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另类自由学校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1-12-29 00:00:00刘刚
世界教育信息 2011年10期


  另类自由学校(die freien Alternativschulen)[1],按照德文字面上的意义是指可供自由选择的另外学校。在德国教育界,这类学校不同于公立学校,处于特殊地位。
  一、德国另类自由学校简况
  德国另类自由学校,不管是私人经营还是与社区合作,都要符合德国联邦政府私立学校法的规定。它们也可以申请成为公立学校的补充学校,但必须先取得国家的准许,同时要受地方政府的监督,在学校的学习方针、学校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都要符合公立学校的要求和标准。
  据资料显示,直至2008年9月,德国境内一共有51所已经得到政府核准的另类自由学校,其中绝大部分是私立学校,但是也有几所学校是与地方政府或社区合作办学。另类自由学校中既有小学和中学,也有十年一贯制的学校。现今学生总数大约是1 600人[2]。学校采用全日制和非寄宿制,许多学校设立自己的托儿所或幼儿园,学校每个年级通常都只有一个班。学费以家长收入为依据,每个学生的学费也不一样。
  1.另类自由学校对公立学校的批判
  近几十年来,德国另类自由学校之所以增长迅速,主要原因是公众对于德国传统学校的不满,这些不满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一是传统学校内缺乏民主精神,以分数和留级方式作为控制手段来维持学校纪律;二是传统学校的课堂学习方式僵化,绝大部分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教科书内容主观,意义空洞;三是传统学校偏重智育,与社会脱节,忽略工艺、艺术、音乐等课程;四是传统学校的学习缺乏实际体验,忽视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学校提供的课程安排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存在鸿沟[3]。概括而言,德国公众对于传统学校课堂上传授过多抽象的知识感到失望,因此决定建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所以,在另类自由学校,首要任务是要尽可能让青少年学习“如何去学习”,并希望透过学校内团体的力量,培养年青一代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获得知识和能力。
  2.另类自由学校的共同特征
  德国绝大部分另类自由学校并没有明确详细的学习方针及目标,但是所有另类自由学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4]:一是学校环境安适,以小班编制。大部分德国另类自由学校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班,每个班1~12人。二是由学校提供不同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学习。三是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包括学期教学、周计划教学、户外教学等,强调互动。四是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经验结合,强调过程重于结果。五是强调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例如,设计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交情感表达等。六是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比如用学生学习发展报告代替分数等。七是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追求的教育理念和世界观。例如,乌兹堡学校的生态世界观,康梅尼学校的基督教道德观。八是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比如,有些学校让家长负责环境清洁方面的工作,有些学校则让家长参与教学或行政工作。九是教学管理方式灵活。有些学校采取统一上下课的方式,有些学校除了统一用餐和午休时间以外,没有统一的课表。
  3.德国另类自由学校联盟及宣言
  1978年,德国另类自由学校相约集会,讨论治校经验,并尝试校际间的合作。1986年,第16次另类自由学校联邦集会在沃普塔举行,并发表八项宣言。1988年,德国另类自由学校联盟成立。以下是德国另类自由学校联盟八项宣言的主要内容[5]。
  第一,当今和未来的社会问题,例如地球环境、战争、贫困等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式由人类来解决。前提是这些人必须是生活在民主而且可以自行负责的群体环境中。另类自由学校就是要竭尽全力给孩童、教师、父母提供这样的环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享有自主和民主。这是另类自由学校最重要的政治诉求。
  第二,在另类自由学校,孩子的童年是一个孩子有权力要求自决、得到快乐和满足的独立生命阶段,而非成长为大人的训练阶段。
  第三,另类自由学校提供一个成长的空间,让孩子的各种需求,如即时表达意见、自行分配时间等自由得到满足和发展。
  第四,另类自由学校摈弃传统上为了管教孩童和维持纪律而采用的恐吓方式,认为孩子之间或是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冲突应用共同订立的规则来解决,而且所订的规则可以由双方协议改变。
  第五,另类自由学校的课程内容必须参考孩子的经验,由孩童和教师共同商议订立。学科内容的选择是孩童和教师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意见交换的过程。学习模式必须具备弹性和多元化,兼具游戏性。
  第六,在知识的传授上,另类自由学校必须采取开放、革新的态度,为学生开启一道非传统的知识之门,以解决当今和未来的社会问题。
  第七,另类自由学校是自我管理的学校,自治的形式是在民主的架构下,综合家长、教师和学生的经验进行。
  第八,对所有学校成员而言,另类自由学校是一个可以随时调适自我、改变人生态度和对生命观感的空间。
  二、法兰克福自由学校的办学情况
  德国另类自由学校办学情况可通过法兰克福自由学校为例窥见一斑。法兰克福自由学校成立于1974年,学校共有50个学生(年龄在3~13岁之间)、10个老师,外加1个厨师。该校的教育宗旨是倡导独立思考,反对权威。学校不分班级,没有固定的课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在哪里学、什么时候学等。3岁的学生如果有兴趣,可以跟着13岁的学生一起学习算术或语言。如果某个学生某天没有兴趣学习,他可以在操场上整天荡秋千,也不会有教师反对。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他想学的东西。学校没有作息时间表,更没有成绩分数。对此,教师的解释是,分数带有权威性质,在这个反权威的学校不应该存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家长会收到一封长信,信件的内容是教师对学生一个学期各方面表现的评语。
