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红楼梦》,以贵族家庭的兴衰为主轴,给后人带来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隔代教育的影响;父爱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因材施教;“家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
陋代教育的影响
《红楼梦》中对后代影响范围最大、最深的人物就是贾母,她对宝玉的教育影响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如在第三十三回中宝玉挨打时,贾母怒道:
“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
“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离了你,大家干净!”
贾母用这种过度袒护的方式来干涉和威胁贾政对宝玉的教育。而贾政不在家时,宝玉的教育权可以说完全落在了贾母身上。总的来说,对宝玉的教育贾母是一手遮天,而贾政、王夫人只能做“旁观者”,这种情况与现代家庭里的隔代教育有些相似。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有近四成的孩子或跟祖辈们生活在一起,或时不时地要接受祖辈们的教育。祖辈对孙辈怀有强烈的感情,他们满脸慈爱,但缺乏理性思考。孙辈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都被认为是天真可爱的童稚真趣。他们对孙辈宽容有余、约束不足,助长了孙辈的依赖、懒惰、自私、任性。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孙辈,往往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情感,只求自己快乐,不考虑回报家庭或他人,只顾自己享受。在活动和安静的把握上,容易重静轻动。祖辈一是担心环境不安全,怕孩子有个闪失不好向子女交代;二是受旧时代的“好孩子”模式的思想束缚,认为安静、听话、整洁才是好孩子,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敢为性、自主性、创造性和拼搏精神;三是老年人精力有限,对体育运动兴趣较淡,致使有些孙辈的体能、独立生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竞争心、自信心下降,受挫应变能力不强。
父爱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德育过程中,父母是子女最亲近、最直接并生活化的模仿对象,他们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因而,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处处以自己良好的品德和规范的行为为子女作出表率。其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在《红楼梦》中,大家族里的父亲们,往往用“家长式”态度管教孩子,不是管教太严,就是太松,结果往往使孩子走入极端。由此,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现代的教育专家研究发现,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有着许多不为众人所知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他对子女的教育就将会很成功:能多分一些时间和孩子相处;不要在自己内心焦虑时骂人,即使盛怒时也不要出手打人,对子女不要有太高的期待,等待子女的成果时要有耐心,因为孩子不会一下子变好;孩子犯错时,不要灰心绝望,应该给予安慰;当孩子努力进取时,要能鼓励和给予奖赏;不要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也要常常听听孩子的意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一下自己的行为;表达出父爱。父亲,特别是中国的父亲更应该用各种方式表达和传递父爱,使孩子经常感到父亲那含蓄、内敛的爱和深厚的关心。显然,《红楼梦》中的父亲们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的教育相应地也就成了失败的教育。
采取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在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中借鉴、学习。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教学对象、教学情境、教学条件的不同机智灵活地进行教学,以取得好的效果。它是由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过程的辩证发展特点决定的。古代是个别教学,比较容易做到因材施教。在《红楼梦》中,贾政其实可以与贾代儒一样,从宝玉的具体情况出发,对宝玉的前途及终生幸福作另外的规划,不必把宝玉在一根绳子上拴死。贾政完全可以从宝玉的实际情况考虑,让宝玉凭借其才能出人头地。而在课堂教学中,贾代儒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与做法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
“家校互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红楼梦》中,贾政对宝玉的教育也很重视,这体现在他向贾代儒对宝玉的教学提了一定的要求、亲自送宝玉上学堂、向贾代儒介绍宝玉在家的情况等事件上。这些举措其实就是我们现今比较提倡的“家校互访”。许多家长认为老师家访是理所当然的,却从来不去学校与老师交流看法和意见。其实,家长也是教育者,家长去学校进行“校访”同样重要。家长可以通过“家校互访”了解学校教育的新观念、新做法、新形式等,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家校互访”还可以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的状况,提高教育效果。因此,“家校互访”是保持家校沟通的重要手段,既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学习成绩的途径,也是家长与老师交流教育经验的好机会。
总而言之,无论是《红楼梦》家庭中的父母还是现代家庭中的父母,孩子的教育责任多应由父亲承担。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有必要进行“校访”。在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上,教什么、怎么教,把他们塑造成怎样一个人,古今的父母都有共通点:重视孩子的前途,轻视对孩子道德方面的教育。殊不知“成人”与“成才”是辨证统一的,一个人在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在品德、人格上的缺陷倒可以贻害一辈子,甚至毁掉他的生命。再者他们往往把孩子当成实现他们自己愿望的工具和手段,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和发展方向,家长应该根据他们的特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否则就会如贾宝玉,即使中举,完成了“振兴家门”的使命,但最后,还是因为所有的希望和寄托都破灭了而走上了出家的不归路。这样的教育只能说是失败的教育,家长应引以为鉴,对孩子设置合理的教育目标,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实现最终的教育理想。
父亲送我一条路
青凤
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大卫·布伦纳出身贫寒,小时候,当别的孩子为没有轿车没有别墅嘟囔不休的时候,他却在为一双鞋子一顿饱饭而发愁。中学毕业之际,他的同学、好友,有的得到了父母送的新衣服,有的得到了汽车甚至别墅。看到人家得到这么贵重的礼物,大卫也眼巴巴地望着父亲,希望父亲能送点什么。父亲微笑着,把手伸进裤兜里,摸出了一枚镍币送给他:“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用它去买份报纸吧,逐字逐句地看,然后翻到广告栏,其他栏里没有你的所求,在广告栏里有你的路。”
大卫拿着父亲给他的一枚镍币,就真的买了一份报纸认真地看了,连广告版都看了,终于看到了一篇介绍一位喜剧演员的文章。他深深地被那位喜剧演员所打动,放下报纸,他遐想着:要是我也能成为一名喜剧演员,该多好啊!从此,他就决定走喜剧演员这条路。许多年过去了,他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
大卫·布伦纳在成功以后回忆道:“当时,我认为我的父亲在同我开玩笑,路怎么能送呢?但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的朋友们得到的仅仅是新衣服、新汽车,而我得到的则是整个世界!”所以,大卫深深地感激他父亲用一枚镍币赠送给他一条路,一条人生的成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