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浪潮中的朝鲜年轻一代(上)

2011-12-29 00:00:00王木克
世界知识 2011年20期


  在任何年代,青年人都是最易感受新思想、最愿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因此,即便在外界看来极为封闭的朝鲜,年轻一代身上也散发着一种朝气和活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年轻人相比,虽然他们依然面临着冷战遗产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但更多的却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这种间接的、传导性质的冲击,不仅给他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直接变化,也在无形中深刻地改变着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
  
  流行的新玩意儿
  ● 轮 滑
  朝鲜人玩轮滑?很多人很难想象这一场景。其实,轮滑在朝鲜青少年中很有人气,已经流行了好多年了。
  平壤有两大轮滑场地,一个位于金日成广场东侧,临近大同江边,在这里,东边可以看到主体思想塔,西边可以见到朝鲜国家图书馆——人民大学堂。另一个则位于平壤体育馆西侧广场。
  虽然这两块场地并不是专业的,只是因为地处市中心,且比较开阔,就聚集了不少、也许是全朝鲜所有的轮滑爱好者。其中大中学生居多,双肩背书包让人读出了他们的身份。不少女生也加入其中,颇为养眼。甚至还有一些五六岁的小朋友。正滑、侧滑、倒滑,技术熟练,动作流畅,有时还配有造型。如果在平坦的广场上设立几个极限运动设施,相信这些富有挑战精神的年轻人也会一试身手。看得出,他们的心中充满着自豪感和优越感。毕竟,在这个大多数人仍在为温饱而奋斗的国度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机会穿上价值至少在100美元左右的新潮直排轮滑鞋。
  ● 手 机
  去过朝鲜的人都知道,朝鲜对于通信工具管理很严格。外国人入境时,手机要暂存在机场或车站的海关处,等到出境的时候再领回。这就杜绝了外国手机流入朝鲜市场的可能性。在朝鲜国内,手机机身和SIM卡是捆绑销售的,一只手机配一张卡,如果把卡插拔到其他手机就不起作用。尽管如此,朝鲜仍是世界上3G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因为朝鲜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开工时,就直接引进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完全省略了此前的模拟信号和2G阶段,可谓一步到位。
  朝鲜人开始热衷于手机也就是近两年的事情。跟中国国内一样,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也从原来高不可攀的侈奢品变成了日用品,当然还没有走到必需品阶段。最早使用手机的人都是党政部门的干部,或是一些经商先富起来的人。慢慢地,年轻一代成为了追捧手机的主体。特别是在大学生中,拥有一部手机成为很体面的事。如果这部手机恰好是最新款的、功能更强大的,那就更值得炫耀了。朝鲜对手机的管理很严格,除了基本的通话和短信功能外,手机彩信和手机互联网业务仍未对个人开放。但是,年轻人仍能充分利用保留的基本功能,通过电脑拷贝或蓝牙相互交换着信息,比如说互传一些好玩的图片和视频、好听的音乐和歌曲等。为了追求个性,手机链、手机套等小饰物也流行起来。朝鲜的商家们也瞄准了这一市场需求,从中国的小商品市场进了不少货。年轻人的手机上都坠上了叮叮当当的可爱的卡通造型挂件。
  ● 数码产品
  除了手机之外,各种新型的电子产品,如台式或手提电脑,数码相机,MP3、MP4、MP5,DVD机,液晶屏彩电等都很受年轻人欢迎。在街上,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一身蓝布学生装,但也能看到一些衣着时髦的“潮人”,戴着耳塞式耳机,边听歌,边闲逛。这些男生和女生给人的整体感觉很像北京街头的中学生。
  因为电脑和数码相机的普及,对闪存盘和移动硬盘的需求量增多。所以,现在给朝鲜人送礼,各类数码储存介质成为新的选项。另外,韩国对朝鲜发动所谓的“心理战”,经常通过飘送气球,向朝鲜境内投放宣传单、美元和食品等。近两年来,“宣传品”中居然增加了闪存盘等存储介质。这一招也是看中了朝鲜国内电脑日益普及的趋势。
  ● 互联网
  朝鲜开通了其国内自己的互联网,称为“光明网”。事实上,这就是一个全国性的局域网,朝鲜的互联网主管部门先从国际互联网上下载“适合于”朝鲜网民阅读的内容,然后上传到服务器。网民们再登陆到服务器查寻需要的信息。简言之,朝鲜网民们不能直接登陆国际互联网,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上网的乐趣。在“光明网”上,网民们也可以互发电子邮件,或用聊天工具聊天等。
  这股潮流也影响到了民众的消费观念,平壤条件较好的家庭,都会购置台式或笔记本电脑。好一点的商店里也基本上都有电脑专柜,卖主机、显示器,也卖音箱、键盘、鼠标等电脑配件。
  
