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生”上升为国家意志

2011-12-25 07:39:49衡洁
人民周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执政者实施者母题

◎衡洁

民生是一个大话题。

它可以小到一条街道、一棵树木,也可以大到一个目标、一项制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两千多年前的屈原,看到百姓的艰辛生活,发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代诗人杜甫,面对风雨飘摇中的民众,写下了这样忧国忧民的诗句。时光流转,民生一词早已升级,从诗人的个人体悟上升到了国家发出的声音,成为了一个国家级词汇。

中央历年来对民生的重视在今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个“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民生之重被放到了规划蓝图中的重要篇章,成为了最温暖的亮点。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必然选择。民生,不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再只是纸面上的会议精神,而成为国家层面的生动践行。

做好民生工作也逐渐成为各地政府的一种共识,当这种共识积聚到一定能量、升华到一定高度时,就成了一种执政理念。这是“GDP崇拜”的告别语,是“执政为民”精神的载体。

同时,“幸福”也成了各地政府的关键词。自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国人幸福指数的概念后,“幸福在哪里”就成了越来越多执政者追问的命题。而民生建设,正是百姓幸福指数稳步提升的基础和推力。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最近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标题一样,民生建设“关键在于落实”。再漂亮的设计都需要实施者来建造,再宏伟的蓝图都需要一笔一画地完成。对于民生这个宏大的母题,各地执政者就成了那个拿着刷子和笔的人。答卷完成得怎么样,看看当地老百姓的表情就知道了。

2011年,全国的民生大幕被隆重推开,答案就在“十二五”。

猜你喜欢
执政者实施者母题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老子尚简政治思想初论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6
语言政策与规划视角下英语教师的角色研究及启示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
长江学术(2016年3期)2016-08-23 01:29:24
浅析《西游记》的两大母题及其象征意蕴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解读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效应
执政者应学习异质传播
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34
论明代《梅山图》中的“生殖崇拜”文化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