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须从中国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去挖掘理论资源,从中国当下社会转型所面临的现实矛盾与问题中去寻求创新起点,全面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创新。
一是要坚持学习创新。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整体还比较薄弱,还不能适应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迫切需求,需要继续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但是,我们的学习应该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发展需要,坚持“拿来主义”,坚持“创造性转化”,努力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是要突出原始创新。当代中国发展的成功道路,完全冲破了西方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传统理论。因此,强调“原始创新”,应着力于总结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和实践经验,创造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现代学术理论、观点、理念和话语体系,从而跻身于全球化多样性的现代世界文化学术舞台中心。
三是要注重协同创新。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研究和解决中国转型社会的若干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出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促进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国内机构与国外组织之间建立战略联盟,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是要强化服务创新。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源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彰显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密切关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课题,聚焦重大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与实践水平,切实发挥党和人民事业思想库的作用。
五是要推进整合创新。面对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依然存在诸多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现实挑战,需要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需要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积极鼓励和推进资源、方法、学科的交叉整合,从而共同探索改革发展与稳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创新思维,认识本质,揭示规律,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不断丰富、充实、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责编/张晓 杜凤娇 王慧 美编/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