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与负利率
8月6日,周六,家住广州越秀区的方大妈起得很早,为的是去附近的超市买几块特价的猪扇骨。以前,方大妈家里煲汤都是用排骨,肉价飞涨之后就改用了便宜的扇骨,不得不“捂紧口袋过日子”。
同一天,北京海淀区的孙小姐将手中的闲钱凑了凑,准备利用周末上银行购买10万元的一款年收益率为4.9%的理财产品,目的是不让自己的财富缩水太快。可是人还没到银行,孙小姐被电话告知:已经销售完毕,只好转为一年期存款。
3天后,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宏观经济数据:7月份CPI同比上涨6.5%,比6月份的6.4%又向前进了一步,创36个月以来的新高,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达到了56.7%。
尽管央行一次次开出“经济猛药”,年内已三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了3.5%,但与高达6.5%的CPI相较,远远未能改变负利率的格局。
猪肉,是稳住老百姓民生饭碗的基础;利率,是老百姓守住财富最简单的工具。肉价的不断上涨,已经影响到了民生;而负利率的格局下,我们的财富正在一天天“被缩水”。
资料显示,2010年2月,CPI同比上涨2.7%,而当时一年期存款利率是2.25%,即宣告了负利率时代的到来。截至2011年8月,“负利率”已经持续陪伴了我们17个月。
老百姓的资产价值正随着物价上涨而相对贬值,体现为银行存款的实际收益为负数。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当前6.5%的通胀率与3.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之间的悬殊将给储户带来3%的利息损失。以孙小姐的10万元存款为例,一年后将至少损失3000元。
那3000元到底哪儿去了?说通俗点,是让通胀给“吃”掉了。
有人说,我们现有抑制通胀的举措,似乎不太有效,这些措施,要么方向不对,要么力度不够。但是,我们总不能要求央行将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至6.5%吧,那样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是致命的。至于限价手段,则是一把双刃剑:当限价时间过长导致企业自身无法消化成本时,其理性选择就是减少市场供应,使价格上涨压力增加。在猪肉价格高企的今天,国家发改委就宣称:不会打压猪肉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化,商品价格出现一些波动是正常的。正确的应对之道是由市场去调节,政府的作用只是在市场的基础上,引导生产者或消费者增加供给或需求。
具体到猪肉价格,在人口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对猪肉的需求大致稳定,不会增长太快,因此,肉价快速上涨主要是由供给不足造成的。政府应采用一些具体的措施鼓励刺激生猪供应增加,如增加对能繁母猪的补贴、减少屠宰税、降低养猪的物流成本、加大对生猪的收储等。只有做好减税、降物流成本、打破垄断等基础性工作,并遵循市场规律,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物价平稳。
只要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降不下来,负利率时代就将依然持续。
负利率在短期内或许对修正经济运行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持续实际上是在向大众征收隐形的通胀税,势必会侵蚀社会财富,降低民众购买力,最终阻碍经济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多管齐下扭转负利率格局。当前,我们过多地倚重价格管制之类的行政手段来管住物价,过多地依赖通过固定投资来拉动经济的传统做法,这实际上是打压了市场,向市场注入了货币,我们应该转而依靠市场力量、依靠内需来让经济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方大妈煲汤才买得起排骨,孙小姐也不用为财富缩水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