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概览

2011-12-29 00:00:00
世界知识 2011年24期


  □ 德班气候大会召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会议11月28日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开幕。
  作为德班气候变化会议的主要议程之一,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是各方在此次会议上谈判的重点。会议前,各方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等关键性问题上分歧依然严重,尤其是日本、加拿大、俄罗斯表示不准备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美国的低减排目标。代表发展中国家立场的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强调,《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基石,明确第二承诺期是德班大会的优先任务。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四国12月3日晚上发布《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平衡的碳空间和碳金融预算》报告,报告由四国专家在四国部长级会议领导下完成,为如何分配剩余大气空间和分配发展时间及资源提供了可操作依据,并提出了南南合作机制创新性建议。
  本次大会持续12天,分两个阶段,11月28日至12月5日是小组谈判阶段,12月6日至9日是高级别会议阶段。
  
  □ 菲以“非法捕捞”为名抓捕六名中国渔民
  菲律宾海军12月2日在巴拉望岛海域以“非法捕捞”为名扣留了六名中国渔民。菲海军称,在中国渔民的船上发现十几只海龟,5日对中国渔民提起指控。美联社4日称,巴拉望岛紧邻南海,如果罪名成立,中国渔民将面临最高20年的刑期。
  据报道,被扣留的中国渔民来自中国海南省。12月1日,在距离巴拉望岛南端巴拉巴克海峡一沿海村庄约1.5海里处,菲军方发现中国渔船,随后执法队在海军巡逻艇的带领下追上中国渔船。目前菲方已经没收中国渔船,被扣留的中国渔民已经被带往普林塞萨港,菲海军将对他们进行指控。报道称,菲海军在中国渔船上发现三只活海龟、九只死海龟及渔网和相关设备,“这些海龟属于国际禁捕的珍稀濒危动物”。
  
  □ 美俄航母赴叙利亚海域加剧紧张局势
  近日,叙利亚国内动荡引发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温。11月24日,有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乔治·布什”号已经从霍尔木兹海峡附近驶往叙利亚近海一带。28日,俄国媒体报道,俄罗斯惟一一艘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定于12月上旬赴叙利亚海域。
  “乔治·布什”号航母战斗群以及其他海军舰艇将在地中海逗留,以执行海上安全行动并支持“持久自由”和“新黎明”两项行动的部分任务。据报道,美国第六舰队也在该区域巡逻。与此同时,美国和土耳其正敦促其公民离开叙利亚。美国近日发表一项声明,敦促美国公民“趁商业运输还在运转时立即离开”。俄“库兹涅佐夫”号定于12月上旬从巴伦支海俄军港出发,经直布罗陀海峡驶入地中海,而后向东航,最终停靠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附近海域。不过,俄海军发言人称,此次航行是按照2010年的计划进行的,与叙利亚目前的紧张局势毫无关系,不应被视为对叙目前局势作出的“姿态”。
  
  □ 俄杜马初选 统一俄罗斯党领先
  根据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12月5日公布的最新计票结果,在超过半数的选票统计结束后,统一俄罗斯党在4日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中的得票率继续超过其他政党,稳居领先地位。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在统计了99.99%的选票后宣布,统一俄罗斯党在此次杜马选举中得票率为49.3%,将占有国家杜马450个席位中的238个。本次统俄党的得票率远逊于2007年的64%,所获席位也远低于2007 年大选的315席。在11月27日统俄党代表大会上,普京被推举为总统候选人。普京6日表示,尽管他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在4日的大选中失去了不少议席,但他仍满意该党的表现。他说,对任何一个执政党而言,支持率下滑都是不可避免的。
  另悉,5日晚,在俄罗斯杜马选举结束后,数千名示威者走上首都街头,要求终结总理普京12年对俄罗斯的统治。俄媒体称,这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抗议集会。
  
