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遛狗,遇到同住一个楼门的Kevin,远远看他一眼,我就能断定股市又在跌。因为这老兄生性率真,自从他瞒着老婆,把几万块私房钱放进股市那一天开始,其脸部肌肉就从没轻松过,不是笑咪咪就是如丧考妣。
虽然直白得像他这么可爱的人并不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从没像在意钱这么认真地在意过别的东西。就连培根都不例外,他在《论金钱》中说:“金钱本身所固有的阴谋是,在你获得金钱的过程中,如果感到紧张或屈辱,在获得金钱之后,就不要指望会生活得怡然自得。”真不知道这位大教育家要是看见九死一生之后,仍然嬉皮笑脸的韦小宝,该有何感想?
虽然每个人对钱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淡泊、渴求或嫉妒,但外在表现和的内心感受却是迥异。即便是一个人,其金钱观在不同的境遇下都各不一样,哪儿来得那么多必然性啊?
贫穷的钱观:淡泊、嫉妒、渴求
贫穷者的淡泊:淡泊也许是大多数穷人对金钱的态度,但这不是一个值得充分信任的态度,与其叫它淡泊还不如称之为隐忍、死心或绝望,那其实是一种基于客观机遇的贫瘠,而不得不采取的自我约束。中国人有句话叫“既来之则安之”,贫穷者对金钱采取淡泊的态度,多少有点对环境和命运逆来顺受的无奈。当然不能否认,其中也可能有那么几个真正高尚到对人间烟火丧失了敏感的,但在一个人没有极端丰富和强烈的精神力量之前,千万别把这样的人生当目标。
贫穷者的嫉妒:穷人对别人财富的嫉妒是一种应该得到谅解的自然情绪,尽管这种情绪的外在表象并不招人喜欢。他们的嫉妒很可能表现为偏激和否定,比如轻率的指责财富所带来的罪恶和堕落,比如虚伪的标榜自己对非精神追求的鄙夷。这种掩饰很辛苦,而且无论掩饰得多么成功,在貌似高尚的外表下,都不难找到一个掺杂了自卑和自负的灵魂。
贫穷者的渴求:即使贫穷,对财富保持真正的淡泊依然是可能的。但任何关注财富的穷人,不管这种关注表现为咒骂、讥讽、赞美还是想象力,几乎都是在渴求财富,都对获得财富抱有积极的态度和憧憬。我知道也许看上去不是,但在细细扫描他们的内心之前,不要轻易相信你的眼睛。另外,长期的贫穷会造成自我评价水平下降,这种下降持续到一个度,自我放弃或铤而走险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温饱的钱观:淡泊、嫉妒、渴求
温饱者的淡泊:温饱,意味着包括饥饿和寒冷在内的、在短时间内便无法忍受的客观物质稀缺得到了解决,这是第一个有可能获得心理平衡的财富水平。但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低水平需求得到满足后,会自然产生高水平的需求,比如爱情和归属,即便是同属低水平需求的性欲,也会在“保暖思淫欲”的规律中变得逐渐焦灼。所以温饱者对金钱的淡泊能保持多久,实在是个未知数。
温饱者的嫉妒:温饱者对财富的希冀不再来自客观生存必需,但在别人的拥有和自己的不满足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对差异的原因产生疑惑。其中生性豁达的人并不难自我安慰,而不善于束缚欲望的人就会因此变得刻薄,因为他们既不缺乏可以自私一下的物质对象,也不缺乏执否定态度的客观依据。这部分人刻薄的行为表现是思索,有些像看破红尘的智者,有些则像针砭时弊斗士,相同之处是看法都倾向消极,而且都舍不得铤而走险。
温饱者的渴求:温饱者对财富的渴求大多数表现为行动上的勤勉,但也有少数人会因为对财富的偏执而甘愿把人格变得卑贱,在办公室里、权力的身边和财富的床上,都不难找到这样的人。
殷实的钱观:淡泊、嫉妒、渴求
殷实者的淡泊:家境小康的人如果对财富保持淡泊的态度,那么这种淡泊更多的来自智慧。他们拥有有限的财富支配权,所以更容易在实践中看清财富的效果二重性。只要稍微对欲望保持克制,对他们来说,更多的财富未必就带来更多的享受,也有可能是萎靡、疲惫甚至堕落。尽管这个阶层最容易做到知足常乐,但因为欲望越来越丰富,自我克制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殷实者的嫉妒:他们可嫉妒的人实在不多了,却依旧有一部分人摆脱不了,因为随着财富支配权增长的往往还有人格层面的自我膨胀。人的自我定位永远根据客观境遇的变化,处在不间断的修正过程中,其中在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定位,最可能在这一财富阶段失控。由嫉妒而焦虑,因焦虑而失去分寸,最后在挫折中变得抑郁,这是殷实者需要警惕的一个心理过程。
