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现在网络传播方式与传统方式融合的问题。这种融合不是简单把原来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直接搬到网络服务当中来,而是带来服务的理念、服务的手段,也包括内容、业务流程方面的变革。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当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是公共文化队伍素质的问题。年龄偏大,观点上落后,知识结构比较陈旧,这样就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的要求。以上问题在基层、中西部地区是比较突出的。下一步要有一些新的思路。比如对存量的公共文化队伍怎么办,可以考虑培训,想办法优化。对于增量的部分一定要有严格的准入标准,掌握现代新技术。另外也可以考虑把我们文化资源队伍扩大,包括一些村民,还包括一些大学生。
三是网络文化资源整合的问题。目前网络文化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公共服务机构,里面包括文化系统,也包括其他系统,比如教育、科技。下一步一个是政府内部的资源要整合,另外企业,包括公共部门,包括社会组织,他们的文化资源怎么能够整合到我们整个大的平台里面,共建、共享,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思路。当然这里面也涉及到政府怎样发挥作用,怎么样建立一个好的平台,能够让企业、社会组织、公共组织有手段发挥他们的社会责任。
四是可及性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物理上的可及,一个是从成本上、从费用分担上能够可及。物理上可及,可能下一步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形成网络环境下的覆盖。另外,要加大远程开放力度,让他们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甚至免费使用这种网络文化资源。
还有一个是涉及群众本身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的消费能力。怎样提高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可能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育,也包括其他相关的部门,要发挥作用,要提升公众的受教育程度、科技水平,提升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