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客站寄存了行李,离火车发车时间还有7个小时。一个人闲着也是闲着,于是走出车站,信步闲逛。
走了几十分钟,来到复兴路,迎面过来一个年约六旬的老汉。他礼貌地和我打招呼,然后向我问路。我很诚实地告诉他,我只是匆匆过客,对这里的一切情况都不熟悉。老汉便顺口问我是哪里人。当他得知我来自江西,便兴奋地提起江西的几个城市,包括赣州。他甚至还说起和江西的某些缘分,我们的距离一下子近了许多。这时,老汉略显尴尬地说,他要到火车站乘车去廊坊,可是和朋友多喝了几杯,身上的钱被小偷取空了,去廊坊的车费只需17元。
我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还没等我开口,老汉又赶紧分辩,你千万别把我想歪了,我都这个年纪了,你看我像是为了十几块钱而丢脸面的人吗?
看他穿得比我豪气,而且脸上的确喷着酒气,还真不像是装的。老汉说,这样吧,你借17元钱给我,我到时给你的手机充话费还给你。你放心,我绝对不是那种人。
我说,也许我是相信你的,不过,呵呵,这些年,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
老汉有点急了:我真不是那种人!区区十几块钱我还不至于丢这个人。你留下手机号码,我一定会把钱还给你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确无数次遇到过先问路再求助的小把戏。如今层出不穷的骗术,早已把人际关系糟蹋得不成样子,让人觉得谁都不可信。但是眼前这个老汉,说得有板有眼,我一时还真不确定他是否真的遇上了困难。设身处地,如果自己孤身在外碰上这种倒霉事而无人相信无人理睬,那会是什么心情?
我决定做个小测试,姑且相信他一次。我想,如果像他这个样子都还是骗子的话,那么,今后恐怕不得不强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理念了;而如果这个老汉说的是实情,那么,我们或许大可不必把每个求助的人都想像成骗子,更不必把陌生人的问候都看成是别有企图。毕竟,遇上困难是谁也意料不到的事。我把答案设定为:如果老汉所说属实,就算我赢;否则,就算我输了。
于是我掏出20元,交给了老汉。老汉感激地说,够了,够了!掏出纸和笔,要记我的手机号码。
为了这个小测试的结果,我报了手机号码给他。我说,你可以不给我的手机充值,只要你平安到达后,借你朋友的手机给我发个短信,报个平安就够了。
老汉一个劲地说,一定要的,一定要的。谢过我之后,我们分头走了。
我继续在北京的大街上溜达。我在想,这个小测试,会是什么结果呢?如果是别人向我转述这种经历,我会认为这绝对是个骗局;可是当亲眼面对一双看似无助的眼睛时,我还是宁愿相信这次是真的。
我当然非常希望自己能赢,因为我非常希望人和人之间能多些信任。可是不知怎的,我又越来越觉得赢的希望只有万分之一。就为了这万分之一,我也愿意等上几天!
现在,事情已经过去许久。如果你想知道答案,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你:我输了。
(宋君明荐自《福州日报》)
责编: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