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白”真相

2011-12-29 00:00:00宋雪莲
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31期


  一边是行业领军企业,一边是职业打假人,两边都是被告。
  王海诉蓝月亮产品添加“致癌物”,蓝月亮反诉王海“侵犯名誉权”——这台双方互诉的跷跷板,起伏尚未开始就已吱嘎作响:争论从一种化学添加剂安全与否开始,似乎一抬腿就跨过科学层面,迅速进入伦理道德的角力场——打假背后有无利益推手?
  面对王海将产品添加中的“荧光增白剂”指为“强致癌物质”的指责与起诉,担忧市场反应的蓝月亮公司疑心重重:“他是真的要打假还是有其他目的?”
  王海回应:起诉“光明磊落”,纯属“公益诉讼”。
  当然,对消费者来说,这种“好人坏人”的推测毫无意义,真正重要的是:洗涤剂还安全吗?
  蓝月亮连声喊冤:王海言论“不实”,属“恶意诉讼”。随后,一场荧光增白剂专家媒体见面会召开,专家意见是:洗衣液、洗衣粉中,按标准添加荧光增白剂的产品是安全的。
  那么,在这场口水纷飞的对诉中,消费者该相信谁?
  
  国内洗衣液领军企业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蓝月亮”)遭遇史上最严重危机。
  缘起打假人士王海:他指出,蓝月亮产品“亮白增艳洗衣液”含有有害物质“荧光增白剂”,并且没有对消费者进行明示。
  6月25日,王海在其微博中宣称,已正式起诉蓝月亮及其形象代言人杨澜。
  其时,杨澜由于郭美美事件陷入“诈捐门”漩涡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蓝月亮荧光增白剂有害”的消息随之迅速发酵。
  尽管随后,蓝月亮和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等即发布声明,称“添加在洗衣液里的荧光增白剂安全无毒”,王海说法“不实”,但消费者疑意未消。
  遭遇“突然袭击”的蓝月亮方面很不解:行业内90%以上的洗衣液都添加了荧光增白剂,但是王海却唯独对蓝月亮发出质疑,连篇累牍发布质疑微博并在北京和广州起诉,“他是真的要打假还是有其他目的?”
  蓝月亮副总经理邓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7月8日,与王海几次沟通未果的蓝月亮以“侵犯名誉权”正式起诉王海。《中国经济周刊》获悉,目前广州黄埔区法院已经受理蓝月亮起诉案,8月29日即将开庭。
  这是有史以来打假事件中出现互诉的“第一案”。
  
  一场“有技巧”的起诉?
  
  起诉,起诉,还是起诉。
  6月,王海在北京高调宣布,将代理消费者起诉蓝月亮。
  6月14日,北京消费者王峰委托王海以北京华堂商场销售的蓝月亮洗衣液“刺激婴儿皮肤”,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北京华堂商场,要求赔偿其700元,并要求蓝月亮召回洗衣液产品。
  之后,蓝月亮回应称,其所使用的荧光增白剂为国家行业标准允许在洗涤剂中添加的类别,而且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地都允许在衣物洗涤剂中添加。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随后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荧光增白剂的材料,支持了蓝月亮的说法。
  不过,这些并未说服王海,“(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宗旨和业务范围并无对某项产品安全环保与否进行认定认证的资格,凭什么断言荧光增白剂安全环保呢?”王海在微薄上发文说。
  6月23日,温州消费者叶茂良委托王海作为代理人向广州市天河区法院起诉广州吉之岛超市及蓝月亮公司。24日,王海对外宣称已向北京市第一人民法院起诉蓝月亮公司及其产品代言人杨澜。
  6月30日,王海又以广州消费者陈小冰代理人的身份,以所购买的蓝月亮洗衣液“引起身体不适”,向广州市越秀区法院起诉华润万家超市及中国洗涤工业协会。
  此间,蓝月亮试图与王海进行当面沟通,未果。“6月20日,蓝月亮在王海连续发布要求蓝月亮形象代言人杨澜“道歉”的微博后致电王海的“北京大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希望与王海见面沟通。
  “但王海公司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王海不会见面,有什么想法蓝月亮可以去媒体回应。”蓝月亮方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此前的6月16日,蓝月亮方面与王海公司的工作人员曾一起接受过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的诉前调解。“当时王海方面态度极其强硬,声称来法院的目的就是要立案,就是要蓝月亮召回产品。最终法官在审理其材料后认为证据不足未予立案。”蓝月亮方面说。
  据蓝月亮方面称,王海曾在6月25日的新浪微博中公开表示,自己受王峰委托,已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杨澜和蓝月亮公司。
  “但这是虚构的‘起诉’。”蓝月亮方面表示,按照王海宣称的起诉时间来看,王海在北京起诉的两起案件并没有立案,“因为蓝月亮并未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接到相关通知。”
  对“虚构起诉说”,王海不承认。
  王海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北京的案件是“因不符合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立案标的要求,因此转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立案,朝阳区法院已经进行了立案前的调解,但未成功,现在我们在等法院的立案通知或者不立案的裁定”。
  他补充说:“广州天河法院的案件通知是8月29日开庭,越秀法院的案件本来是8月15日开庭,但是被告之一的(中国)洗涤剂(用品)工业协会提出了管辖权异议,所以可能延后。”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似乎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王海的被告。
  “王海?今天这个场合你不要提王海!”8月2日下午,正准备召开“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专家媒体见面会的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郑舞虹,听到记者询问王海与蓝月亮风波时脸色大变。
  冷静下来后,她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协会已经接到广州越秀区法院的通知书。“打假不是坏事。”郑舞虹说,“如果是真正意义的打假我们欢迎,但是打假背后不能有其他目的。”
  郑舞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广州越秀区陈小冰案起诉的是和超市的合同纠纷,协会被列为第二被告的原因,是陈小冰看到协会声明荧光增白剂应用安全才买了蓝月亮的产品,后又看到“有毒”的报道要求超市退货。
  “律师讲,实际上这个案件跟我们没关系。王海发表任何言论都可以,我们社会团体组织,站在消费者角度上,站在维护行业利益角度上,发表一些观点,而且还是科学的、有出处和依据的观点也可以啊。但我是被告不等于我就不对,他是原告不等于他就对,我们尊重法律的判决。”郑舞虹说。
  郑舞虹认为,这场诉讼“肯定有技巧”,但“他告我什么目的,我也搞不清”。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人们表面看到的是一次简单明确的消费者维权行动,实际上却可能是一场精心设局、惊心动魄的市场掠夺战。
  “中国洗衣液每年近100%的增长速度,近百亿的庞大潜在市场,无疑是一块引人垂涎的肥肉。而多年占领洗衣液市场头把交椅、44%市场份额的蓝月亮,自然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王海的行为更像是项庄舞剑。”
  