  □ 昂山素季解除软禁一年后正式重返缅甸政坛
  缅甸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11月25日正式申请重做政党登记,参加议会补选,这标志着昂山素季在解除软禁一年之后,正式重返缅甸的政治舞台。
  2010年,缅甸民盟宣布抵制选举,拒绝重做政党登记。依照当时的政党注册法规定,民盟失去政党资格,自动解散。不久前,缅甸总统吴登盛批准修改政党注册相关法律,取消“政治犯不得参与政治”的限制,使昂山素季重返政坛成为可能。11月18日,缅甸民盟决定重新注册,并参加年底的议会补选。民盟发言人年温表示,该党领袖昂山素季会参加补选,竞选议员。
  昂山素季1990年曾率领民盟赢得议会大选,但选举结果未获得当时军政府承认。昂山素季在过去22年里断断续续遭软禁长达15年。去年11月,缅甸举行20年来的首次多党制全国大选,昂山素季随后被释放。
  
  □ 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遭伊民众冲击
  为抗议英国政府近期对伊朗采取单边制裁措施,11月29日,伊朗数百名学生在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英国驻伊大使馆附近示威,其中几十人闯进大使馆内部,两国关系随即恶化,降为代办级。
  在冲击事件中,示威者投掷石头及汽油弹、拿下并焚烧英国国旗及馆内文件,又拿走英女王画像。六名大使馆职员一度被挟持,但在伊朗警方协助下获释。英国外交部迅速做出反应,对此表示强烈谴责。作为回应措施,11月30日英国宣布关闭伊朗驻伦敦使馆,并限期48小时要求所有伊朗外交官离境;同时,西方各国纷纷响应,召回本国驻伊大使。
  
  □ 俄因大使被殴下调同卡塔尔关系
  11月29日,俄罗斯驻卡塔尔大使弗拉基米尔·季托连科以及一批使馆官员在多哈机场遭到海关人员和警察的殴打。俄外长拉夫罗夫12月4日与卡塔尔外长进行了电话会谈,要求卡塔尔惩罚肇事者并向俄罗斯正式道歉,并告知对方在完全满足莫斯科方面要求之前将下调两国关系。
  俄外交部12月5日发表声明说:“11月29日晚间在多哈国际机场,从约旦出差归来的俄罗斯驻卡塔尔大使弗拉基米尔·季托连科受到卡塔尔安全机关和机场海关工作人员的侵犯,他们企图强行抢走他的带有外交邮件封条的公文袋。由于卡方的侵犯行为,大使的健康受到损害。到机场接大使的两名使馆外交官也受到伤害。”“季托连科大使将在治疗结束后于近期离开卡塔尔。与卡塔尔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交往等级也将相应降低。”有俄学者认为,外交官被打一事是卡塔尔对俄罗斯的一个警告,俄罗斯在叙利亚和伊朗问题上的立场在逊尼派占多数的卡塔尔看来就是俄支持什叶派,反对逊尼派。
  
  □ 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在海牙受审
  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12月5日在国际刑事法院(ICC)首次出庭受审,他因此成为ICC自2002年成立以来首位被审判的前国家元首。
  现年66岁的巴博共面临四项反人类罪指控,包括谋杀、强奸及其他性暴力、迫害和其他非人道行为,这些罪行都发生在去年12月16日至今年4月12日之间。不过,他否认犯有罪行,并指责法国阴谋颠覆他的政权。2010年11月底科特迪瓦总统选举结束后,时任总统巴博和反对派领导人瓦塔拉均宣布获胜并分别宣誓就任总统,双方阵营最终爆发武力冲突。今年4月11日,巴博被抓,科政治僵局宣告结束。
  
  □ 比利时无政府状态完结
  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12月5日正式任命了新一届联邦政府内阁成员,比利时正式结束无政府状态。
  来自比利时荷语和法语两大区的社会、自由和基督教民主党派的六大主要政党于11月30日达成最终协议。下任比利时首相将由法语社会党主席迪吕波担任,这意味着法语区政党领袖自1974年以来首次担任政府首脑。由于联合执政谈判自2010年6月议会选举以来多次无果,该国已经500多天没有政府。此次僵局可能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选后组阁过程,原因是比利时北部弗拉芒语区和南部法语区之间长期存在对立,有关调整弗拉芒语区地位以及增加政府权力和资金的改革提议导致谈判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