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国什么情况下用核武

2011-12-29 00:00:00赵传衡
今日文摘 2011年7期


  目前世界公认的英、美、法、俄、中5个有核国家里,前四者都坚持核威慑战略,只有中国明确承诺并始终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美国的核政策从来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缘。2002年1月,在美政府出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把核武器作为进行外交恐吓和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工具。而2010年4月出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出现了些许变化,不再提“先发制人”,但突出强调了“核攻击的风险正在上升”,这种风险来自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报告还进一步界定了使用核武器的条件,即“只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为保护美国及其盟友的核心利益,才会考虑使用核武器”。美国的核使用政策依然坚持“模糊”处理的手法。
  俄罗斯坚持明确的“先发制人”核打击战略。2003年10月,俄罗斯正式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表示一旦明确敌人将对俄罗斯展开不利行动,俄罗斯有权对敌人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分析认为,由于常规军事手段发展乏力,俄罗斯在安全领域对核武库的依赖日益加大。俄罗斯在官方文件中明确了使用核武器的底线,从大规模入侵到恐怖主义袭击都在核打击范围之列。
  英国实行“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英国将核武器作为保持大国地位的主要手段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但其内涵在不同时期不一样。在冷战时期,“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意味着,英国必须具备在遭到核攻击情况下独自摧毁莫斯科等苏联城市的最低限度的、第二次核打击的战略核威慑能力。2001年“9·11”事件后,英国在“最低限度核威慑”的口号下,其战略向接受“先发制人”概念转变。
  法国以全方位威慑取代“以弱对强”的威慑形式。冷战正盛时期法国奉行的是“有限核威慑战略”,即依靠本国独立的、具有足够威慑作用的有限核力量,遏制敌人可能对法国发动的进攻。其主要对象是苏联。因此其核战略也被概括为“以弱对强”的核威慑。冷战后,法国逐渐改变这种威慑形式,代之以全方位的威慑。法国多次声明其核威慑不直接针对特定的任何一国,威慑是为法国的独立服务。
  (飞翔荐自《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