  涉外部门成为人气职业
  近年来,朝鲜年轻人的求学方向和择业取向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前,去工厂、农村、军队曾经是青年人报效祖国的最直接途径,现如今涉外专业、涉外行业和涉外部门渐成热门。
  中朝有着近1400公里长的边境,平壤是离北京最近的外国首都。地理上的邻近,更加便利了双方之间的经贸、文化和人员交流。朝鲜也像一些周边国家一样,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了。大到机械设备、资源能源,小到衣帽服饰、食品用品,很多都从中国进口。平常看的外国电视剧几乎都来自中国。朝鲜还看中了中国经济发展给自身带来的机遇,出现了很多有官方背景的贸易公司,性质上有点像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官商”,专门从事对华贸易。由此,对中文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当然,能从事外交和外贸工作的人毕竟都是尖子,人数也很少。于是,一些年轻人就退而求其次,转到涉外服务行业去。一些朝鲜公司和饭店在海外开设了朝鲜料理馆,少数年轻人也就有了到国外工作的机会。平壤有一家外事服务培训学校,专门为涉外服务行业培训各类人才,包括宾馆、餐饮、服务等。因为涉外服务行业的对象是外国人,所以能在这些行业工作的年轻人都有着可靠的政治背景、精湛的技术技能以及出色的外貌形体,还要经过千挑万选和多年培训后才能上岗。
  有需求,就有市场。现在,很多学生选择外语专业时,把中文作为首选。而一些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则利用业余时间进修或自学中文。这一选项背后,也隐含着朝鲜外交重心的转变。
  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之后,中文和俄语在朝鲜一度炙手可热,后来俄语一枝独秀。60年代,前殖民地国家独立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朝鲜派遣很多学生到亚非拉友好国家去留学,培养了不少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人才。70年代起,朝鲜一直希望打开对美外交的突破口,英文渐受重视,美式发音也进入了朝鲜教材。当下,“汉语热”渐成趋势,除了中朝传统友好关系近年来获得了新的发展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国力强盛对朝鲜起到了辐射作用。
  
  精英进入IT业
  在信息和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高科技行业可以说是精英汇萃之地,朝鲜也不例外。很多头脑聪明的年轻人很向往从事高精技术行业,例如IT业、通讯、航空、电子数控等。
  朝鲜实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适龄儿童入学率高达99%。在推动教育普及化的同时,朝鲜实际上实行了类似于新加坡的“精英教育”路线,设有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为尖子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平壤市第一中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全国各地招来的状元。全国各地的小学中只有成绩最好或智商超群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这所全朝鲜最好的中学。这个学校的学生不用服兵役,也不用参加大型团体操的排练和演出,节省下的时间就是学习、研究。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会有机会被国家派遣到中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留学。
  在金日成综合大学、金策工业大学等朝鲜全国重点大专院校,都建有电子图书馆或计算机网络。姑且先不论其网络利用率有多少,从硬件设施来看,还是很上乘的,让前来参观的外国人赞叹不已。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众多旅日朝鲜侨胞的大力资助下,金日成综合大学就已经建起了全亚洲领先的计算机中心。当时,朝鲜学生设计的国际象棋电脑程序曾经荣获过国际程序大赛的金奖。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朝鲜的商业网络和酒店服务业也开始大量采用电子化管理。在平壤,一些高档涉外宾馆的客房预订、结算以及外汇商店库存的查验等也实现了计算机化。前台的服务员已习惯了在回答顾客提问前,先在手边的电脑上查一下信息。连接主要商店的POS机网络建设业已建成,但除了少数试点商店外,调试和投入运行仍需要一定时间。据说,这一支付和结算系统是朝鲜科技人员自行研发的。当然,从总体上来看,朝鲜商业及服务业电子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是否能形成一个物质较为丰富的市场?是否能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人群?
  上世纪80年代,朝鲜对外合作集中在服装、烟草、鞋类等制造行业。进入新世纪以后,IT业的发展丰富了对外合作的内容,朝鲜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显示出了其承接下游产业链的潜力。
  动漫产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以前,很多国外的动画片制作商在完成策划后,会把技术性的动作分解制图外包给中国、印度等制作成本较低的国家。近年来,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自主创新加大的情况下,一些中国企业把在国际上招标或本国自制的动漫制作环节,向下转包给成本更低的朝鲜。过去十几年来,朝鲜培养了一批计算机制图人员。虽然朝鲜人从事的这一外包项目很低端甚至很简单,但对于经济困难的朝鲜来说,的确是一条新的创汇途径。由于工作待遇很好,所以不少年轻人很希望参与其中。他们的理想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创造,最终推动朝鲜本国动漫原创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