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商业阅读推荐

2011-12-29 00:00:00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1年5期


  《读我的胸针:—位外交官珠宝盒里的故事》
  [美]玛德琳·奥尔布赖特著 邱仪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4局版
  
  近年,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约瑟夫·奈所发明的“灵巧力”不断在政坛得以体现。他所谓的“灵巧”是一种在强硬与温和、坚定与妥协之间进退自如的娴熟掌控。这种领导力特征在奥巴马和希拉里的行为中不断得到践行,尤其在外交领域。本书的主角前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女士是美国政坛中鹰派的代表人物,其远超常人的冷峻强硬气质使其鲜少被与“灵巧”、“婉转”联系在一起,除了一点,她的胸针。这些形态各异的胸针并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奥尔布赖特身上仅有的女性气质出口,它们更应当被看作其领导行为的一种辅助手段,一种在难以捉摸的外表下暗藏机锋、狡黠、幽默甚至柔性色调的充满张力的表达方式,是奥尔布赖特让你看到的另外一张脸。这些胸针所历经的故事已经成为经典,比如在就任美国国务卿时佩戴的自由之鹰胸针,与伊拉克官员见面时佩戴的蛇形胸针,以及在国会中就中美关系作证时所佩戴的中国龙胸针。“胸针外交”并不值得刻意模仿,值得领导者学习的是找到一种能够娴熟掌握,同时彰显个性的非语言表达方式。
  
  《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黑石创始人彼得·彼得森自传》
  [美]彼得·彼得森著 施轶译
  巴曙松 审校
  万卷出版公司 湛庐文化
  2011年4月第1版
  
  不得不说本书的中文书名有失妥当。任何一位历经人生起伏的领袖人物都不会愿意看到自己的某一时刻被称作人生的顶点,更何况是这位虽年逾古稀却依然雄心勃勃的王者。本书在美国被当做重申“美国梦”精神的作品——尽管连作者本人都在感慨“美国梦”精神的逐渐遗失——它记载了彼得森由一位希腊移民之子飞跃白宫和华尔街,先后成为“广告狂人”、制造业传奇人物、美国商务部长、雷曼兄弟董事长,以及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的跌宕人生。本书的意图不在于为读者提供闯荡政商两界的厚黑经验读本,尽管彼得森本人的确在两种领域的沉浮历练中获得了老谋深算和“公关润滑剂”之名;也不在于为国内读者提供窥见全球私募股权产业发展轨迹和产业运作模式的机会,尽管不少人的确是慕彼得森“PE之王”的名声而来,希望从中获取国内业界参照、学习与警醒的经验。本书所属意的,是在传递彼得森对于短期利益与长期回报、外在诱惑与道德准则的取舍智慧,正如彼得森所说:“人生是我最大的投资。忠于原则、忠于内心、忠于长期受益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我此生经历无一例外证实了这一点。”
  
  《一路向前》
  [美]霍华德·舒尔茨
  秀安·戈登著
  中信出版社
  2011年4月第1版
  
  没有人会比那些在企业困境下选择回归的领导者更懂得放弃与继承之间的权衡艺术了。霍华德·舒尔茨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位。几年前,国内充盈的以“星巴克”为关键词的书籍几乎无一例外都处在对其所提供的体验式文化和人性化管理的盛赞和膜拜中。而今,站出来戳破这些情绪泡沫的正是星巴克的灵魂人物——舒尔茨本人。按照阅尽万卷的李敖对图书的分类标准:这是一本有guts的作品。“看吧,这是我所犯下的错”,传递这种感受的作品,其价值远远超过以“看吧,这是我所得的成就”为主题的作品。本书充满了作者对于自己“将心注入”所创立的企业偏离核心价值、对财务增长追索无度的沉痛反思和决绝的变革之心,与此同时也让读者切肤地感受到这位“高品质咖啡原教旨主义者”对于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服务体验近乎疯狂的呵护。本书选择在星巴克品牌成立40周年以及换标、发布新品等一系列密集公关活动之时出版,自然是看重其营销效果,但反过来想,星巴克所重新焕发的活力何尝不是作者倾尽心血写作本书的最好回报?
  
