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金 亲情缱绻

2011-12-29 00:00:00风起从荣
中华家教 2011年2期


  人性深处,有一种完全被聆听及了解的渴求
  
  电影讲述了年逾古稀的退休教授诺曼和夫人艾瑟尔,来到在金色池塘边的旧居度夏。与诺曼素有隔阂的小女儿切尔希为庆祝父亲80岁生日,带未婚夫比尔和他十三岁的儿子比利也来到金色池塘。然而,父女关系依旧紧张,诺曼的坏脾气和刻薄的言语造成很多难堪的场面。
  后来,切尔希与比尔要去旅行结婚,将儿子比利暂时寄养在父母身边。起初祖孙三人相处得很不愉快,但随着共同嬉水垂钓的乐趣和交流的增多,两代人从互不接纳到感情开始融合。在老妇艾瑟尔入情入理的协调关照下,诺曼在小比利身上重拾天伦之乐和愉悦童心,心态逐渐放松和宽容;比利也体验到在金色池塘生活的愉悦,还学到不少老年人的经验。一次在连屿湾钓鱼时意外落水,更让祖孙两人因生死患难而成为步调一致的好朋友。切尔希旅行归来,看着比利和诺曼亲近的情感又羡慕又嫉妒,艾瑟尔借机鼓励女儿主动去与父亲和解,在良好的互动中,父女之间不再隔膜。
  夏天过去,夫妇俩准备启程离开金色池塘。不料,诺曼搬运重物导致心脏病发作,幸好有惊无险。两位老人即便经受了死亡的冲击,也因家庭的融洽和互爱的支撑,内心亳无恐惧。
  
  在尊重和鼓励下
  推动隔代沟通
  
  诺曼个性的强硬和教育方式的严厉,使父女之间没有建立起亲密良好的沟通。孩子总是试图形成父母所期望的自我,若父亲要求过高并且缺乏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孩子就会不断产生挫败感。随着切尔希长大,进入反抗期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她开始反叛和抗拒父亲的强势,对父亲的“小胖丫头”的称呼和后空翻入水等高标准要求感到反感。久别重逢与女儿刚一见面,略显局促的诺曼习惯性地寒暄:“看看你吧,真是个小胖丫头。”父亲或许无心,也毫无恶意,但彼此生疏的感情还是让女儿感到不尊重、不友善。对弈游戏时,玩不到一起的父女还要用言语相互对峙,诺曼一句:“切尔希不爱下棋,可能是怕输吧。”“你喜欢打败别人是吗,为什么?”切尔希冷冷回敬——家庭环境对人格塑造的影响非同小可,一面是挫败感引发反向作用,一面是父亲角色带来的上行下效,切尔希潜移默化地继承了父亲喜欢争斗的性格。
  “我把一生的时间都用在和他的较量上了,我简直烦极了。”——切尔希愤懑而委屈的哭泣。健康人格形成于父母对孩子的接纳与理解之中,在共情的亲子交流中,孩子拥有理想化的父母印象而更自信,更有安全感。然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成长中无法左右原生家庭的培育方式,那么是否家庭的负面影响势必导致人在成年后陷入困扰和危机呢?事实上,所有的负面影响是否最终产生负面的结果,还在于当事人如何看待它。特别是年满十八岁以后的成年人,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分析自我的能力,具备了在社会现实中不断调整和校正行为的能动性,就要有勇气承担起自己命运的责任。如同艾瑟尔对女儿的劝勉:“别让这些事情毁了你的一辈子。你是个大孩子了,生活是在不断继续的,切尔希,希望你能跟上!”
  广义地讲,代沟问题普遍存在,两代人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存在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需要调整和解决的只是彼此情感和态度上的冲突。在未成年子女家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父母。从诺曼保留女儿儿时的衣服,下意识地把比利唤作女儿,危难关头直觉喊出女儿的名字,不难看出老人深藏在心底的对女儿的感情,但是缺乏表达和鼓励就无法传递出这份父爱。任何教授和引导都要在共情和鼓励中进行,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价值与独特性,不以自己单一的期望和需要去理解和要求孩子,这是为人父母之道。
  家庭是一个系统,人和人之间紧密相连,相互牵动。“我想成为你的朋友”——当切尔希在母亲的鼓励下主动与父亲谈心,父亲也开始改变态度。诺曼劝说切尔希不必和比利攀比无效后,充满关切地跟随着女儿注视她的动作。切尔希站在跳板上还是哆哆嗦嗦感到害怕,以威严著称的父亲此时竟给了女儿台阶:“那就算了,你会不会做这个无关紧要,没什么大不了的。”(父亲已经明白女儿的存在价值与此无关),却恰恰是这“赦免令”令切尔希在父爱的接纳中受到莫大鼓舞,从而克服心理紧张的障碍,成功完成了入水动作。
  “她跳成了!切尔希成功了!”站立在船头大声为女儿喝彩和鼓掌的老父,钻出水面欢喜雀跃的女儿,两代人疏离的心终于久违的亲近。“再见,诺曼……爸爸!”一声简短而深长的称谓,一个曲折亦温暖的父女相拥,霎那间胜似千言。
  
  在爱与和谐的家庭关系中体察生命
  
  爱与和谐的亲密关系可以带给人直面生命的勇气和力量,如同金色池塘辽远开阔的湖面,包容所有的微澜和巨浪。曾经极度恐惧衰老和死亡的诺曼,在后来遇到“生死考验”时镇静又从容,甚至幽默轻松地去安慰恐慌的妻子。这转变的因由,夫妻间相携相扶的深厚感情自不必说,整个家庭几代间融洽的情感所建立的心理支持系统也功不可没。在亲情的相通和慰藉中,即使生命面临尽头也不再那么可怕和冰冷。
  电影最后,乐天知命的诺曼和艾瑟尔相伴漫步在旖旎风光中,向金色池塘告别。望着远处一对水鸟,他们欣慰地感叹:“只剩下它们俩了,小鸟已经长大了,去了洛杉矶,或者其他的什么地方。”人生暮年的淡定和悠然里,包含对子女无限的理解和祝福。
  伴随着一年中最盛大最热闹的中国传统佳节的到来,作为子女,不妨心系父母地去倾听。在人性深处,有一种完全被聆听及了解的渴求,老年人更是如此。那些看似琐碎的叮咛与唠叨,那些听之平淡的重复的言辞,是父母表达疼爱、表达自我的习惯方式,他们需要的只是晚辈情感上的陪伴和支持。当我们体谅到老年人失落怀旧、无助无奈的种种感觉,体恤到老年人记忆障碍、睡眠障碍等种种隐忧,我们会更加积极地关爱、照顾父母,让他们感到自己被人重视,被人需要。进而,我们也会更深入的体察生命,把握和珍惜年青的时光。
  岁月如金,温情缱绻。我们如飞鸟翱翔在向往的一方长空,感恩如大地支撑的父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