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脸色,鸡的情绪

2011-12-25 21:58本刊编辑部
民生周刊 2011年38期
关键词:脸色物价消费品

猪的脸色,鸡的情绪

杨大妈,家住北京市通州区,每次上菜市场,总是习惯性地往鸡蛋摊位上的价格牌看看。4.9元,5.1元,5.3元......5.6元。最近三个多月,眼看着鸡蛋价格一路高歌,“买还是不买?”杨大妈这几天越来越纠结。

王佩,浙江杭州网友,与她生活在美国波士顿的朋友纳纳一起,联手做了一次中美实地物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物价比美国贵。近日,中美物价对比的热帖“上蹿下跳”,红遍了网络。

张晓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9月14日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称,8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7月份下降了。“至少从统计数据来看,终于出现了物价‘拐点’”。

物价,依然是当下最让百姓关注的民生元素。

《南齐书·王敬则传》里有文:“永初中,官布一匹直钱一千,而民间所输听为九百,渐及元嘉,物价转贱。”这或许是在我国关于物价最早的典故。从哲学定义上,物价其实就是生产价格,而生产价格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加上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

历史典故也好,哲学定义也罢。对老百姓来说,物价就是买斤鸡蛋要掏多少钱,简单而实在。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说,8月份CPI同比上涨了6.2%,比7月份的6.5%下降了0.3个百分点,这也是CPI同比增幅连续3个月攀升以来首度回落。乍一听,感觉通胀已然见顶,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但是通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代表的。人们的生活感受与统计数据似乎总是有差距,“样样都在涨”,“生活开支在增加”,“钱不经用了”,这种感觉才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其实,消费品包括非耐用品(食物、衣物等)、耐用品(汽车、家电等)以及劳务(教育、医疗、文娱等),在计算CPI时,又把这些消费品分为八大类,进行不同的加权。很显然,人们会对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敏感一些,而对耐用消费品的敏感要差一些,如果耐用消费品涨幅较低或是涨幅回落,而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快速增长,总体而言,物价趋于平稳,但人们仍然会觉得物价在飞涨,无法承受之重,甚至怀疑官方在低估CPI。

举个例子:油价下降了,有汽车的人才会感觉最明显,抱怨连连,可是对于没有汽车而坐公汽的人来说,他可能感觉不到。但对食品这些消费品,人们天天要吃要喝,每一个都会很敏感。

再来看看,8月份CPI同比首度回落的光环下,隐藏着的是八大类消费价格同比齐刷刷地上涨,这是极少出现的情况,通常都是有涨有跌。食品类、烟酒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1.0%至13.4%不等,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看病、娱乐等等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环节的消费。

去年以来,我们都说物价要看猪的脸色,8月底,好容易盼着猪肉价格上涨渐趋平缓且略有下降,但这几天又“义无反顾”地冲到了历史最高点。“那头猪又回来了”。

就在我们还盯着猪的脸色看的时候,食品价格上涨又出现了新的“生力军”——鸡蛋,看来从此以后,除了猪的脸色,还要看鸡的情绪。

另外,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近日,澳、加、日、欧、英五大央行纷纷举行议息会议,美联储也将于两周后再次商讨新的刺激经济措施。各主要经济体都可能维持或进一步重推货币宽松政策来救市,这样我国的输入型通胀即国际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而引起国内的通胀的压力又将增大。

虽然CPI涨幅始见回落,但是稳物价仍然任重道远,现实依然很骨感。猪的脸色和鸡的情绪,我们还得再看。

猜你喜欢
脸色物价消费品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脸色暗黄用桂花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发改委拟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用制度
看脸色
市场物价
PAHs将成消费品出口新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