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疏堵”不乐观

2011-12-29 00:00:00张国庆
中国周刊 2011年1期


  在中期选举之后,奥巴马可望接受教训,为了两年后能够连任,他必须将经济搞上去,为此,就需要很好地经营中美关系,而胡锦涛主席访美,势必将会成为中美双方增进信任和缓解冲突的良机。
  
  对中美关系来说,2010年是堵在路上的一年。从年初到年尾,从经济到军事,几乎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领域,都出现了问题。这也意味着,2011年将成为中美关系疏堵之年。
  如同北京的交通一样,这种拥堵,既有系统性原因,也有操作和管理问题。这些,在中期选举前后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就系统性问题而言,中美之间的竞争性,无论是经济还是安全乃至影响力,都有着较多的摩擦,体现在中期选举之前,就是人民币汇率问题、贸易争端、黄海及南海问题,不一而足。
  应该说,中美之间的系统性矛盾和分歧是很难在短期克服,这也使得疏堵的任务显得十分艰巨,而遗憾的是,不仅中期选举给了许多政客拿中国说事的“动力”,奥巴马执政力的虚弱及对中美关系缺乏总体评估和设计,也使得中美关系在2010年充满动荡和曲折。
  事实上,奥巴马的执政困境,在2009年冬天就已经表现出来,支持率的迅速下滑,使他很难再像上台伊始那样从容而自信地应对外交事务。而民主党中期选举的惨败,则更意味着奥巴马新一轮政治煎熬的开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重新赢得众议院控制权的共和党人已经放出话来,只要奥巴马说是的,就要说不,目的就是要让他无法连任。
  换句话说,2012年的总统选举已经悄悄拉开帷幕,而中美关系也将再次经历选战的考验。
  对于此番中期选举,中国人有着切身的感受,已经不再纯粹是旁观者的身份了,而是身临其境乃至“身在其中”。并非巧合的是,人民币汇率感受到空前的压力,也正是随着中期选举脚步的临近而升温的。在2010年11月2日前夕,一些基础虚弱的议员候选人,更是将中国牌奉为救命稻草,一时间,关于中国的“广告”流行美国。
  为了中期选举,也为了维护人气,奥巴马便不得不向各利益集团妥协,其结果,就是对中美关系产生连带效应,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在过去一年中全面“开花”,到了选战前夕更有愈演愈烈之感。
  奥巴马执政的局限性开始暴露无遗。一方面,他的施政缺乏总体设计,对振兴美国经济没有深刻思考,许多时候都是仓促上马,这也是让共和党人诟病的地方。另一方面,奥巴马执政也缺乏必要的坚定性,表现在中美关系上,就是朝三暮四。按理说,奥巴马在实现“出口激增”、“新能源产业升级与壮大”的过程中, 中国是最好的市场与合作伙伴。但遗憾的是,奥巴马应对中美关系时,却并没有做到“抓大放小”,反而是常常“因小失大”。
  在中期选举之后,奥巴马可望接受教训,为了两年后能够连任,他必须将经济搞上去,为此,就需要很好地经营中美关系,而胡锦涛主席访美,势必将会成为中美双方增进信任和缓解冲突的良机。
  共和党在众议院的“翻盘”也将起到一定作用。随着中期选举的结束,选战的压力也便释放掉了,这意味着议员们没必要为了选战而折腾中美关系了,而共和党在国会尤其是众议院中席位的大幅增加,则意味着理性的声音会多起来,相比民主党人,共和党人要更注意经济,更在乎大企业的利益,而美国的跨国公司和朝阳产业,也普遍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愿和中国撕破脸皮。
  新任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博纳也值得一提。作为自由贸易的推崇者,博纳在2010年7月曾反对一起指责中国非法补贴涂料纸贸易的议案,此后更是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议案投票中投了反对票。博纳接过佩洛西的权杖,无疑会减弱众议院的意识形态色彩,进而增加重商主义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缓和中美两国在贸易、汇率等问题上的摩擦。
  但国会政治版图的变化,却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从此会风平浪静。由于中美两国利益接触面太宽,摩擦将不可避免。更何况,美国就业和出口压力巨大,仍将使得一些政客将问题归因于中国,汇率和贸易的摩擦仍然是长期问题。这意味着,中美关系的疏堵工作仍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