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部门联动 深挖特色优势

2011-12-29 00:00:00路遥赵鸭桥杨永建张榆琴彭成圆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2期


   摘要:文章以L县烟农的可持续生计为出发点,结合L县现有的乡村社区旅游资源,在参考丽江玉湖村等地乡村旅游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对L县民族乡村旅游的开发提出了以“多个部门联动,深挖特色优势”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关键词:联动;特色;可持续发展;民族乡村游
   一、L县乡村旅游近况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L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素有“滇黔锁钥”和“鸡鸣三省”的美誉。L县旅游资源丰富,这里的自然景观是云南省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绝妙无比的钙化瀑布群,50余级大大小小的钙化瀑布,错落有致,放眼望去,真可谓“一目十瀑”;有秀美若玉带的多依河;有令人神往的油菜花海。L县还深藏丰富的人文资源,有浓郁迷人的布依族风情、令人流连忘返的小水车、染花饭、蜡染土布、根雕、玻璃画等民间工艺产品。每年农历三月三,方圆几十里的布依、彝、苗、水、壮等少数民族,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三江口、九龙瀑布、多依河畔,对歌跳舞,比赛竹筏。成群的孩童把自己制作的一个个小水车放进河里;好客的布依人给远方的客人泼水,送红鸡蛋;乡亲们把家中带来的五色糯米饭、粽粑和各种美味佳肴铺排在三口的大榕树下,杀猪宰羊,祭山祭水,祭祀保佑安康的祖灵和灶神。遗憾的是这些多姿多彩的文化传统正在一点点地消失,很多只留在了老一辈的记忆中。
   (二)农家乐的现状
   农家乐,最初定位为休闲类旅游,其主题既是民俗旅游又是生态旅游,是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结合。它以城郊农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吸引市民进行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但现如今L县在“农家乐”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1、有设施,没有完善。L县在发展“农家乐”旅游的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公共停车场、民族文化广场都没有建立起来,舞蹈表演场建起来了也形同虚设。“农家乐”旅游点在提供的休闲旅游产品过于单一,缺乏文化内涵,没有将布依族文化融入其中。旅游活动也只是停留在赏花、赏水等较为单一的观光旅游上,让游客能参与到其中的项目很少。导致留不住客、回头率低,远不能满足各阶层游客的需求。
   2、有意识,没有特色。L县是云南省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区,全县有3万多布依族人口,占全省布依族总人口的60%以上。原本在这布依族气息浓厚的地方,建筑物应该体现其民族特色,让游客观其建筑就能知其民俗文化。可现如今,L县在其农家庭院的建筑样式、室内陈设上,没有突出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许多“农家乐”旅游的经营者建设现代式样的楼房,把“农家乐”办成快餐厅、农家酒楼,“农家乐”各吹各打,显得杂乱无章。城市旅游者来L县“农家乐”,一是为了追求生态环境方面的精神享受而来,二是慕其浓郁迷人的布依族风情而来。L县的“农家乐”旅游缺乏对自身的定位,更缺乏对自身的特色的认同和发掘。
   3、有传统,没有继承。L县的“农家乐”旅游一直处在低谷中,一方面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条件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如今L县年轻一辈的布依族人已慢慢地淡忘了布依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古朴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节日活动已慢慢地远离L县的布依族。
   4、有潜力,没有组织。“农家乐”并不是家家户户都在经营,经营的人家也有经营得“好”和“不好”之分,这样难免有贫富之分。穷的嫉妒富的,据说,原来还有人在路上堆粪,破坏景区形象,阻挡“农家乐”的经营。
   L县最令人羡慕的大环境莫过于其依山傍水的优势,可是当地的水却是用做冲垃圾。生活在这的社区居民,理应更充分地保护好、开发好这自然界赋予的丰富资源。
   二、参观学习反馈
   (一)学丽江巧用水资源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1638年,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曾来到L县,饱览了山水美景之后,留下了该处山水“著名迤东”的感叹。现如今,在人们的视野里,L县依旧拥有那秀美若玉带的多依河,有那世界最大的瀑布群落——九龙瀑布群。由此可见,自古以来L县的水资源就极为丰富。因此,L县政府应该利用好其丰富的水资源,打造地方独特的水文化。在整合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云南省其他地方巧妙的设计思路,如丽江。水文化的打造,是对该地方水的充分认识及利用的结果。若能打造好,那将会成为留给千秋万代的一份丰厚的文化财富。
