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巴拉克留给世界的问号

2011-12-29 00:00:00殷罡吴晓芳
世界知识 2011年17期


  8月3日和15日,在被临时改造成法庭的开罗国家警察学院礼堂内,83岁的埃及前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两次以被告身份笼中受审。庭审一再引起挺穆倒穆两派激烈争执,庭内庭外的混乱迫使法庭不得不一再宣布审判延期。虽然穆巴拉克在短短18天被赶下政治舞台,但是他的命运依然影响着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未来。
  
  功  过
   1981年10月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后,副总统穆巴拉克临危受命成为埃及总统。当选当天,穆巴拉克发表著名的电视讲话,有力回击外界质疑。30年后的2月11日,新上任的埃及副总统苏莱曼用49秒向全世界宣读了一份只有两句话的声明,宣告了穆巴拉克时代的终结。在30年的执政生涯中,穆巴拉克在对外对内方面有何功与过?
   首先,穆巴拉克在对外方面的一大功劳,就是继承和维护了前任总统萨达特缔造的埃以和平局面,而且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整,成功地使埃及重返阿拉伯世界。在1978年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之后,埃及一度受到阿拉伯世界的冷落,阿拉伯联盟总部也因此迁出了开罗,而埃及正是阿盟的倡议国。此外,穆巴拉克在执政后顺应了历史潮流,在联合反恐、维护地区和平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巴以和平问题上的作为。他是巴以和平进程的积极推动者。1993年巴以达成《奥斯陆协议》,尽管协议是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的,但穆巴拉克可以说是具体落实以色列从巴勒斯坦撤军的促成者。在对待巴勒斯坦内政方面,穆巴拉克也积极维护了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权威,同时对哈马斯在和平协议中起到的负面作用进行了压制和说服。在阿拉法特之后,穆巴拉克又促成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并在控制加沙局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整个埃及的对外关系上,穆巴拉克除了在阿拉伯人同波斯人的矛盾中表现出阿拉伯世界政治领头羊的作用外,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基本建立和维持了良好的国家关系,也一如既往地维持了与中国的关系。9.11之后,埃及又成为西方反恐的坚定合作者,是国际社会在中东反恐的一支主要依托力量。可以说,如果没有埃及的积极配合,中东局势的稳定性会差很多。
  当然,在1973年斋月战争中,以及后来埃及的军队现代化方面,穆巴拉克的贡献都是可圈可点的。埃及的军队建设从1978年签订《戴维营协议》之后基本上是依托美国,美国每年十几亿美元的援助,帮助埃及实现了军队的现代化,如今埃及军队已经是中东最强的军队之一。有人可能会说穆巴拉克时期的埃及对美国很温顺,这是必然的。冷战结束后,阿以关系由美苏两家的对立状态转为美国一家主导,美国的力量就摆在这里,埃及当然要服从这个现实。因为美国是阿以和平特别是埃以和平的促成者和保障者,想想埃以实现和平后,美国每年给埃及16亿美元,给以色列21美元,一给就是30多年,这种角色和能力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我个人不认为他在对外方面有什么重大的失误,因为现实条件下,他除了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以外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在国内经济方面,穆巴拉克总体上采取了平稳、逐步发展的政策。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等原因,埃及各地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和地中海沿岸。对此,穆巴拉克在远离尼罗河的内陆地区着重开放新的城市,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包括在西奈半岛的荒漠地区以比较优惠的政策鼓励青年人移居屯垦,建立和拓展埃及人的“生存空间”。埃及国土面积虽然很大,但大部分属于沙漠,埃及人仅依靠一条尼罗河生存,形成单一的尼罗河谷经济,人口也主要密集在尼罗河两岸。为了解决土地狭小和人口膨胀之间的矛盾,穆巴拉克时期启动了“新河谷运动”,即造一条人工尼罗河,将河水引至沙漠地带。这项工程受到了很多埃及人的欢迎和支持。
  此外,由于萨达特时期对埃及的宗教势力实行高压政策,甚至试图对遍布埃及的上万所清真寺实行国有,导致政教关系极为紧张。穆巴拉克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调整,使得政教关系有所缓和。与此同时,穆巴拉克对宗教极端势力则采取了严厉打击态度。在这次埃及的政治变革当中,我们看到穆斯林兄弟会的态度是异常理智和温和的,其实这与穆巴拉克几十年来采取的适当政策有一定关联。这可以算得上是穆巴拉克对埃及做出的一个主要贡献,不然的话,这场“阿拉伯之春”的后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至于穆巴拉克的过,就如同所有的政治强人、专制人物一样,那就是过于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而且过于恋权,未能充分调动人民建设、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家族势力以外的社会精英,而是以一个法老的形象塑造自己,特别是对自己两个儿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安排犯了大忌。他让两个儿子学习金融,在跨国公司里有金融业从业的机会,而且也跟社会上的草根精英结合在一起,在埃及形成了官商结合的中青年特权阶层,控制了埃及的经济,使埃及的共和性质徒有虚名。在“阿拉伯之春”政治动荡开始之后,穆巴拉克又没有清醒地约束家族内部的超常诉求,没有及时主动激流勇退,最终导致自己成为囚徒。现在关于穆巴拉克的过谈论得很多,但是我认为,主要的一点就是穆巴拉克没有摆正自己和自己家族的角色。
  
