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概览

2011-12-29 00:00:00
世界知识 2011年21期


  □ 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
  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普京10月11日~1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在北京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分别会见普京。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普京举行了中俄总理第十六次定期会晤。两国总理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国际形势坦诚、深入交换看法,听取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中俄能源谈判、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三个合作机制的工作汇报,并对下一阶段双方的合作进行了部署和指导。两国总理对中俄经贸关系发展充满期待,共同表达了对实现双边贸易额2015年提高至1000亿美元、2020年提高至2000亿美元这一中长期目标的信心与决心。双方于12日发表联合公报,公布了两国在经济现代化、旅游、农业、质监、金融、军技等领域签署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并为未来两国在经贸、人文交流和国际事务等方面的合作指明了方向。
  目前,中俄经贸关系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1~7月,中俄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37.4%,达到422亿美元,预计全年将首次突破700亿美元。
  
  □ 中越两国签订关于指导解决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
  10月11日,在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来访的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的见证下,两国签署了《关于指导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
  双方一致认为,妥善解决中越海上问题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合作与发展。重申坚持通过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和解决海上问题,按照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所确认的法律制度和原则,努力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基本和长久的解决海上争议问题的办法。在海上问题谈判进程中,双方应严格遵守两国高层领导达成的协议和共识,认真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原则和精神。稳步推进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划界谈判,同时积极商谈该海域的共同开发问题。积极推进海上低敏感领域合作,包括海洋环保、海洋科研、海上搜救、减灾防灾领域的合作。双方每年举行两次政府边界谈判代表团团长定期会晤,轮流主办,必要时可举行特别会晤。
  
  □ 中泰两国对湄公河惨案展开调查
  10月16日,中国政府派出的工作组乘快艇对“10·5”湄公河惨案发生水域进行现场勘察,泰国警方也已组成专案组对事件进行调查。
  10月5日,中国两艘商船在泰老缅三国交界的湄公河流域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造成13名中国船员死亡。事发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派工作组赴泰国同泰方进行联合调查。16日,双方对遇袭船只进行首次共同现场勘察并进行闭门会议。会后,泰国警察总署副总监向媒体表示,已经掌握更详细的资料,正尽力联系目击证人。经初步调查,泰国警方认为这起劫杀案的凶手是来自缅甸掸邦的诺坎贩毒集团,劫匪的动机可能是索要保护费,也可能想劫持船只运毒,遭到中国船员拒绝后,便对他们痛下毒手。警方称,此前该集团也曾使用类似手段杀害被劫船员。
  
  □ 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被判处七年监禁
  乌克兰首都基辅一家地区法院10月11日宣布,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因在乌俄两国天然气供应协议中滥用职权被判处七年监禁。
  基辅市佩切尔斯基区法院主审法官罗季翁·基列耶夫宣布,季莫申科在2009年与俄罗斯签署油气供应协议时,“出于犯罪目的滥用职权,超越了总理的权限,这项罪名成立,法庭判处季莫申科入狱七年”。乌检方指控,季莫申科2009年利用总理职权,命令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订天然气进口协议,致使乌克兰进口俄产天然气的价格高于许多欧洲国家,导致乌克兰方面损失1.9亿美元。根据判决,季莫申科还将被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刑期从今年8月5日她因干扰庭审而被捕入狱开始计算。宣判当日,欧美国家纷纷表态,对判决感到非常失望和遗憾。
  
  □ 奥巴马宣布年底前撤离全部驻伊美军
  美国总统奥巴马10月21日在白宫宣布,将于今年12月31日前撤回全部驻伊拉克美军,正式终结持续近九年时间的伊拉克战争。
  奥巴马当天先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举行视频会议告知自己的决定,随后在白宫新闻发布厅对媒体宣布,美国将履行2008年与伊拉克达成的协议,于2011年12月31日前撤回全部驻伊拉克美军。2010年8月,美国率先撤走作战部队,但仍有约5.6万名美军留在伊拉克,以教官和顾问的身份对当地安全部队提供培训和支持。在撤军“大限”临近之际,美伊一直在就12月31日后的驻军问题进行谈判,但围绕法律豁免权议题僵持不下。五角大楼希望3000至5000美军能以教官的身份继续留下来,并享有法律豁免权,但伊拉克坚持“留守”美军不应享有法律豁免权。
  
  □ 法国反对党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初选 奥朗德获胜
  10月16日,法国反对党社会党前秘书长弗朗索瓦·奥朗德的竞选团队宣布将赢得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初选。奥朗德将在明年四月参加法国总统大选,如若总统竞选成功,奥朗德将首次入主爱丽舍宫。
  奥朗德和现秘书长奥布里(女)争取社会党提名竞选总统,经过第二轮投票,奥朗德得票56%,奥布里得票43%。有分析认为,左派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极可能在2012年大选中给萨科齐所在的右翼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造成威胁。
  这是法国政治史上首次尝试美国式党内公开初选,全国任何表示支持社会党理念的选民都可投票,而高投票率更可作为明年大选的风向标。
  
  □ 巴以执行换俘协议
  自10月18日开始,巴以双方开始执行12日达成的换俘协议。以色列当局当天释放了首批477名在押巴勒斯坦人员,而被哈马斯关押五年多的以军大兵沙利特也获释回国。
  以色列政府当地12日投票通过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换俘协议,根据协议,超过1000名关押在以监狱内的巴囚犯将陆续被释放,以换取2006年开始就被哈马斯俘获的以军士兵沙利特。
  自2006年6月25日沙利特被俘以来,以方就从未停止过营救行动。此后数年,在多方斡旋下,双方就交换战俘问题进行多次间接谈判,但都因彼此要价悬殊而鲜有进展。
  
  □ 波兰执政党赢得大选
  波兰国家选举委员会10月11日公布的正式统计结果显示,以总理图斯克为首的中间偏右的波兰执政党公民纲领党在9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胜。
  大选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有五个政党的得票率超过波兰《选举法》规定的5%的门槛,并将获得议会众议院席位。其中,公民纲领党获得了近40%的选票,排名第一。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执政党大获全胜,波兰将出现1989年转制之后第一届连任政府,这不但反映了波兰转制之后各主要政党力量逐渐走向成熟,也反映了波兰的政治格局逐渐趋于稳定,政治转型基本完成。
  
  □ 韩美商定将发展成“多元性战略同盟”
  10月11日~15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访美,两国重申2009年6月发表的“韩美同盟未来展望”宗旨,并商定将韩美同盟关系发展成为“多元性战略同盟关系”。
  两位首脑一致认为,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不确定性增加,有必要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一样通过外汇流动性供给来稳定汇率,两国金融部门决定就货币互换合作方案进行具体研究。需要加强韩美同盟以有效、及时的应对朝鲜的威胁,并决定大幅强化应对态势。双方还决定今后将继续构筑紧密的协调与合作机制,以便从根本上、一揽子解决朝核问题。在决定将韩美同盟发展成多元性战略同盟的同时,积极应对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气候变化、经济危机、贫困问题等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