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

2011-12-29 00:00:00
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31期


  1、08.01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334万亩 428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国家防总8月1日通报:7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部分地区伏旱露头并呈发展态势,特别是贵州、湖南、重庆三省市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七成,江河来水偏枯、库塘蓄水不断消耗。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334万亩,其中作物受旱5564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770万亩(水田缺水285万亩,旱田缺墒485万亩),有428万人、38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贵州、湖南、宁夏等省区。
  
  2、08.04
  安监总局评“7·23”事故 “绝非天灾”
  
  截至8月2日18时,“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累计签订遇难者赔付协议31份,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调整为91.5万元。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表示,事故正在调查,但绝非天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提出要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
  
  3、08.03
  中央部门晒“三公”近尾声 地方“三公”即将亮相
  
  截至8月3日,已有94个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有粗有细,归类五花八门。中央部门的“晒三公”大戏渐近尾声,下一步,就看各地方如何亮相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大而化之的“粗线条”发展为锱铢必计的“明细账”,实际上是推动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加快预算编制改革、强化人大机关和审计机关对政府预算的监督、扩大公众对政府预算的有序参与等多项改革的新起点。(详见P48)
  
  4、07.30
  一级文物被损坏
   故宫相关责任人记大过
  
  7月30日,网友爆料称,故宫器物部在将国家一级品宋代瓷器青釉葵瓣口盘出库时,被工作人员摔碎。该消息次日得到故宫证实。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表示,核查组认为,该事故确为工作人员对测试仪器操作失误造成的珍贵文物损坏事件。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行政警告处分。8月3日,专家称故宫受损宋瓷为官窑。(详见P18)
  
  5、08.01
  美国债务上限调高
   中国外储真实收益成疑
  
  北京时间8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两党领袖已达成协议,削减赤字,避免债务违约。奥巴马表示两党协议同意未来10年削减赤字2万亿美元,并避免美国未来8至12个月再度面临债务危机。IMF发表声明称此举利好美国和全球经济。但美联储推出QE3的预期因此增强,美元也势必将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在增长,长期内中国仍将受到美债问题困扰。(详见P17)
  
  6、08.01
  铁道部负债2万亿
   上半年盈利42.9亿
  
  8月1日,铁道部财务司公布上半年主要财务及经营数据报告显示,铁道部所属运输企业今年上半年盈利42.9亿元,总负债首破2万亿,负债率为58.53%。有分析表示,如果扣除铁路部门征收的税后铁路建设基金,铁道部实际上至少亏损250亿元。在8月2日举行的安全运营座谈会上,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压缩工期。
  
  7、08.04
  居民收入跑赢CPI
   部分人收入“被增长”
  
  各省区市半年报结果显示,上半年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以北京为例,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732元,增长12.4%。而同期CPI涨幅为5.4%。但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很可能是由于一部分人的收入增幅较大,带动了居民收入的整体情况显示为增加的情况。部分人收入“被增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