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房地产的投资价值?
网上流传着一张关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统计图表。统计显示,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21年间从0.24%(1989年)上升到74.4%(2010年)。这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已经形成了高度的路径依赖。这解释了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比例持续大幅上升,意味着房价只升不降,而且涨幅可观。由此也可以预知,如果卖地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没有明显的下降,房价过快上涨将无法扼制。调控可以在短期内产生效果,但调控一旦结束,房价就会立即出现报复性反弹。如果调控期长到地方政府被迫找到比例如此之高的替代性收入来源,不再把土地爷当财神爷,地价才有可能不再暴涨。但这仍不是治本之法。只有当投资渠道多样而且获利性超过投资性购买房产,让房子在相当大程度上回归其消费品属性,房价才可能真正下降。格兰仕的俞尧昌曾经提出以“摧毁微波炉产业的投资价值”来抵挡竞争对手,现在政府需要对房地产做类似的事情,创造真正有利于创业和就业的资金环境,让大量本来可以投向实业的资金远离价值黑洞,回流到实业中去。但消除对某种路径的成瘾性依赖非一日之功,摧毁房地产的投资价值何其难矣,难在勇气、魄力、能力和智慧。
一桩用30多年谈成的交易
黄怒波最近成了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人物,原因是他谈妥了(能否最终成交尚存疑问)一桩并不算大的买卖——以880万美元(约5000万元人民币)从冰岛政府手中购买一块面积相当于冰岛国土面积0.3%(300平方公里)的土地。黄怒波没有想到的是,这桩小交易的意义注定会与其交易额极不对称。在过去的30多年,招商引资是经济建设中最常见的主题,然而一个中国商人今天竟然在西方国家购买如此大面积的土地。虽然中国企业走出去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只有这个事件才如此具有戏剧性和象征性地显示中国的实力,而西方世界真的很不习惯这样的中国和这样的实力。“中国威胁论”者既惊又喜地找到了鲜活的证据,其想象力因此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施展。有媒体说,黄怒波是受中国政府指派,在为应对全球变暖进行土地贮备;还有媒体说,中国想在这里建立军事基地,因为这块土地濒临一个深水港,潜水艇可以方便地在那里进出……
9月13日,本人在北京电视台录制现场与黄怒波交流了两个多小时,听他讲述了这场交易的来龙去脉,透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这桩被过度诠释和恶意解读的交易,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在北大中文系读书的黄怒波被分配与一位来自冰岛的留学生同住一间宿舍,他们作为同学和诗友之间的交往从此开始,30年没有间断。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冰岛政府险些破产。冰岛总统本身也是一个诗人(在他的办公室里收藏着200多本诗集),国家经济如此艰难还不忘建立供冰岛诗人们进行国际交流的文化基金,无奈国家拿不出一分钱。此时,黄怒波的冰岛同窗的妻子担任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市长,她知道丈夫的中国同学不仅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和登山家,而且是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企业家。下面的事情顺理成章了:黄怒波出资100万美元建立了中冰文化基金,冰岛总统接见了他,两个诗人一见如故。总统对这个从事旅游地产开发的诗人和登山家有了深刻的印象。2010年,冰岛有5户牧民想出售自己的土地到城市生活,他们的牧场毗邻两个国家公园,冰岛政府希望有人来对这大块土地进行保护式开发,发展当地旅游。冰岛国内对这块土地无人问津,总统此时想起了他见过的那个中国诗人。由一个热爱诗歌和登山的人来保护和开发这块土地是合适的,关键是,他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充足的资金。
从开始谈判到形成明确的合作意向,只用了两个月时间。黄怒波开发项目的速度以慢著称,比如大钟寺广场从动工到开业,花了8年的时间。而这个惊动世界的小项目,竟然有一个长达30多年的前奏。有些卓有成效的项目和业务,往往需要“必要的迟缓”,对它们来说,慢就是快,或者说,快需要慢来成就。
电视是如何被釜底抽薪的
上一次看到张朝阳并交谈是在2002年,中国互联网最寒冷的时节。那时的他颇有些灰头土脸,早已失去了谈互联网的未来的兴致。前几天在北京电视台的演播室见到他,发现他的神气活现中已脱去了刚刚出道时的轻浮和飘忽。现在他有理由自信。虽然搜狐微博难见起色,却赢得了一片意想不到的发展空间——网络视频。我说:“网络视频你们现在已经排名第三了。”“过时了。最新调查显示,我们已经超过土豆,稳居第二了。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成为第一。”
按张的说法,搜狐网络视频的超速发展归功于他大力倡导的打击盗版的行动。“不打击盗版,网络视频对电视形成不了威胁。”这个逻辑不容易理解,但的确是对的。打击盗版的结果,是搜狐获得了独家播映权和分销权。这样就可能从源头上把电视台堵死,或者在与电视台的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其背后是资本的力量。搜狐可以用140万元一集购买电视剧,因为处于开拓期的网络可以调动资本,承担得起“战略性亏损”,而电视台是守业期,承担不起或者不愿意承担。长此以往,电视台只能“播剩下的”。
最重要的是,即使网站与电视台同步播出,观众也会大量流向网络视频。电视是一种对人进行“双规”的媒体——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接受信息。哪怕是像电视剧这样没有时效性的内容,人们也必须以“双规”的方式来消费。而网络视频却将电视的这种信息霸权,连同与信息霸权密切相关的“黄金时间”轻而易举地消解了。观众知道,“黄金”只是对电视台的广告收益而言,对于观众自己来说,“我方便的时间才是黄金时间”。作为电视的两大支柱节目之一的电视剧,就这样被网络视频鲸吞或蚕食。
另一类支柱节目是电视新闻。其头号敌人是微博。当人们通过微博,不用被“双规”,而是随时随地接收并发送新闻,进而分享感受和评论时,人们就离开3米远的大屏幕,转而追捧25厘米远的小屏幕了。
由此可见,电视的衰落之势已无可挽救。有调查显示,2001年,北京市居民的电视开机率接近100%,在其后的7年间,也只下降了30%,但在2009到2011年之间出现了骤降,目前北京市居民的电视开机率只有30%。在被问及是否常看电视时,“只看个别节目”、“很少看电视”、“好久没看电视”是常见的回答。
与此相对照的,是网络视频近两年来的高速发展:网络视频的流量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2011年第二季度,网络视频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94%。随着带宽成本的降低和网络视频终端设备发展,网络视频的消费还将快速增长。曾经作为最重要的家电的电视机,正在沦为可有可无的摆设,或偶尔充当网络终端和DVD的显示设备,电视作为一种独立的媒体形态,也许不会很快消失,但在被迅速边缘化。
预言家的话即使说对了,也还是在撒谎,因为他只是碰巧说出了一件发生在未来的事,但他本人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坚实的理由让自己相信那事一定会发生。10多年前就有人预言,随着互联网的到来,电视这种媒体会很快消失。但在互联网进入中国10年间,电视并未显示出颓势,甚至在某段时间,电视出现空前的繁荣。当人们对这个预言已经有些淡忘或不在意的时候,电视媒体突然显露出死期将至的明显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