  历  史
   在埃及现代历史上,纳赛尔领导了埃及革命、建立了现代埃及,萨达特则实现了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和平。与这两位前任相比,穆巴拉克将以何种方式载入埃及史册?
   说起纳赛尔,大家都知道他领导了埃及的革命,结束了埃及的君主统治。但是,也是在他的领导下,埃及在1956年和1967年两战两败。因为这两场战争,就连埃及普通百姓都对纳赛尔持有异议甚至非常负面的评价,毕竟这两场战争是和他的冒险举动分不开的。1967年,纳赛尔封锁蒂朗海峡并要求联合国部队撤出西奈半岛,是明显的冒险行动,给以色列率先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后来很多埃及人反思的结果是纳赛尔害了国家。就连周恩来总理当时也对纳赛尔的失误导致埃及“只打了一天,就大败特败”表示遗憾。尽管这些评论可能比较尖锐,但我的确是这么想的。
  萨达特的伟大之处在于1973年发动了反攻,一扫纳赛尔的失败给埃及带来的耻辱,而且实现了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1973年战争,阿拉伯方面最终还是战败了,随后苏联势力退出中东,1979年埃以实现和平,这预示着冷战最早在中东结束,时间要比欧洲冷战结束早十年。萨达特是结束中东冷战的英雄人物,是敢战敢和的领导人,我认为他在埃及历史上的地位超过纳赛尔。
  而穆巴拉克则是中东后冷战时期维护国家稳定、建设国家的人,他的功绩在于,在萨达特敢战敢和实现了和平之后维持了这种和平,而且维持了埃及30年的内部稳定和和平发展,并提升了埃及的国际声望。简单地说,要想看穆巴拉克时期的埃及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与叙利亚做个比较。同样承受了1973年战争后果的叙利亚,到现在近40年时间过去了,被占领土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在国际社会也比较孤立,在阿拉伯世界当中更是孤立,因为它跟伊朗保持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1973年十月战争之后,萨达特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穆巴拉克其实并不是惟一的获选人,甚至在萨达特遇刺身亡的时候,不少人还认为穆巴拉克只是一个过渡,谁料穆巴拉克的总统一当就是30年。穆巴拉克是如何登上权力顶峰的?
   的确,穆巴拉克刚上台时被认为只是一个过渡,当时还有记者问他“是穿新鞋的萨达特,还是穿新鞋的纳赛尔”。穆巴拉克是一名职业空军军人,尽管在公开场合不言不语,但是恰恰因为这一点,他在处理国内外问题时候异常谨慎,头脑也非常清醒,领导埃及平稳安全地度过了萨达特遇刺以及埃及被阿拉伯世界孤立的大风大浪。飞行员的性格与一般军人不一样,后者在战场上若有失误还有退缩和反击的能力,而飞行员则是一着失手即满盘皆输,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谨慎行事但必要时又很勇猛的性格。在总结中东政治强人时,我们会发现飞行员出身的领导人在执掌国家时的莽撞行动比较少,一般都是该谨慎时谨慎,该凶狠时凶狠,该面面俱到时面面俱到。在叙利亚和埃及超长执政的阿萨德和穆巴拉克都是飞行员出身,同样具有飞行员素质的领导人还包括约旦前国王侯赛因。正是由于穆巴拉克的谨慎、寡言,以及在萨达特面前表现的服从不犯上,这种性格使他当上了副总统。实际上,当初像总参谋长沙利文等人的政治才干和政治见解可能都高于穆巴拉克,但是穆巴拉克被选中并平稳执政了30年说明萨达特的选择是正确的。
  
