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微博学

2011-12-29 00:00:00
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49期


  说话的压力
  “曾有上级领导告诉我,有些事情我支持你,但你不要通过微博、博客在网上发表,可以通过内参来反映。”
  
  微博利器,使用不当,反招祸端。
  今年6月,微博江湖爆发了“直播开房丑闻”,时任江苏省溧阳市卫生局局长的谢志强把微博误当做QQ用,公然与异性调情开房,并暴露出受贿、贪污等信息。
  回应不及时,一样身处被动。
  今年6月,“90后”女孩郭美美就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身份通过微博炫富引起了轩然大波。
  整整半个月,当“郭美美事件”搅得微博江湖天翻地覆之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官方微博却并没有作出及时的解释和应对,只于7月6日给出了一次“温吞”的发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再次真诚感谢广大公众和媒体对红十字工作的关心和监督,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以谨慎务实的态度和作风,继续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致力于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把每一份爱心,每一笔善款,传递给最需要帮助的人。”
  此番表态一出,网友们立即选择用“呸”字接龙抗议,一时间,“万呸回帖”成为微博奇观。据统计,当日该条微博转发278215次,评论145668条,恶评占99.9%。
  7月7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终于在重压之下发布了唯一一则直接回应“郭美美事件”的博文:“北京警方称: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无直接关联。”据统计,当日此微博转发15305 次,评论达 68982 条,其中73%的评论都是无意义谩骂。
  身份错置,表意不清,则横生误会。
  今年4月,一场堪称闹剧的“微博自首”就使地方政府颇为被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国土局干部周文彬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将去亳州市纪委“自首”并检举曾向上级行贿一事,引起极大轰动。当天,亳州市纪委信访室主任朱成林介绍,周其实是正常的反映问题,该室已受理并上报纪委高层,其反映的具体内容不便透露。
  年末,“微博红人”云南红河州宣传部长伍皓与湖南省纪委干部陆群就“行政中心才花了4亿”一事打起了长达三天的口水仗,引起围观者无数。
  “很多政务微博分不清部门工作人员职务、私人身份与机构职能等的区别,身份紊乱,定位模糊,容易给外界造成错误的判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刘鹏飞认为,政务微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形象,如果仅是凭个人情绪发表言论,将会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言辞不当,也会因言受累。
  让诸多官员却步的前车之鉴是国内首位实名开微博的厅级高官——伍皓,因为争议不断的微博风波,一度成为舆论焦点,并在今年年初从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调任云南省红河州宣传部部长,网友称其为“首位因微博被贬职的官员”。
  伍皓也曾发微博感慨,“官员开微博,就不能有自我,虽说很残酷,但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只好如此。”
  同样感受到压力的还有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开微博什么也没得到,还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和风险,稍一讲错话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曾有上级领导告诉我,有些事情我支持你,但你不要通过微博、博客在网上发表,可以通过内参来反映。”
  而且廖新波发现,关微博比开微博更难。“现在官员是很苦的,不要以为很风光,能够说话是很幸福的事情。我并不把微博当作是一种游戏,而是工作以外的一份工作,是在另外一个战场、工作场合里做事。”
  副局长叶青也经常遭遇尴尬,曾有人当着局长的面夸赞他为偶像,并以为他才是局长。同事们经常拿他调侃,“我们一说是统计局的,人家都问,认识叶青吗?”
  于是,为了避免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压力,很多官员选择了最保险的办法——不说话、少说话,必须说话时,转发官方网站的新闻导语。
  “很多人喜欢在微博上‘打官腔’,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为的就是四平八稳、保全自己。”叶青说。
  但“官腔”也不一定安全。2011年,就有很多官员微博的“官话套话”被网友们一一总结并恶评不断。
  “他们都习惯打官腔了,发个微博也像发言训话,要不然就是新闻导语,要教他们学会用‘微博体’。”刘鹏飞介绍说,微博体是网络时代下的一种新兴文体,也叫“段子体”、“语录体”,用140字表达观点和看法,还要新鲜有趣,吸引眼球。
  最会用“微博体”的官员当属蔡奇,在推荐浙江官员微博群时,他就使用了当时最为流行的“咆哮体”——“真给力啊!浙江军团再现!!童鞋们何不一睹为快!!!有木有!!!!有木有!!!!!”
  蔡奇也曾分享他的“发博原则”:少谈概念多讲事实,少谈抽象多讲具体,少谈外头多讲身边,少谈枯燥多讲有趣。为此要多观察、多思考,还要做必要的功课。除互动外,建议最好写满140字,对自己肯定有提高。有条件还可多配发照片,用图说话效果更好。
  
  干部必修课
  “新媒体素养和使用能力不足,对互联网技术和新业态发展重视程度不够等等,都是消极惰政的表现。”
  
  今年年中起,微博等新媒体被列入中央党校的培训课程,国家行政学院也专门针对官员培训开设了微博技能班。四川、广东、新疆等地,微博已被列为干部培训必修课程。在浙江,“微博与领导工作”出现在官员脱产学习班的课程表上。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是,在敏感事件、突发事件上不要随意表达个人观点,要时刻记得代表政府发言,等待‘准确消息’,统一口径。”
  廖新波感叹道:“政治环境很重要,广东的政界氛围还是比较开明的,尚且有压力,更不用说比较保守的地方了。”
  刘鹏飞认为,思想落后和知识陈旧依然是一些党员干部需要改进的地方。“新媒体素养和使用能力不足,对互联网技术和新业态发展重视程度不够等等,都是消极惰政的表现。”
  但不可避免的是,“有的政务微博对网民诉求敷衍,对于负面言论采取封堵、拉黑的手段,严重挫伤公信力。有的政务微博干脆直接关闭评论和私信功能,信息发布不及时导致流言滋生。”刘鹏飞认为,政务微博一方面应该体悟群众疾苦与要求,防止变“亲和力”为“油腔滑调”,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防止偏听偏信、妄下结论和过度承诺。
  让叶青颇为欣慰的是,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到湖北视察,点名表扬了他,认为他在微博上为统计数据所作的分析和解释很有力,使统计系统得到了更多网友的信任和理解。
  “政务微博刚刚兴起,官员们也大多才开始学习和适应,能否发挥它的最大功效,还是要看使用者的心态。”正如叶青所说,微博是把双刃剑,用得如何,要看侠客是谁。
  
  “官博”培训教程
  
  要:
  01. 明确微博定位
  02. 敢于面对围观谩骂
  03. 把握发布时间及频率
  04. 配备专员管理加强审核
  05. 主动搜索响应舆论
  06. 及时处理投诉质疑
  07. 加强重要信息保密
  08. 发布简洁文字
  09. 在重大事件中快速发声
  10. 真诚沟通交流
  11. 将网民意见整理备案
  12. 向优秀政务微博学习
  戒:
  01. 间断信息更新
  02. 不与网民互动
  03. 关闭评论功能
  04. 关注不当人群
  05. 内容公私不分
  06. 缺乏原创内容
  07. 与网民打口水战
  08. 说官话打官腔
  09. 单向宣传政绩
  10. 流于形式难做实用
  11. 轻率回复妄下结论
  12. 发布有违公序良俗的言论
  (摘自地方政府公务员培训教材《公务员微博培训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