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和老公竭尽所能买了一套新房,生活一下就拮据起来。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危机,我渐渐学会了精打细算过日子。记账,就是我今年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盘点去年家庭开支的账本,儿子的开销“荣登榜首”:为了上重点高中付借读费、每月生活费、假期兴趣班费、手机费等等,全年花费合计32600元。
和儿子的开销相比,乡下父母的开销就“寒酸”得多:给父母买衣服花费500元,给父母过生日花费500元,加上偶尔回家给父母买水果营养品、零用钱,一年也就花费4000元。
人到中年,明明知道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同样重要,可是心的天平总是有意无意偏向孩子。怕孩子将来没有好前程,就拼着血本进行教育投资。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自己节衣缩食也不想委屈孩子……
也知道父母在乡下的生活是冷清和寂寞的,却总是一次次推迟回家的日期。也想过给父母买轻薄保暖的羽绒衣,可是翻看着衣服标签上的价格,总觉得衣服有些贵。每次给父母生活费,钱总是被他们变相塞回给孙子。他们说自家地里有庄稼有菜,用不了什么钱。想想父母说的也有道理,渐渐地不给他们生活费也就心安理得了。每次打电话,父母总说他们身体好着呢,因此几乎从来没带他们去过医院。其实是知道的,父亲血压高母亲有关节炎,都需要常年服药……
以前我没有记账的习惯,尽管我知道孩子的开销比父母的开销要多,我却没想到悬殊这么大。看着“32600元”和“4000元”这两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想着平日对父母的忽略,感觉内疚而心痛。
孩子以后的路还长,作为父母,让他适当地吃点苦,这对他的成长有益无害。父母却在一天天老去,作为子女,应该尽量让他们度过一个富足而幸福的晚年。“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千古以来的遗憾,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于是,在今年的家庭开支计划上,我大大压缩了孩子的开支,增加了父母的旅游费、体检费和生活费。我要一改过去,转变成穷养孩子富养父母,这样对孩子、对父母、对自己,都受益匪浅!
(常客荐自《东方青年》)
责编: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