  
  剧  变
   1月25日埃及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之后,穆巴拉克几次表态不会提前退场,并承诺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民主化改革,美国的态度也一度暧昧,然而短短18天后穆巴拉克便被迫下台。这期间埃及到底发生了什么,穆巴拉克“被交权”是哪些政治力量角逐的结果?穆巴拉克为何没有像突尼斯的本·阿里那样流亡海外,而是选择留在沙姆沙伊赫?
   根据埃及既定的安排,原定于今年9月举行大选,这场大选是在美国的密切关注之下,是继2005年大选之后很关键的一场选举。1月份埃及动荡爆发后,穆巴拉克首先调整了政策,那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到了,后来也意识到自己的儿子也已经失去了接班的机会,不过他还是想在自己制定的规则内体面地、合法地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穆巴拉克首先表示自己不会再参加下一届总统选举,后来又说自己的儿子也不参加,并在30年来首次任命了副总统,表明他随时可以交权。这样,当埃及选出新的议会和新的领导人之后,他便可以功成名就、告老还乡,这是他最理想的归宿。有些人也认为这实际上是埃及政治变革最理想的状态,或者说这场革命没有必要来得那么凶猛。
  从美国方面来讲,自美国国务卿2005年亲赴开罗干涉埃及大选、干涉埃及开放党禁等等之后,美国对原定于今年9月的大选是抱有希望的,同时对穆巴拉克在选举之前维护国内稳定、和平交权的过渡也是予以肯定的。广场示威刚发生时,美国首先表现的是担忧,并不赞成发动这样的革命,一开始美国说了一些维护穆巴拉克的话,当时美国副总统也发表了“穆巴拉克不是独裁者”的言论。然而短短18天之后,穆巴拉克黯然离场。为什么这么快呢?这场“革命”是经过组织者长期预谋、精心策划的,再加上穆巴拉克长期的高压政策,几十年的稳定局面一旦失控,就跟火山爆发一样不可阻挡。
  在最后的时刻,穆巴拉克又听从了儿子和妻子的误导——据说穆巴拉克一度选择彻底主动下台,但遭到儿子的坚决反对,此时广场上的民众又不依不饶,如果穆巴拉克此时还在台上的话,埃及局势就有失控的可能,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第18天时埃及军方将领集团和美国中央情报局联合政变,强行将穆巴拉克送出了开罗。
  穆巴拉克之所以没有流亡海外,一来,与突尼斯相比,埃及是个国土辽阔的国家,不像本·阿里那样毫无回旋余地。二来,他自认为埃及有比较成熟的统治机制,并且相信军方是支持自己的。沙姆沙伊赫本身是一个休闲城市,主要依靠旅游业,穆巴拉克时期有不少国际会议是在这里召开的。应该说,这个城市受惠于埃及长期的和平环境,对穆巴拉克也不那么排斥,而且远离埃及主体,政治气氛比较柔和,所以军方把穆巴拉克驱赶到这里,主要目的是不让他发挥政治作用。
  
