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财富观箴言

2011-12-29 00:00:00
人力资源 2011年4期


  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失自己的灵魂,那有什么益处呢?——《新约·马太福音》
  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勤劳积富的必见加增。
  ——《日约·箴言》
  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
  ——《旧约·箴言》
  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旧约·箴言》
  财富完全不会使我们或我们的后代幸福。因为这些财富或者会在我们手中失去,或当我们死后被人占有,我们无法知道会被谁占有,将来可能也不会知道。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当你温饱之时,要想想饥饿是什么滋味;当你富有之时,要想想贫穷是什么滋味。——《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
  来路不明的钱财如在雷雨中暴涨起来的溪流,一时间泥石翻滚,可是随即又突然干涸了。
  ——《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
  让自私自利的人发财致富是不公正的。钱财对于一个吝啬鬼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你为了敛财,便节衣缩食,那你不过是为别人敛财罢了。别人会用你的钱财吃喝玩乐。
  ——《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
  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新约·提摩太前书》
  金钱乃是财迷心窍者的陷阱,致使愚人纷纷堕人其中。——《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
  勤劳致富要比空话饿肚强得多。
  ——《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
  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贿赂能败坏人的慧心。
  ——《旧约·传道书》
  礼物和贿赂甚至会蒙蔽聪明人的眼目,使其看不见真理,使其做不出公正的评论。——《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
  多有钱财,行事不义,不如少有钱财,行事公义。
  ——《旧约·箴言》
  敞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惜什么去,只要有农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新约·提摩太前书》
  巨大的财富并没有什么真实的用处,它只有一种用处,就是施众,其余的全不过是幻想而已。所以所罗门说:“大富之所在,必有许多人消耗之,而它的主人除了能用眼睛看它以外,还有什么享受呢?”——培根(英国哲学家)
  财富犹如海水:一个人喝得越多,他就越感到口渴。
  ——叔本华(德国哲学家)
  有钱的人要是时时刻刻都在担心他会有一天变成穷人,那么即使他有无限的资源,实际上也像冬灭一样贫困。
  ——莎士比亚《奥塞罗》
  自愿的贫困胜如不定的浮华;穷奢极欲的人要是贪得尤厌,比最贫困而知足的人更要不幸得多了。
  ——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巨大的财富具有充分的诱惑力,足以稳稳当当地起致命的作用,把那些道德基础并不牢固的人引入歧途。
  ——马克·吐温《三万元的遗产》
  背信弃义,欺骗,阴谋;为了想得宠于我,对一切实在的或想象中的竞争者都憎恨;卑鄙,虚伪,下流,奴颜婢膝;或者……几乎比这一切更坏的是:装出一副诚实独立的样子一这些就是我的财产所揭露出来的美德了。
  ——《狄更斯评侍》
  黄金的枷锁是最重的。—— 巴尔扎克《高老头》
  工业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因素,足以窒息山爱而生的喜悦。人拥有的已经太多,但他们还是不断要求,永没厌足。
  ——特雷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问题的症结在于那些富有的人对穷人处境的不理解。因为他们的无知,我们可以原谅他们。因为只有在认清真相后,他们才能去爱;有了爱,他们才能服侍。这样,假若他们还未被贫困者触动心灵,那是因为他们还未明白那些穷人的处境。——特雷莎修女
  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足那些物质丰裕的人,都在切求爱、关心、接纳及认同。
  ——特雷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