   (二)学玉湖发展合作社
   一个地方的旅游规划对该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制定出适合本土本村本民族的旅游规划图对地方发展利于村民和集体共同发展。
   到玉湖村参观的过程中,L县的村民们充分认识到成立“旅游合作社”的重要性,都觉得发达村不但要成立“旅游合作社”,而且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旅游合作社”的成立,一方面能够规范发达村旅游秩序,改变目前发达村旅游业散而乱的局面;另一方面能够壮大集体经济。村里若没有集体经济,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以上提及的房屋改造、新建停车场及舞蹈表演场等,都需要发挥村里集体经济的作用。
   (三)学大家跟经济步伐
   L县现有的“农家乐”旅游产品主要以赏花赏水为主,产品适应性日益受到市场的挑战。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发旅游新产品是紧跟发展步调的要求。一位L县村民在丽江参观学习时,充分感觉到自家的“农家乐”经营方式和本地菜单上现有的旅游产品、旅游项目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变化了;在参观过程中,L县的村民发现了自己经营的农家乐的不足。因此,L县农家乐经营者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标杆,推陈出新,谋求更好地发展。
   三、政策建议
   布依族民族传统建筑、传统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歌舞及戏剧一直以来对中外的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L县是云南省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区,县政府适时提出旅游带动战略,深挖布依族民族文化。在过程中落实多部门联动,L的民族乡村文化游将有振兴的一天。
   第一,重构布依民居环境。布依族的吊脚木楼,自古以来都是择山好水美之地建造。村寨青山迤逦,翠绿浓郁。每个布依村都会选择附近的一个龙潭作为饮水或节日祭祀用水,并认定一棵树为神树,用作节日祭山,使布依村落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景象。
   第二,重温布依族传统节日,尽显民族风情。布依族奉行农历,以天干地支相配计年月日时,计农事二十四节令,过年过节概以农历计算。如正月过年(即春节)、二月二祭老人房、三月三泼水节、四月青苗节、五月接谷魂、六月烧虫祭田节、七月品尝新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可吸引众多的游客参与。
   第三,复兴布依绮丽服饰。据当地老人们讲述,布依地区以前盛产棉花和蓝靛,妇女们善于纺织和刺绣,所以,布依族男女老少均穿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土布衣服。布依族服饰多种多样,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L布依族男人一般穿着蓝色或青色对襟短衣,老年长者也有穿青蓝色长袍的,下身多穿黑色、深蓝色裤子,头包青帕或花格帕,脚穿布鞋或皮鞋。女子典型盛装是头戴有宝玉石的银质“勒子”,身穿大袖口绣花长襟上衣,衣襟和袖口绣有花边栏杆,花色多样、色彩鲜艳,下身系筒裙,脚穿绣花布鞋;平时或劳作时头包织花绣花头帕或彩色花毛巾,身穿蓝色、绿色、深蓝色栏杆式绣花并由多色布镶成环状袖筒的长襟上衣,下身穿藏青色、黑色或深蓝色裤子。老人及小孩服饰与中青年男女又有所不同,丰富多彩,绮丽多姿。
   第四,重拾布依族语言,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播的媒介,布依族也有自己的语言。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古朴的布依文化流失严重,主要是因为没有文字,文化传承依赖口耳相传,尤赖民歌传唱。如今布依族语言正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退化,如不及时抢救和保护,某些独具个性的文化现象行将消亡。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在当地人民群众的配合下,首先进行单词的收集、整理,编辑成册。对当地的年轻的布依族人开展短期的夜校培训,对入学儿童加开布依族语言文化课程,让布依族语言能够代代相传。
   总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只有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利益主体参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规划功能,才能实现当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斌.罗平布依族文化挖掘保护与旅游发展[J].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