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段论述,突出强调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人们在肯定经济奇迹、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对文化建设、道德重塑、价值追求、人文修养方面的不适应格外担心,甚至忧心忡忡。如果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一方面却是道德失范、价值失迷、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精神失落,那么,人们的幸福指数就会降低,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也不可能持续。应当看到,不发展不行,发展太快也会有问题。就像一个人跑得太快,身上可能会丢掉一些东西一样,一个国家发展太快也可能丢掉一些东西,其中就包括精神和传统,这是很可惜的。因为没有精神,就没有“定准”,没有传统,就失去了“本根”。管子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应当说,“衣食足”在今天已基本不是问题了,而“知荣辱”则还是大问题。在这方面,确实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做。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以下几种现象尤为令人关注与忧虑:
一是羞耻感的缺失。当前出现的假冒伪劣、花样翻新的坑蒙拐骗,是法律问题、社会问题,根本的还是文化问题、道德问题,说到底是羞耻感的缺失,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惟利是图,见利忘义,只要达到目的,手段再卑鄙也无所谓。
二是价值观的混乱。现在是全球化时代、资讯化时代、商业化时代、功利化时代,也是价值观迷失的时代、混乱的时代、迷茫的时代。在有的人那里,没有对错,只有成败;没有是非,只有冷热(炒作);价格代替了价值,成败代替了是非。真理被放逐,意义被解构,崇高被删除。这种价值观的混乱,在西方叫“颠覆”,在中国,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恶搞”。
三是潜规则的盛行。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因为时间长了它会瓦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道德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决不能熟视无睹,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