  庭  审
   作为一位已83岁高龄、身体状况糟糕的前总统,穆巴拉克最终还是被抬上被告席接受庭审,这位“最后的法老”躺在病床上、被罩在铁丝网里的画面也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为何一定要庭审穆巴拉克?普通埃及民众对此是什么态度?国际社会有何反应?如果法院在一定证据的基础上顺应民意判处穆巴拉克死刑或监禁,结果会怎样?
   穆巴拉克作为国家领导人,在政局发生变动后,对其行为进行追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把83岁的前领导人关在铁笼子里,再罩上铁丝网,而且又是躺在病床上接受讯问,这绝对不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也不是为国际司法界所肯定的方式。当年,穆巴拉克主持庭审穆斯林兄弟会刺杀萨达特一案,以及庭审在埃及搞颠覆活动和恐怖活动的宗教极端势力的时候,疑犯也是被关在铁笼子里,只是当时没有罩上铁丝网。当然,关在铁笼子里受审并不是埃及的传统,一般只有对最凶恶的犯罪分子才会这样,以防止他们袭击他人。之所以要这样庭审穆巴拉克,而且是选择在警察学院而不是固定的法庭,只有一种解释,即这是一场充分的政治表演,是为了满足广场民众的要求。我想,普通埃及民众对以这种方式审理穆巴拉克案件,即便是穆巴拉克的政治对手也会生出恻隐之心,对此世界媒体也有充分的报道。
  目前看来,这场庭审在国家层面的欢呼是听不到的,当然其他国家对埃及司法界追究穆巴拉克的罪行也是说不出什么来的,因为这是埃及内政。但是,没有国家层面的肯定和欢呼,就已经说明了问题,即埃及过渡政府的这种做法可能会引起一些负面效应。如果法庭真的判处穆巴拉克死刑的话,我想埃及最高领导人可能会听到不少请求赦免的呼声。对穆巴拉克判处死刑是可以想象的,但是执行死刑则是不可以想象的。20多年前,巴基斯坦的齐亚·哈克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布托,并判处布托绞刑,而且不顾全世界领导人的呼吁坚决执行,那种情况发生在目前追求民主的埃及的可能性太小太小了。现在的状况已经给埃及的声望和司法界造成了负面影响,即使有判处穆巴拉克死刑或者执行死刑的要求,我想埃及过渡政府除了顺应民意外,也要顺应国际呼声,否则后果难以预料。我想,要审理清楚这么重大的案件得花上不少时间,即便按照审理萨达姆的方式也得拖上一两年,如果按照穆巴拉克死敌要求的那样速审速判、迅速执行的话,国际司法界也会提出强烈的异议。
  
  未  来
   自埃及1月爆发反政府示威活动以来到庭审穆巴拉克,作为埃及主要政治力量之一的军方,在此过程中处于什么立场,对埃及这场政治变革持什么态度,发挥了什么作用?
   穆巴拉克在受到强烈反对的时候,首先为自己的下台做了铺垫,就是任命苏莱曼为副总统,实际上是把权力交给了安全部门。军方对这种安排是支持的,但是不满穆巴拉克的儿子发挥的作用。埃及军方认为穆巴拉克在最后一刻没有激流勇退妨碍了大局,是一个严重的失误。而且穆巴拉克把自己的儿子定为接班人,意味着他的儿子在不久的将来将指挥这些军队里面的叔叔、舅舅们。这些是不可能被穆巴拉克精心培育的将领集团所接受的,因为穆巴拉克的儿子连一天兵都没当过。这跟叙利亚等国家发生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埃及军方在最后时刻抛弃了穆巴拉克。庭审穆巴拉克也是军方顺应民意的做法,但是,在庭审的后期阶段,军方可能会审时度势做一些相应的调节,以免对穆巴拉克的庭审成为一场闹剧。况且,穆巴拉克被指控贪污等罪行,其实在埃及官商勾结、官员腐败的现象极为普遍。如果对穆巴拉克和已经被审理的几个部长这些少数人进行清理的话,我想实际上参与审理的、包括现在的将领集团,他们的心里也不会是平静的。
  
