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县城房地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1-12-29 00:00:00阳淑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2期


   摘要:衡南县治自乔迁云集镇以来,房地产业迅速起步并得到迅猛发展,开发势头强劲,但也存在市场秩序混乱、房产规模较小、房屋闲置偏高、物业管理混乱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规划引导,加强土地调控,促进住房合理消费,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改善投资环境,推进物业管理力度,引导房地产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衡南县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县城;房地产;发展
   衡南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居湘江中游,面积2688平方公里,总人口102.35万人,2007-2010年连续四年位居湖南省经济强县。2010年衡南县GDP150.6亿,财政收入6.86亿,财政收入五年平均年递增23%以上。衡南县治自2003年乔迁云集镇以来,县委、县政府强力实施“三搬”工程,人气聚集效应初显成效,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0万人。随着县城建设的快速发展,县城房地产业迅速起步并得到迅猛发展,不仅拉动了县城经济增长,也提高了县城人居质量,提升了县城品位,成为县域最有活力、最具影响力和从业人员最多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衡南县的城市化率,提升县城城市品位,促进衡南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县城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开发势头强劲,投资主体增多。2004年以来,县城建设掀起一轮热潮,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衡南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2亿元,同比增长74.0%,直接带动了建筑、建材、装修、家具、家电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县城内既有正规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开发,也有单位、个体等社会经济主体进行开发建设活动,还有大量私人联建项目房屋流向商品房交易市场。
   第二,开发成本上涨,房产价格攀升。由于土地、材料、人工工资及税费上涨,加上开发商根据形势发展主动提高的住房品质成本,房地产开发成本大幅上涨。土地价格从最初的每亩几万元,上涨到目前的每亩三、四十万元,报建及税费达每平方米150元左右。目前县城住宅开发成本达每平方米1200元以上。成本上涨直接推动房屋价格的持续上升,几年内翻了一倍。2008年县城商品住房销售均价还在每平方米800元左右,目前已经涨到了1500元,电梯房在每平方米2600元左右,门面销售均价已经突破4500元,但与衡阳地区周边同类城镇相比,房价仍处于略低水平。
   第三,开发质量提高,市场日趋活跃。总体上住宅建设正从传统的户型结构逐步向景观舒适型过渡,住宅小区普遍注重环境营造和配套建设,以南国明珠、江湾明珠为代表的高档、规模住宅小区,对县城内房地产开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衡南商品房竣工面积近100万平方米,财政税收贡献超过1亿元。
   第四,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云集镇区位优势明显,既是衡南县的区域中心,又邻近衡阳市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既能自成一体,又能受到大城市的辐射。交通十分便利,周边有数条高速公路、国省道纵横交错,湘江、耒水穿境而过,衡阳南岳机场也落户云集,让衡南县城具有了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优势。衡南县城的生态环境优越,三面环水,湘江东岸群岭逶迤,特别是衡阳市委提出打造“西南云大”经济圈,要将云集建设成为衡阳市的后花园。衡南的区位优势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发展前景广阔。
   二、县城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市场秩序混乱,行业监管不严。一是无证违规开发行为大量存在,市场准入把关不严,未建先售、无证售房行为较为普遍。部分开发商实力较弱,为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在未达到预售条件,或项目一动工就对外出售房屋,购房者权益得不到合法保障。二是市场诚信度不高。如房屋质量存在问题、不能按期交房、配套设施不落实以及面积纠纷、合同欺诈等现象逐渐增多,引发纠纷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和隐患日益增加。三是隐性市场发展壮大,私下交易行为增多,这在机关家属房转让中比较普遍。四是在县城建设初期为加快建设速度,大量私人联建房屋取得了土地使用权,特别是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也通过分户审批披上个人合作建房的外衣,既造成国家税费大量流失,又给商品房市场形成有效冲击。
   第二,房产规模较小,人居环境较差。目前衡南共有房地产开发公司32家,主要以本地的私人老板为主,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专业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开发经验相对缺乏,资金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低,开发能力和项目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而外地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认为县城的房价较低,利润空间有限,不愿意到县城来投资。房地产开发商总体实力不强,也直接导致了房地产开发规模受到限制,目前县城还没有超过一个300亩的大型住宅小区,小区的绿化、配套设施也难以做到完整和独立。另外为提高销售利润,不少开发商都将房屋的一楼统一建成开放性的商业门面,这不仅造成了县城商铺的结构性过剩,也导致了县城居住小区无法封闭管理、绿化面积减少、人居环境变差等问题。
   第三,投资需求旺盛,房屋空置偏高。市场经济行为,需求是市场的导向,而消费需求(有效需求)是拉动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力量。近年来县城房地产市场需求并不缺乏,但投资性需求占的比例高,消费性需求少,特别是在县城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呈现出房屋大量建设,商品房市场销售也比较理想,但空置率居高不下的特征,据不完全统计,新建三年以内的住宅小区75%房屋空置。反过来,开发商迎合这种投资性市场需求,大量开发大户型、商业用房等适宜于投资的产品,没有贴近市场实际和消费者的需要,形成商品房市场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
   第四,物业管理落后,推行力度不大。一是居民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认为物业管理可有可无,有的人甚至认为有了物业管理反而增加了费用支出;二是制度不健全,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引导力度不够;三是缺乏专业物业管理队伍,大多数开发建设单位对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实行“自建自管”,管理方式仅仅停留在搞卫生、守大门等层次上;四是县城开发初期,一些开发商为降低房屋售价没有征收房屋维修专项资金,给房屋后期社会化管理工作留下隐患。
   三、加快县城房地产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强化规划引导,加强土地调控。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制定房地产业和住房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按年度对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用地作出计划安排,有效调整住房供应总量和供应结构,保持市场供需平衡,加强对房地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作用。根据《衡南县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2010-2012)》,衡南县将在土地供应源头着手规划调控,具体明确开发项目用地性质、开发投资主体、建设规模和开发结构,要严格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控制小规模单体开发,避免经营性用地零星出让、分割供应,严控私人联建房屋。针对衡南部分地段商业用房过多的情况,可以适当考虑规划纯住宅开发建设。
   第二,健全住房制度,促进合理消费。一是要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房地产开发要坚持“以居住为主、以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引导开发企业在满足中高收入阶层住房需求的同时,要更多地把目光瞄准普通消费群体。二是要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各项制度,利用国家扩内需、保民生的政策机遇期,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居住需要。三是要加快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围绕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入学、就医等方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吸引县内外能人、富人来县城投资兴业、安居乐业。
   第三,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一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行为的管理。建立房地产开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涉及房地产开发管理的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形成管理整体合力。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沟通,建立信息披露、通报制度,形成整体合力。对所有开发项目从用地、规划开始,到开工建设,到预售、销售、初登、分户办证,进行跟踪监管,有效制止违规开发行为。二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查处房地产开发和交易市场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未取得资质证书进行开发、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擅自预售商品房的行为,加快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防止出现违规售房和损害购房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三是建立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健全商品房网上登记备案和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制度,规范销售行为,畅通信息渠道。
   第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企业发展。一是要加强服务意识,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对外地开发企业,要一视同仁,甚至可以在政策上适当倾斜。从而吸引优秀的外地企业,特别是吸引信誉好、资金实力强,开发经验丰富的开发企业来衡南投资,从而带动县城楼盘品质、城市建设档次的提高。二是要大力打击原材料供应垄断、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经秩序的行为,进一步优化投资源环境。三是要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加大金融部门对房地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
   第五,规范物业管理,提升人居环境。要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根据衡南县实际,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物业管理办法,开征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在县城范围内,逐步推行物业管理工作,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居民的人居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衡南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