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商路破晓

2011-12-29 00:00:00董旭潘东燕
中欧商业评论 2011年11期


  开放平台和“SOLOMO”(Social+Local+Moblle)时代的到来,为新浪微博的商业化之路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营造了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
  微博将新浪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到目前为止,微博商业化却是这样一幅景象:卖僵尸粉、运作草根牛博、帮助企业打理官方微博等,新浪则零碎地接受一些品牌企业的推广活动。对此,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申音认为:“现在的一些赚快钱的方式绝不是微博的商业化,新浪前期需要靠段子、语录、笑话、八卦、公共事件等来培养人气和流量,但慢慢地它会把这些东西都抛弃掉。一个社区,到处都是街头小广告,品牌企业会看好吗?其实,新浪已经在整治了。”
  2011年4月27日,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在沉默了一年多之后,曹国伟首次谈及新浪微博未来的六大盈利模式: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及数字内容收费。六大盈利模式彰显了微博平台的商业嫁接能力之强,不过,大厦要从地基建起,新浪微博的商业模式仍在布局的前夜。前夜,布局。
  迄今为止,新浪微博始终将扩大用户基数、提升流量话语权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申音认为:“微博会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前三大应用,当它覆盖5亿人左右的时候将是巅峰状态,时间可能会出现在2012年。”在此之前,平台开放与新版微博的推出是新浪微博商业化的两大铺垫动作。
  2010年7月,新浪微博开放平台正式上线,含网站合作、桌面客户端与手机客户端三大开放合作方向。同年11月,在中国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上,新浪提出应用(第三方开发者可创建全新应用)、连接(第三方网站将自身账号系统与微博账号绑定)、分享(实现用户将合作网站内容转发到微博)三个层面的合作,将与开发者三七分成。同时,新浪联合五大投资机构(红杉资本、IDG资本、创新工场、云峰基金、德丰杰)启动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一期规模是2亿元,新浪占50%的投资比例,其余5家各占10%。投资方向涵盖了手机应用、工具、内容和游戏等。新浪微博在开放接口的同时,也将底层的用户数据和开发工具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这使开发者拥有了较好的生存土壤。
  2011年10月,新浪推出新版微博,目的在于搭建微博平台的“多维社交关系”。如果说曾经的新浪微博需要仰望精英和名人,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以及对未来用户持续扩充的考虑,同事、朋友之间的社交需求满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同一平台同时满足精英用户与大众用户、企业用户与个人用户的潜在需求以及平台使用习惯并不容易。而新版微博于社会化媒体中融入社交网络元素,让用户多维社交关系体系的形成与维系成为可能。群邑(中国)互动行销董事总经理陈建豪说:“对互联网新媒体的价值有两个关键性衡量指标,一是用户入口选择,二是用户停留时间。通过新版微博,很多人已经把微博当成Rss新闻或与朋友联系的首要入口。据新浪公布的最新数据,每个用户停留的时间已经超过1小时/天,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黎明。破晓!
  引入企业微博账号是新浪微博商业化破晓的标志性动作。
  起初,新浪微博允许企业账号免费使用微博平台,这为企业用户的品牌宣传、公关推广和客户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实现用户在微博平台上与品牌企业的直接对话,是新浪微博最早的商业化尝试。
  随后,新浪微博将企业账号认证与个人账户认证标识进行区分,企业账号认证采用蓝色“V”标识,个人账号认证采用橙色“v”标识,目的在于区别管理,同时一定程度上实现个人用户体验的优化。
  2011年6月13日,新浪推出企业版微博,为企业提供更多便于营销的产品形式,如图片、视频、公告等。例如快书包就通过企业版做图书推荐;京东商城通过企业版微博开展产品宣传。企业版微博实现了新浪微博整体账户体系的进一步梳理和规范,将企业用户从个人用户中抽离出来进行统一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企业用户的服务质量,同时能在未来企业用户付费项目上进行深度拓展,个人用户体验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最重要的是,企业版微博的推出及企业账号的统一管理,是新浪微博将散落于微博平台长尾市场的账号媒体价值逐步收编到微博平台,进而提升微博平台媒体价值和提高话语权的重要一步。
  晨曦,爆发?
  新浪微博的商业价值首先体现在自身蕴含的商业力量,同时体现对新浪整体品牌价值的大幅提升,不难看出新浪希望凭借微博产品跑通内部体系的决心,如微币的布局就旨在新浪微博平台内构建微支付体系,微支付体系的搭建将实现付费流程的优化,这是新浪微博商业化的基础设施保障。
  就互联网新媒体而言,无外乎两大盈利方向:企业用户付费(常见的是广告和推广费用)和个人用户付费(以增值服务为主)。曹国伟提出的六大盈利模式其实是目前新媒体领域所通用的盈利方式,新浪微博自然都可以尝试,但契合程度和前景自有不同。申音认为:“新浪微博商业化其实很简单,一是广告,新浪提出的‘门户+微博’双平台模式对广告主是很有吸引力的,门户是一个展示区,微博是一个互动对话区,两者结合正好将互联网广告特点体现出来;另一个是付费,如游戏和社会化电子商务,新浪与京东及凡客的合作、收购麦考林的股份都是典型动作。”
  对于今天的新浪微博而言,媒体是其第一基因,社交是其第二基因。因此,精准广告和电子商务两类盈利模式与新浪微博平台用户属性较为吻合,将是今后发展较快的两种模式。以电子商务为例,无论是从盈利模式、新浪微博的用户属性,还是从电子商务的直接变现能力分析,新浪微博落子电子商务业务都是大势所趋,也将是盈利的主要方向。新浪微博另一个典型特质是50%以上的流量来自移动互联网,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移动互联网也将是新浪微博能够开拓的广阔市场。社交游戏和无线增值也存在一定增量,这部分增量将通过新浪微博中具备付费意愿的流量实现,只不过与其他社交游戏运营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平台运营商相比,新浪微博用户的付费意愿并不是最高。而实时搜索和数字内容收费需要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和产品技术的跟进。
  以社交游戏业务为例,新浪推出此项业务目的之一是提升用户黏性,其次是为新浪微博在个人用户付费上进行拓展。但目前的数据显示,中国虚拟物品消费者从年龄构成来看,占比最高的为19~22岁,占总体用户31.4%;从学历构成来看,占比最高的为高中及中专学历水平,占总体用户35.1%;从职业构成来看,占比最高的是学生群体,占总体用户29%;从收入水平维度,占比最高的是收入在2000~3000元的人群,占总体用户23.5%。显然,以上数据所描述的用户群体与新浪微博的核心用户群体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游戏付费存在一定的挖掘空间,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拿下了“WEIBO,COM”域名,成为“面包牌面包”,但新浪微博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腾讯、搜狐、网易都对微博业务做了强劲推广。其次,随着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互联网入口之战最为激烈,这必须依靠平台开放,而进入平台开放领域,新浪微博则和腾讯、百度等企业身处同一赛区。一般而言,开放平台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平台商是否清晰界定自身业务范围;平台商有无明确的技术路线和策略;平台生态是否实现健康运转,开发者能否借势平台获得发展良机;平台内部关系是否和谐,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显然,新浪微博在这些方面并无明显优势。此外,社交基因是巩固新媒体流量黏性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与腾讯相比,新浪优势并不明显。从未来看,竞争将不仅仅停留在微博产业,乃至不仅仅停留在互联网产业,开放平台和“SOLOMO”(SociaI+LocaI+Mobile)时代的到来,新浪微博的商业化之路虽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