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词可以反映出人的身份地位。在古代,头戴“乌纱帽”的,肯定有大小不等的官职;“穿红着紫”的,必定是达官显宦;“黄袍加身”的,一定是皇帝。现在,人们还常常称医生为白衣卫士,称邮递员为绿衣使者,称军人为绿色长城,称少先队员为红领巾,等等。
色彩词还可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多方面内容。有些历史事件带有“色彩”,如中外历史上的赤眉起义、绿林起义、黄巾起义等。色彩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那些数量众多带有比喻特点的色彩词。就“红”字而言,开门红指工作开始就取得成效,满堂红指全面胜利或到处兴旺,红火指事业兴旺,红利指额外收入,红运指好运气,红人指发迹或受宠的人,眼红指人的嫉妒心理,红得发紫指人的声誉极大。就“黄”字而言,老黄牛指勤勤恳恳的实干家,开黄腔指说话信口开河,黄鱼脑袋指人头脑愚笨。此外,愣头青指人行为鲁莽冒失,开绿灯指为别人提供方便,等等。
成语中属于色彩词“家庭”的成员也有好多。如:炉火纯青、白驹过隙、一枕黄粱、紫气东来、青红皂白、姹紫嫣红、红白喜事、青出于蓝,等等。这些成语不仅充实了色彩词的数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提高了色彩词的表现力。
在古代诗文作品中,色彩词经过众多文章大家的灵思妙用,大放奇光异彩,产生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千古佳句。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红人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杜甫)。在广泛流传的佳联妙对中,也随处可见色彩词的身景。诸如“炭黑火红灰似雪,稻黄米白饭如霜”;“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紫竹黄丝钓起红鱼串绿柳,橙弓黑弹打飞白鹤绕青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