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写作文时,经常要写到人物的对话。对话是描写人物的一种主要形式。“言为心声”,写好对话,就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就能让情节更加生动、曲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并不是每个同学的对话描写都写得生动形象,写得很有档次。如何写出令人难忘的高档次的对话描写来呢?下面老师结合王小婷同学的一篇作文来谈谈这个话题。她写了一篇《街头见闻》的文章,文章大意是自己在菜市场看到一位卖雪梨的中年妇女在大肆吹嘘自己的雪梨时,一个穿着时髦的小伙子和她斗嘴,抓住卖梨人的“不甜不要钱”将之戏弄了一番的故事。文章的主要部分就是这位妇女与小伙子的对话,小婷同学第一次是这样描写的:
1、 低档次的对话描写形式单一,没有变化。
卖雪梨的说:“卖雪梨了!卖雪梨了!又大又甜的、新鲜的雪梨!快来买呀!”
小伙子说:“请问雪梨多少钱一斤?”
卖雪梨的说:“便宜,两块钱一斤!”
小伙子说:“你的雪梨甜吗?”
卖雪梨的说:“绝对甜!不甜不要钱!”
小伙子说:“好,给我来10斤不甜的。”
卖雪梨的说:“这……”
简评:这段对话描写为什么档次不高?是因为在这一大段对话中,从头至尾使用的都是“××说”这一种提示语在前的对话形式,然后是这个人说的话语。这样写,形式单一,没有一点儿变化,读后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对话有四种形式,即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省略提示语这四种。只有灵活运用各种对话形式,合理选择运用与“说”意思相近的词语,才能使语言富于变化,使文章显得有生气、有趣味。
2、 中档次的对话描写形式多变,富于变化。
请看中档次的修改文段:
“卖雪梨了!卖雪梨了!”卖雪梨的吆喝着,“又大又甜的、新鲜的雪梨!快来买呀!”
买雪梨的小伙子问:“请问雪梨多少钱一斤?”
“便宜,两块钱一斤!”卖雪梨的回答。
“你的雪梨甜吗?”
卖雪梨的保证道:“绝对甜!不甜不要钱!”
“好,给我来10斤不甜的。”小伙子说。
“这……”卖雪梨的哑口无言。
简评:大家一读就会发现,修改后的文段可读感强多了。修改文把四种不同提示语的表现形式都用上了,另外,为了避免词语雷同、一“说”到底,作者选取了与“说”相近的“吆喝”“问”“回答”“保证”这些词语,使语言显得活泼多了,新鲜多了,因此这样的对话描写属于中等档次的描写了。如果我们再细细润色一番,加上人物当时的动作、神态等,效果又怎样?
3、 高档次的对话描写形式叠加,细致入微。
再次修改后的文段:
“卖雪梨了!卖雪梨了!”一位看上去很精明的中年妇女站在自己的水果摊前,伸长脖子,扯着嗓子吆喝着,“又大又甜的——新鲜的——雪梨!快来买呀!”
这时,一个戴着金边眼镜,穿着非常时髦的小伙子从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水果摊外,艰难地挤进来,凑到摊主跟前,迫不及待地问:“请问雪梨多少钱一斤?”
“便宜,两块钱一斤!”卖雪梨的妇女满脸堆笑,回答道。
“你的雪梨甜吗?”时髦的小伙子继续问。
卖雪梨的妇女连忙拍着胸脯,大声保证道:“绝对甜!不甜不要钱!”
“好,给我来10斤不甜的。”这时,时髦的小伙子一脸坏笑。
“这……”卖雪梨的妇女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简评:大家想想,这一次修改后的对话描写为何成了高档次的描写了呢?因为文段中的对话,不仅形式灵活多样,用词富有变化,而且在描写人物语言的同时还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说话的语气,这些修饰部分将人物描述得特别细腻,给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场面感,使刻画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精彩别致。通过他俩的对话,我们了解到了人物的性格:中年妇女的精明、爱吹嘘,时髦小伙的顽皮、爱捉弄人。这样形神兼备、情趣盎然的描写,档次自然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