   根据之前的安排,埃及即将于9月举行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作为埃及目前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穆斯林兄弟会也已组建政党准备参加选举。另一方面,不少民众则认为埃及“革命”并未成功,必须进行“二次革命”,并对目前掌权的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表现出了不满情绪。未来埃及将走向哪里?
   根据安排埃及将于9月进行议会选举,但能否如期举行还很难讲。目前,穆斯林兄弟会已经组建政党要参加选举,而且很可能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这是国际社会以及民意调查普遍做出的预测,估计是八九不离十的。所谓“二次革命”就是“不断革命”论的翻版,世界历史一再证明了此类“革命”的危害。埃及现在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正常的民主建设,以“一次革命”、“二次革命”甚至“三次革命”这种方式完成埃及的政治变革,显然是一种不理智的、会导致负面效应放大的方式,甚至是一种疯子行为。未来埃及将走向哪里取决于埃及的政治领导人、埃及民众、埃及的街头青年能否理智地参与到这个国家的政治变革中。埃及要实现民主化是以革命的方式还是以选举的方式,这个得由埃及人自己做安排,同时承担相应的后果。
  
  庭审穆巴拉克只是政治游戏中的一出戏而已,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埃及今后在谁手里,埃及社会是否会向着更加伊斯兰化的倾向发展,世俗和宗教、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的矛盾会不会进一步激化……
  
   目前,也门、叙利亚、利比亚等国持续动荡不安,穆巴拉克的命运将如何影响这些国家局势的发展,又将如何影响“阿拉伯之春”的进程乃至整个中东的发展?
   “阿拉伯之春”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穆巴拉克是在民众的压力下不断退缩直至被赶下台,虽然自信地不离开自己的祖国,但最后还是被抬上被告席庭审,这样的下场会对承受类似压力的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造成强烈的刺激,坚定他们顽抗到最后一刻的意念。“阿拉伯之春”是否会迅速过渡为“阿拉伯之冬”,和埃及如何处理穆巴拉克有相当大的关系。埃及是把精力放在对穆巴拉克的清算上,还是放在即将举行的议会选举、也就是国家的民主建设上,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埃及下届议会选举能够顺利进行,在一种和平、理智的环境下民主过渡,那么就有可能使其他国家的民主变革温和化和理智化,相反,则会使其他国家民主变革的局面变得复杂化。
  在中东很重要的阿拉伯人与波斯人的关系上,可以说穆巴拉克把握得比较准。穆巴拉克政权垮台后,伊朗向埃及军方发出邀请说大胆地建交,但是谁敢搭理它?尽管有不少人说,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及和伊朗的关系越来越微妙,但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变化。首先,两国还是没有建交。其次,虽然两艘伊朗军舰穿过苏伊士运河这件事也一度被热炒,但实际上,这两艘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是不违反通航规定的,而且都是不装炮弹的非武装军舰,都是上世纪40年代生产的,能开到叙利亚就不简单了。如果不让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将来也不让以色列通过,以色列也不会同意的,那样的话这条国际水域就不存在了。
  还有人认为,后穆巴拉克的埃及与以色列的关系受到冲击,修改埃以条约的呼声也很大。但其实什么冲击都没有。埃及民众的确说要重新审议埃以条约,那是因为该条约中有一条关于埃及向以色列输入天然气和石油价格的条款。现在埃及人认为价格低了,修改条约是一种合理要求。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以关系,可以有这么一种基本判断,即埃以关系不可能恢复到冲突状态,因为埃及的利益、美国的利益、以色列的利益都不可能接受埃以恢复到冲突状态。当然埃以关系也不可能热络到什么程度去。即便是在穆巴拉克治下,埃以关系是和平的,但也是一种不温不火的冷和平状态。我认为,今后埃以关系会恢复到更理智、更正常的状态,即使穆斯林兄弟会上台,也不大可能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