  《杰洛米的赌注》
  [以]艾朗·卡茨 著,陈美瑛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湛庐文化
  2010年12月第1版
  
  犹太人是个神奇的族群。每隔几年,全球的“犹太热”就会再度甚嚣尘上。这个民族所创造出的种种奇迹让其他民族充满孜孜不倦难以消解的好奇,他们想知道,为什么这个占世界人口仅0.25%的犹太人中,竟然孕育出45%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这个时常被笼罩在战争阴云中的国家得以成为全球创新型企业的伊甸园?本书作者艾朗·卡茨是又一位被认为传承了以色列民族优质基因的传奇人物。他是“记忆王”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本书作者为犹太民族的智慧归纳了五项法则:在面对不合情理事物时需具有丰沛的想象力,预想自己已达成目标,再用逻辑推演的方式将其实现;在精神和物理环境上时刻进行改变,脱离安逸和依赖的状态;不断提出问题,提升大脑灵活度;不断对事物进行改良与革新;为人生寻找适当的榜样并进行模仿和思考。据悉,卡兹的理念已经在全球展开并受到可口可乐、IBM、微软、甲骨文、通用电气等企业的欢迎。本书不在我们“热烈推荐”的范畴之列,对该话题有兴趣的读者可进行关注和验证。
  
  《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美]史景迂著 温洽溢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第1版
  
  正如管理大师拉姆·查兰所强调的,MBA教育无法提供领导力的培育,它所能培养的,只是在平均值上比常人稍高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被人们忽视的是哲学和历史的价值。一位麦肯锡前高管曾经如此表达自己对MBA教育的感受:因为熟读中国《二十四史》,在美国商学院接触HBA案例时,其脑海中错综复杂的历史钩沉、人物关系与问题解决方式让此前毫无商业概念的他洞若观火。在这种判断下,本书可以为商界人士提供充足的价值:它是全球功底最为深厚的史学家(且始终专注于中国史)与中国历史上在位世界最久、成就最卓越、内心最丰富的帝王之一的组合。中国古代帝王是生来背上插着金匕首的独特族群,他们是万千矛盾的汇集中心,其所处的位置对心智之稳健、品质之纯善、智慧之卓越提出了至高无上的要求。史景迁先生在本书中剖析了康熙皇帝在作为少数民族领袖治理多数民族、继承先祖光荣与梦想的同时埋下衰败因素,以及处理海外民族关系时的思考和感悟。值得一提的是,在带领读者无限还原历史细节的同时,本书的中文版翻译还原了康熙时代紧致而内涵丰足的语言特色。像这样将历史之美与语言之美融于一书的专业作品,近年实属罕见。
  
  《做你自己》
  [美]彼得·巴菲特著 赵亚男译
  新世界出版社博集天卷策期
  2011年3月第1版
  
  本书在出版之初即迅速登上国内各种畅销排行榜,靠的当然不是自己的实力,而是封面上沃伦·巴菲特那张一如既往介于“大智若愚”与“大愚若智”之间的微笑脸庞,及其笑脸上面黄灿灿的金冠。也许从这一点来说,作者“靠我自己,做我自己”的姿态就难以成立。本书的成功在于策划团队对于价值点的精准切入和传达,由此也再一次验证了,中国父母对于启迪下一代和以及青少年时于成功智慧的永远饥渴。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本书理念的价值。它的大热也在某种程度上源于它击中了人们在“成功”与“自我价值实现”之间徘徊纠结的敏感点,这不能不说是处在转型期的人们心智逐渐趋向成熟的良好讯息。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这种价值理念的传播,也在于某些极具巴菲特个人特征的训子之道,比如: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世界也愿意为之付钱的事。这一点与在强调勤奋与信念的同时告诫下一代“贪心大有必要”和“要有竞争之心”的洛克菲勒比起来,更显出一种后资本主义时代的从容和财富观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