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能源安全保障问题的研究

2011-12-29 00:00:00曾少雄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2期


   一、中国的石油危机
   中国传统的能源安全主要指对外依存。具体地说,中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为55%;随着需求增长,中国天然气进口迅速增大,对外依存已达12%;煤炭进口2011年就有可能达1.5亿吨,国际煤炭市场不大,2009年全球煤炭贸易量大致为9亿吨,动力煤仅有7亿吨。
   中国人均年石油消费还很低,意味着增长潜力很大,2008年仅为283公斤,世界人均为587公斤,美国则达2.91吨,日本也有1.74吨。只要中国人均石油消费达到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到6.6亿吨,即使按照中国2亿吨的石油产量峰值,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将达67%。如果按照目前的需求增长速度,估计2015年石油依存度可能达到70%,超过目前美国的石油进口依存(63%)。此外,石油进口源(中东50%以上)和石油运输线(马六甲海峡60%以上)相对单一,是威胁石油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综合产能、石油储采比、消费增长量和进口依存度的现状和预期,以及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走高和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将日益脆弱,而且速度比较快。那么如何应对能源安全?应以节能为主走出去为辅。
   二、节能是保障能源安全主要方面
   以往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往往意指石油战略储备。显然,针对石油供应的突发事件,诸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的冲击,中国必须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来防范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石油消费大国如美国、日本、德国等都已经建立了发达的石油储备体系,发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均达90天以上。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必须尽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已经成为共识,而且正在行动中。中国首期储备基地储油1640万立方米,仅相当于当前中国30天的消耗量。政府的战略油储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满足100天的使用量。
   节能应当是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方面。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的基本因素还是石油供需。现实的石油供需情况是,需求仍将比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来自中、印等发展中国家;供给方则盯着石油需求增长潜力、石油储备和石油替代。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没有有效的替代,当总需求量大到足以导致稀缺预期时,需求快速增长推动的不是供给,而是价格。那么,当供需偏紧,一旦风吹草动,如地缘政治、美元贬值等,都会引爆油价加速上涨,这就是投机的威力。如果我们都把油价上涨简单归咎于投机,而忽视了石油需求的基本面和石油替代,我们只是在给投机提供更大的投机空间。除非找到经济可行的替代,期望今后的石油供给要满足高需求增长同时维持合理的价格,确实困难比较大。因此,只有相对较小的石油需求增长才能减弱稀缺预期,减少投机,使油价回落或者上涨不太快。即所有稳定石油价格的举措都应当围绕减小稀缺预期,主要包括减低石油需求增长速度和减少需求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需求增长速度越快,需求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因此,降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是关键。如果经济增长目标不变,那么,降低石油需求增长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利用效率和节能。
   对国际油价上涨的关注不应止于通胀影响和社会承受力,应该引起对石油的思考。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在对于如何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这个问题上,需要思考。日益增大的石油国际市场依赖,可能使我们处于任人宰割的位置。
   三、完善“走出去”战略模式
   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节能为主,石油“走出去”只能是一个补充。中国石油的大规模“走出去”除了能去的地方不太多,还可能导致全球对石油资源的竞争更加剧烈,间接推动国际石油资源和价格上涨。因此,不能对“走出去”来解决中国石油问题寄予太大的希望。
   中国海外石油资源开发战略通俗地称为“走出去”。“走出去”主要通过石油贸易买入,或者与产油国共同开发当地油田。能源企业走出去靠的不是运气和勇气,而是强有力的能源外交和知识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人才,这些都需要时间准备和经验积累。中国早就应该“走出去”,现在才“走出去”并非从容之举。目前看来,许多方面都没有充分准备,尤其在管理人才和企业经营经验方面。发达国家的石油商在本国政府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不但已经占据了世界各地包括所有较好资源与市场在内的重要的石油资源与市场,也获得了经营管理经验和大批经验丰富的人才。中国企业现在要参与开发海外石油资源,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高的代价。目前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种种麻烦说明了这一点。
   “引进来”是一个双赢的模式。对于中东产油国,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强劲持续的石油需求将提供更多的机会,还可以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过重依赖;对于身为石油消费大国的中国,可以从中东产油国获取长期稳定的石油供给,从而缓解因长期国际油价波动所受的困扰。比较而言,“引进来”模式不会触及各方面对能源问题的敏感,可以避免许多海外石油资产并购中的种种麻烦,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制度上都对中国石油企业有利,因而可能是获得石油资源的更有效的途径。同样是石油进口,但“引进来”模式将石油进口与中东产油国的利益绑在一起,因而可以更安全。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石油战略不仅要重视“走出去”,也要重视“引进来”,应二者并重。从目前情况看,石油战略的“走出去”还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和经验积累,“引进来”可能比“走出去”更有效、更安全。重要的是如何将“引进来”纳入中国的整体石油战略,而不是石油企业发展战略,也就是政府如何在政策上更积极地支持“引进来”的问题。
   因此,现阶段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节流开源”加石油替代。石油需求仍将大幅度增长,如果无法抑制石油需求,就必须提高石油开采使用效率,寻找石油替代,石油“走出去”只能是一个补充。由于中国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快速增长,中国从现在开始就应当完善石油“走出去”战略模式;开始寻找有效的石油替代,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基层勤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