响力下降已不可避免。随着未来民进党在“立法院”席次的大幅增加与实力的大大增强,即使马英九获得连任,其执政能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这也为台湾政局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