  现举例说明这50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去阿尔卑斯山春游一周,全体学生都围绕着“阿尔卑斯山”进行主题学习。有的学生研究高山植物,可能研究到史前社会;有的学生研究地理,也许会研究到板块碰撞;有的学生研究火车历史,或许从蒸汽机车一直研究到磁悬浮列车。最后,每个学生要写一篇文章,把研究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一周就这样过去了。
  该校每年招收3~6岁的孩子。学校设置了一个招生委员会,由一名教师和两名家长组成。委员会通过和学生家长的谈话,最终决定是否招收该生。等孩子到13岁的时候,必须进入地方公立学校学习,为此学校专门为11~12岁的孩子配备了教师,帮他们进行准备。
  该校的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是什么呢?学校创建者表示: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是有正义感、善良、有能力养家糊口的纳税人。笔者认为,拥有这些特点的公民是一个最普通也是最可贵的公民。一个健康的社会,就是由无数这样的公民组成,能够培养出这样的公民的学校就是一个好学校。[6]
  三、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1.对我国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
  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偏重智育,以考试和升学为主要目的;课程缺乏整体文化内涵;教材内容偏难,与生活脱节;过分注重纸笔测验,重视分数;强调教育教学的统一化,忽视学生主体性和个体特征;特殊教育对象、少数民族学生、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等。与德国学校教育相比较,我国存在的教育问题并不特殊。与德国一样,我国也进行了教育改革。但是,为什么我国的教育改革成效甚微?我们需要检验和反思改革的理念、形式及目标。德国另类自由学校的办学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2.对我国教育制度及办学体制的思考
  我国教育制度的特点是国家统一集权管理,容易形成全国学校“千校一面,千人一模”的局面。在这种教育管理状况下,在学校中进行课程改革比较困难。德国另类自由学校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事,它牵涉到国家整体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及相关政策问题。
  3.对我国教育改革方向和内容的思考
  依据“三个面向”的精神,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可归纳为素质教育、现代教育、国际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情操、知识、技能等,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现代教育强调青少年要掌握科技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国际教育则强调培养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尊重、理解和欣赏各种文化与族群的意识。笔者认为,借鉴德国另类自由学校的理念,学校教育要结合社会其他方面一起考虑才行。例如,学校重视纪律秩序,但青少年通常不喜欢过度约束,青少年这种“亚文化”行为,主要是在反抗成年人主导的社会文化。许多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独立,但当孩子们的确变得很独立,具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时,成年人反倒大惊失色。因此,如果教育改革不能兼顾教师、学生、家长多元并存的事实,不能促进学校和社区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将无法实现其目标。正如阿普尔所说,教育不应该使个人丧失对其所生存的社会及种族、性别、阶级和宗教的强烈关怀,课程、教学、评价也不可以脱离整体社会文化的脉络而孤立存在[7]。总之,教育改革不仅仅只是改革教材教法,必须考虑多种文化因素,综合进行。
  4.对我国传统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方面的启示
  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认为,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教师教授;另类自由学校则认为,学校是给学生一个可以随时调适自我、改变人生态度和对生命观感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有机会去冒险,体验人生,身心得到成长。传统的教师观念认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权威;而另类自由学校的教师则是学生的生活伴侣、游戏伙伴、谈话对象及双边协议签订者。传统的学生观念认为,学生是幼稚的、无知的、可塑的、依附的以及无个人意志的;另类自由学校的学生则是独立的、自主的、有个人意志的、有民主权利的、保持个性的主体。这种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代表了现代社会对于教育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教育改革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源泉。
  德国另类自由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建立在德国国家文化基础之上,我国有自己的国情和特有的文化,决不能照搬、照抄他国的教育改革做法。但德国另类自由学校的创设的确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新了改革思路,丰富了教育思想,将会给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带来有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Bo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