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反响:人民论坛杂志2010年5月上期“特别策划”专题《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一经推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等300余家媒体予以转载和跟踪报道。《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特别关注专题,腾讯网推出热点评论专题。官员“网络恐惧”相关调查结果不断被各大媒体纷纷引用、转载,引发持续关注,使“网络恐惧”成为2010年度官场热词。很多地方党政部门予以关注,尤其是引起一些宣传部门和组织部门官员的强烈反响和共鸣。2010年11月12日,新京报等媒体以“‘县官’最怕网络监督”为题大量引用“网络恐惧”有关调查结果与观点,再度引发对官员“网络恐惧”的热议。
DveDB6aqjdRWSSSHxm+w5g==
价值意义:信息时代到来,如何应对网络挑战成为一项重大课题。《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揭示了互联网络背后舆论与民意变迁的轨迹,提出了官员应对互联网的对策与建议。一定程度上对政府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起到了推进作用,让更多官员意识到网络民意并不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而是走向善治的一个契机。
■观点参考
网络对政府、官员的监督是好事
刘旭涛(国家行政学院领导干部测评研究中心副主任):2011年,网络对官员至少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网络的监督作用还会持续加大。因为网络技术在不断进步,公民的民主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而网络给公众提供了更便捷的手段和渠道。二是政府和官员会更加慎重对待网络媒体的监督,从而做事会更加谨慎,处理公务的时候更加有约束性。三是从媒体的角度来讲,应该有效引导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因为网络上的信息有真假,隐蔽性比较大,这就需要网络媒体的自律和规范。但总的来说,网络对政府、官员的监督是好事。
互动谨防“高层热基层冷”
许光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的官员开始与网民在虚拟世界交流,高层次的官民网络互动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官民网络互动为中国政治生态环境添加了一抹新绿,但同时要谨防“高层热基层冷”现象。从现阶段官民网络互动发展的态势看,“基层冷”的出现有它生存的土壤,其中既有制度原因,也有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还有网络自身“双刃剑”的作用。基层地方政府目前并没有有效应对网络的一套科学办法。地方政府网络公关能力弱、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并没有切实建立。
■ 官员声音
周一波(原陕西榆林市委书记):有网络和没网络的时代是大不一样了,网络传播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是以往不能想象的。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学会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作用,促进政府行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与网络间的理想状态是建立起和谐的、精彩互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