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财务监督促进军队物资“阳光”采购

2011-12-29 00:00:00陈伟成
中国市场 2011年15期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军队集中采购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军队物资采购数量、批量和效率越来越高,军队财务部门在物资集中采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物资采购也给财务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监督;军队物资;采购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081-02
  
  军队采购制度改革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组织部分,物资采购经费支付是财务保障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军费使用效益和资源节约效能,特别是一些大单位物资采购种类多、经费量大,其效益的高低对保障部队事业任务影响较为明显。如何通过财务结算监督,促进物资采购行为规范,提高物资采购效益,现结合工作实践,作了一些积极性探索和理性思考。
  1 当前军队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
  1.1 机构设置不合理,从业人员数量和结构不佳
  根据“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的原则,各级部门必须依法设置专职军队物资采购监督管理机构。然而目前仍有一些部门的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主要表现为:第一,许多部队物资采购监督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还没分离,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职责划分不清,从业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第二,虽然有的部门已分别设置监督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但是并没有专设,而是将这些机构合并在别的职能单位中,由别的职能单位代其履行军队物资采购的监督管理职能或是集中采购职能,重要的职责成了“副业”,在机制上无法激发活力,产生动力。由于工作中没有专门的机构和足够的人员,致使从业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由于能力、水平和精力的限制不能去了解情况、分析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措施,且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现象,从而影响军队物资采购的效率。
  1.2 职责认识不清,监督意识不强
  由于采购制度改革运行时间不长,部分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所担负的监督职责认识不清,认为财务部门只要把账目管理好、资金拨付好就行了,至于采购效益的高低是采购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缺乏主观认识。
  1.3 预算水平不高,存在脱节现象
  目前一些部门尚未编制采购预算,或虽然编制了采购预算,但是编制质量不高、粗放,缺乏科学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批复时间晚且调整幅度大,擅自改变资金用途,超标采购现象时有发生,致使采购缺乏计划性,大量的采购项目游离于军队物资采购预算之外,严重影响了军队物资采购的计划性和时效性。
  1.4 采购方式单一,缺乏有效整合
  军队物资采购涉及的种类繁杂,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加上供应商和销售体制千差万别,而采购程序设计欠合理,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制衡,造成环节多且关键环节考虑不周,导致权责不明,推诿扯皮,甚至招标失败。物资采购在部门间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相互联动,没有建立起一套功能齐备、强大的军队物资采购信息渠道和统一市场,不能优势互补,有效整合资源,影响了物资采购效率。
  2 强化物资采购监督的对策
  2.1 规范机构设置,理顺机构职能
  理顺机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