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有块“中国地”:多金属硫化物海底矿区

2011-12-29 00:00:00江淮
世界知识 2011年20期


  今年7月20日,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核准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提交的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申请,使我国在西南印度洋获得了一块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海底矿区。此项申请的获准,标志着中国大洋协会继2001年在东太平洋获得7.5万平方公里锰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区后,在国际海底获得了第二块矿区。
  
  深海海底——资源宝库
  1873年,英国调查船“挑战者”号在非洲西北的大西洋海底采上来一些土豆大小的深褐色物体。此后英国科学家又在别的大洋海底采集到了类似的物体。化验后发现是由锰、铁、镍、铜、钴等多金属组成的化合物。因其中以氧化锰为最多,又像结核病人的结核,故名锰结核或多金属结核。
  1959年,美国科学家发表了关于锰结核商业性开发可行性的研究报告,认为其经济价值巨大。由此,锰结核资源开始引起高度重视。20世纪60 年代起,英国、美国、苏联、日本、原联邦德国、印度等纷纷开展锰结核资源的勘探工作。现已查明,世界洋底约有15%的面积被锰结核覆盖,主要分布在中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水深4000米~6000米的海底,资源总量达3万亿吨。
  另外,自1977年人类首次在东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发现海底热液区起,3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各国在大洋中脊又发现160多个热液区。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科学家们又发现了富钴结壳或多金属结壳。“富钴结壳”富含锰、钴、镍、铜、铂、稀土等,主要分布于水深1000米~3000米处。
  
  国际海底区域——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伴随着深海底矿产资源的不断发现,对海底争夺的序幕也随之拉开。传统海洋法理论信奉“公海自由原则”:深海底,不属于任何国家主权所有,海底资源属无主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