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上平等的“三条标准

2011-12-29 00:00:00石秀印
人民论坛 2011年4期


  学前教育如何定位?它是公共福利还是私人消费品?它应该由地方政府公共开支提供还是应该由市场中的盈利性企业提供?对此,北京房山区政府和区教委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有益实践,并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学前教育属于公共福利,是公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应该由政府财政予以投入。他们在定位学前教育中,清晰而正确地把握了以下三条标准:
  首先是社会平等标准。社会平等的最基础层面是起跑线平等:一个人进入社会之时,不因家庭背景、权力大小、经济贫富等而在获取资源、利用机会方面产生差别。政府应该也必须维护起跑线的平等,确保“有教无类”,即幼教的普惠性,保证幼儿都能够享受起跑线上的教育。
  其次是社会受益标准。学前教育的受益人如果仅仅是幼儿个人,市场机制或许是合理的。然而无论中国还是发达国家,都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受益人是国家、社会和市场。学前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国民,保证国家的正常秩序、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学前教育为社会培养积极的成员,彼此良性互动,建立和谐、向上的社会关系。学前教育为国家和各类用人单位培养高质量的劳动力,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学前教育促进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还能解决社会前进中必须面对的相关社会问题。如此丰厚的社会受益,使学前教育必须由政府投入、公家兴办,纳入社会福利和公共教育体系。
  再者是民众需求标准。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标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民众造福。民众需求可以由政府提供满足,也可以由市场提供满足。其取向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市场愿意提供、民众愿意接受的,就由市场满足;市场不愿提供、民众迫切需要的,则要由政府提供予以I满足。政府有责任向广大民众提供平民性、低收费并且质量较好的学前教育。房山区政府和区教委的案例,体现了一个服务型、责任型、现代型政府的正确理念和正确定向。值得指出的是,他们的这一理念和定向是在前些年相当强劲的“教育产业化”的潮流下提出和形成的,表现出其远见和卓识。正因为这样的理念和定向,该区的幼儿教育完成了由“单位内”向“社会化”的健康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