殷实者的渴求:家境已经足够殷实的人,对财富的渴望显然与物质需要的关系不大。这种渴望的原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安全感缺失或自我实现。财富是重要的客观安全感来源之一,但如果一个人把财富作为安全感的唯一来源就是悲剧。自我实现则是积极行为,只要目标明确且不致于因为挫折而一蹶不振。
富贵的钱观:淡泊、嫉妒、渴求
富贵者的淡泊:这是一个有可能真正了解财富的阶层,他们亲眼目睹了财富的真面目,无论是否理解,都拥有无可置疑的发言权。人对事物的兴趣只有在把玩之后才能真正得到满足,所以富贵者的淡泊很有可能是乐趣丧失之后的注意力转移。不过这种淡泊仍旧分真假,要看淡泊的成立是否需要以保持继续占有为前提。
富贵者的嫉妒:当占有的财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即便是黄金白银也仅仅意味着数字游戏了。富贵者保持对别人财富的嫉妒,无疑属于意气之争。他们更有可能去嫉妒别人获得财富的效率和捷径,因为对财富的追逐越有效率,就意味着能节省更多的时间来享受它。
富贵者的渴求:真正纯粹的财迷其实是很可爱的,就像武痴周伯通一样,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在过程中自得其乐。爱追逐钱的快乐,所以爱钱,有问题吗?谁规定人就必须先天下之忧而忧了?人总喜欢给财富附加很多道德意义,但在骨灰级财迷的眼里,人生简单得就像一场规则丰富的电子游戏,挣到1000亿美金和满分通关没什么区别。
金钱不能使人高尚,也未必就让人堕落;财富可以让人丰富,也可以让人贫乏。于是有人说:“钱,够用就好!”听上去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够谁用?够用来做什么?欲望如果可以事先预期,那还叫欲望么?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因为省略了前提,缺乏前提的结论,不是废话又是什么?
但废话的价值也就在这儿,那些对钱死心的人用这句话可以自我麻痹,不死心又力有未逮的用这句话可以自我解嘲,就连有资格把钱不当钱的还能用它来自命清高。
原来有意思的不是钱,是我们自己罢了。
爱钱N宗罪
爱财+责任意识缺乏=为富不仁
这是罪,犯罪对象是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贪腐、目光短浅、运用规则作弊、对社会缺乏回馈意识都属于此列。
爱财+价值观偏执=钱奴
这是罪,犯罪对象是自己。依赖症是一种行为惯性导致的价值观偏执,比如工作工作再工作,早晚会看不到工作之外的生活意义,自己的存在要依赖工作才有意义,也就变成了工作狂。爱财也一样,从认为财富是众多人生价值中最重要的,到除了财富看不到其余人生价值,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对财富心无旁骛的追求。这时,财富不再使人丰富,反而导致精神贫瘠,一天24小时除了吃喝拉撒都花在财富上,和行尸走肉还有什么区别?
爱财+情感淡漠=孤独
这是罪,犯罪对象是感情,包括自己的,也包括爱自己的人的。很少有人能完美控制自己的思维模式在不同的情境中切换。一个每天都用数字来比较成本和收益的人,如果不够睿智,就有可能把这种思维模式带入到不符合数字计算的思维领域中,比如亲情和爱情。几乎所有的钱奴都是孤独的,不管他本人眼下是否在乎,早晚他都会在乎。
爱财+利益本位=势利
在这种人眼中,你不是你,你是一串数字,约等于你基于收入的消费能力。他们对人的判断不再是正直邪恶、美丽丑陋,而是能不能赚、有多少可赚。
爱财+缺乏规划=贪小便宜
所谓规划,其实就是一系列取舍的抉择,包括大小、多少、缓急和轻重。对财富的追求无可厚非,但在追求过程中没有规划,就会变得鼠目寸光。因为分不清大小多少,所以看见便宜就伸手;因为没有轻重缓急的概念,所以只顾眼前利益。
爱财+投机心理=高风险
这种人本身就意味着跌宕起伏的人生,甚至有可能因为陶醉于摊牌前的刺激而成瘾。人生经历的丰富自然会带来阅历和感受的丰富,只要不被心脏病或者脑血栓纠缠,他们早晚都会变得镇定和达观,无论是不是在监狱里。
爱财+保守+自我中心+安全感缺失+……=吝啬
这也许是成因最复杂的一个财富态度了,如果把所有可能的心理因素来个排列组合,那么一千个吝啬鬼可能有一千个套路,甚至爱财本身都能称为吝啬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好在结果只有一个,它必将导致鄙视,即便是亿万富翁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