  洗衣液的急速狂飙
  
  来自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中国洗衣液销售市场2009年增幅超过100%,2010年全年增幅同期相比提升91%, 与此同时,从2006年到2009年,洗衣粉占比从72%下降至68%,洗衣液的市场份额从7%增长到23%。呈爆发性增长的洗衣液市场吸引了众多日化品牌的加入。
  据悉,国内洗衣液还处在发展初期阶段,市场规模并不大,目前仅几十亿元左右。数据显示,去年蓝月亮主营业务的收入为16.4亿元。今年,蓝月亮集团的销售目标是40亿元。
  
  “荧光增白剂”真的有毒吗?
  
  嘉宾
  于范芹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吴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王万绪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姚晨之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赵小忠 空军总医院皮肤科专家
  沈永嘉 华东理工大学博导
  郑舞虹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
  
  张贵民 染料及化学品专家
  
  8月2日,来自毒理学、荧光增白剂、洗涤用品、纺织、染料研究等科研领域的9位知名教授和研究人员齐聚北京,参加“荧光增白剂专家媒体见面会”。
  出于澄清关系的缘故,会议主持人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郑舞虹表示,除了洗涤用品界的专家学者她熟悉以外,其他领域的专家她也是当天第一次与之见面。
  “相信他们几十年对荧光增白剂及其应用的研究能够给大家一个科学的结论。”郑舞虹说。
  《中国经济周刊》在媒体见面会现场看到,各路媒体记者对荧光增白剂是否安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反复询问,专家们也耐心地进行了反复尽量通俗易懂的回答。有专家会后戏言,连媒体记者的相关化学与物理知识都十分匮乏,普通消费者在对产品质量越来越缺乏信心的今天,听到任何传言自然会“宁信其有”。
  在荧光增白剂研究专家、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沈永嘉教授看来,今年是国际化学年,化学工作者有义务宣传和普及化学知识。他表示,“今天正好有这个荧光增白剂的话题,可以和大家好好互动一下。”
  在历时3个小时的见面会上,关于荧光增白剂的诸多疑问被专家一一作答。
  质疑一 荧光增白剂有致癌作用?
  王海:据南宁市卫生监督所2007年第七号卫生警示介绍,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多环苯丙恶唑类化学物质,已被证实有致癌作用。
  
  专家解答:此增白剂非彼增白剂
  于范芹:目前工业化生产的荧光增白剂有15种类型,而国家规定可用于生产织物洗涤剂的荧光增白剂种类为“二苯乙烯基联苯类”和“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两类,即最具代表性的CBS和33#。在国际上,CBS称为:FWA-5, 33#称为:FWA-1。南宁方面警示中所说的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多环苯丙恶唑类化学物质,这种荧光增白剂并不属于洗涤剂产品中使用的化学剂。
  
