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什么都好,唯一不足的就是课堂气氛不活跃,举手发言的同学只有少数几位。一轮到老师提问,个个埋着头,涨红了脸,两只小手像生了根似的,扎在桌下就是举不起来。我也很怕举手,怕自己讲错,怕在同学面前丢脸。
“不就是上课举手发言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上课前,我在座位上暗暗地下定决心,我一定要举手发言。一上课,老师笑眯眯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题不难,我估计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我低着头,手怎么也举不起来,刚才的决心一下子全抛到九霄云外。我偷偷地看了看四周,教室的上空只有两三只手举在那里。我不敢看老师,两眼紧紧地盯着书本,心想:还是不举了吧!老师会不会很失望呢?
老师没有急于叫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教室的空气凝固了,仿佛不再流动。经过一番挣扎我鼓足勇气举起了手,手低低的,不足一尺高,但那个时候我却觉得我的那只手非常显眼,和整个班级的氛围极不和谐。我想把手放下,可我又不想让老师失望,我只得勉强把手举着。
这时,老师扫视全班,眼光看到了我这边,我非常害怕,害怕老师叫到我。我赶紧把举起的手收了回来,老师朝我笑笑,也没有再叫我回答问题。
下课后,我狠狠地在右手上拧了一把,不就是举手吗,怎么就举不起来呢?真是一只没有用的手。举手真难,难在哪儿呢?
(指导教师:顾庆丰)
文章叙述的是一件很常见的小事,可通过小作者细致描写,让这个小故事不再那么普通了。因为小作者把我们带到了故事的“情景”之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