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重要标志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控制,使企业健康有续发展。
一、财务控制的地位
(一)财务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控制可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业务活动相结合,进行综合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
(二)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其核心部分就是财务控制。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的财务活动,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财务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活动统一起来,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所以,财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财务控制方法
(一)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权限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管理制的核心,是一种权利制衡机构,有权力就应有治衡。公司治理机构应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应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在各自的一定范围内独立性使权力,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利益,同时又彼此制约,谁都没有无限的权力。公司管理中财务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公司财务管理权可分为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
财务决策必须集中在股东会和董事会,而日常的财务活动主要由职能化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负责实施,并以责任中心和责任制的形式细化到具体部门和岗位。财务监督权在公司内部是分散配置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监督和约束行为,以保证政策、制度的落实与实施。
财务管理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合理配置和落实,否则就会权责不清,滥用职权,损害他人利益,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甚至企业倒闭。现代企业中权力的合理配置,必须以合理的股权结构为基础,建立合理的权力治衡机制。
(二)完善内部财务制度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财务制度不重视,财务制度残缺不全,内容不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遇到具体问题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制度建设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没有制度就无法按章行事,管理就失去了标准。因此,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环节,制度建设必须遵循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使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最终趋于最优状态。
(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考核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因如何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同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使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使权益各方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和业绩评价,因此,完善信息系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强化财务监督的前提条件。要做到信息的真实和有效,就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坚决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度机制,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促进企业经济活动健康发展,同时加快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达到信息交换的及时性。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激励机制
(一)设计合理地薪酬结构
无论对经营者、管理者和员工来说,其经济需求仍是他们工作的重要动机。合理地薪酬结构不仅要有利于企业目前的发展,还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规划,既要激励经营者,又不至于影响普通员工和管理者的积极性。
(二)引入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的激励作用首先在于竞争本身,其次,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是优胜劣汰。如果在竞争中被淘汰,就意味着他们的既得利益将被剥夺,所以为了保证既得利益和促进事业的终身化,经营者不得不努力去工作。
总之,通过强化企业的财务控制,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做到权责明确,协调运转,互相监督,自我完善,形成严密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河北路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