  质疑二 荧光增白剂有毒?
  王海:荧光增白剂是有毒化学物质。有消费者因使用蓝月亮洗衣液引起过敏。
  
  专家解答:毒性等同于食盐
  吴志刚: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的急性毒性等级与食盐相当,无致畸、无致癌、无致突变性,对皮肤无刺激、不会引起皮肤过敏、不会经皮吸收,对伤口愈合无不良影响。即使误食,也不会在体内蓄积,通过正常代谢可很快完全排出体外。另外,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对环境安全无危害,易降解,不会在生物体内蓄积。
  赵小忠:判断某一种物质过敏,医学上有一套严格检测程序,常用方法是皮肤板贴实验,把可以物质做一点的稀释,用一定器械作为容器然后贴皮肤上观察一定的时间,不管观察时间还是小的板贴用具都有国家卫生标准,通过严格检测出现一定的皮损,这时候才能判断是接触过敏,还是接触刺激反应。目前临床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荧光增白剂会对皮肤造成过敏和刺激。
  王万绪:一直以来,国家就高度重视洗涤剂的安全问题。合成洗涤剂问世以来就加有荧光增白剂,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对包括荧光增白剂在内的合成洗涤剂原料进行了广泛的安全性研究,结论是合成洗涤剂(洗衣液、洗衣粉)中,按标准添加荧光增白剂的产品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质疑三 发达国家早已淘汰荧光增白剂?
  王海:我在淘宝上咨询了很多卖日本原装进口洗衣液的卖家,没有找到一个添加荧光增白剂的。日本的服装都标示浅色商品不要使用含有荧光增白剂的洗剂,所以可以推断日本的洗衣液如果含有荧光增白剂是必须标注的,否则衣服上的警示有何意义?我怀疑发达国家早就淘汰了荧光增白剂。
  
  专家解答:从来没有国家禁止添加荧光增白剂
  吴志刚: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荧光增白剂,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禁止在洗涤剂中添加荧光增白剂。可以说在国内外,在洗衣液、洗衣粉中添加“荧光增白剂”已经是行业的普遍做法。
  姚晨之:衣物洗涤用品在我国都建立了一整套标准,包括洗衣液、洗衣皂等都有行业标准。荧光增白剂作为一个洗涤剂用原料,也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日本、欧盟、美国、韩国等均允许在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衣物洗涤剂中使用荧光增白剂。我国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衣物洗涤剂中也同样允许使用荧光增白剂。
  
  质疑四 “加料”洗衣液实为洗染液?
  王海: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的洗衣液已经具备了染衣功能,不再是单纯的洗衣液而已成为洗染液。
  
  专家解答:荧光增白剂是功能剂
  杜志平:科学的洗涤剂配方应该是一个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领域,需要在洗涤性和表观上给大家美的享受。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最基本的成分,在洗涤剂配方中起关键作用,但如果没有好的助剂,尤其是功能性添加剂,很难达到消费者的需求。荧光增白剂可以增白和增艳,是优良的功能性添加剂。
  沈永嘉:荧光增白剂本身没有颜色,没有颜色涂上去怎么使它发白呢,荧光增白剂是无色的,指在水溶液中是没有颜色的,当然在衣服上也是没有颜色的。“像涂料一样涂一层”,这个说法很可笑。
  
  质疑五 国家部门与行业协会表述矛盾?
  王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定性荧光增白剂是致癌有毒化学物,而社会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QB/T 2953-2008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则表述可以在洗衣液中添加荧光增白剂。
  
  专家解答:两个文件并不相悖
  郑舞虹:这两个文件并不相悖,两者规定的内容和制定的目的不同。一个是申报作业场所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的分类目录,一个是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的行业标准,适用人群和接触剂量都有本质的区别,不能相提并论。
  
  质疑六 荧光增白剂可以被现有技术取代吗?
  张贵民:目前来说,能够替代荧光增白剂的物质还没有出现,有人提到用光漂白剂可以达到替代的效果,这是一种对概念的混淆。光漂白发生最适合温度摄氏25-35度。比如印度、南美、非洲这些地方有使用,但是在亚洲地区用起来比较麻烦,因为有些地方阳光不充足,气温不适宜,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即便在非洲或者在南美阳光带国家,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织物用的光漂白剂有很多局限性。目前要取代荧光增白剂,还没有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沈永嘉:化学漂白取代不了荧光增白,荧光增白也取代不了化学漂白,一个棉花你要想让它白首先要经过化学漂白,但是你多次漂白以后它的纤维就烂了,强度就没有了,它只能适可而止。到后来再要提高白度就只能靠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