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安徽公务员招考申论真题解析

2011-12-24 17:50:34赵国艮
决策 2011年5期
关键词:资料道德青少年

■赵国艮

安徽省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笔试于4月10日鸣金收兵。安徽申论试卷自2009年以来进行了较大调整,给定资料的形式更加灵活,题量增多、题型多样化,且难度呈逐年增加趋势。2011年的申论考试科目在延续往年特点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选择的主题更加深刻,并结合安徽省情;给定资料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增强选拔的效度;题目设置更加突出对考生各项能力的考察。

2011年申论主要考察了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对策题以及申发论述题四大类题。

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该类型题2011年考察力度明显加大,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考察:

角度一:提炼部分资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要求考生提炼数据、事实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具体-抽象能力,从具体的数据、事实中归纳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A卷的第一题:请根据给定资料中的画线部分,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给定资料一的调查数据反映了什么样的本质问题?材料一的数据是“与过去青少年比较,在道德方面,认为一代不如一代的达到38.3%,认为一代比一代强的占11.0%”。很显然这两个数据反映了人们对道德问题态度不一,很多人持悲观态度,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就是:青少年道德问题存在争议,持悲观态度者较多。2.请用一句话,说明给定资料2中专家披露的数据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材料2专家披露的数据是“有46.1%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该题难度不大,这个数据直接反映了一个本质的问题:青少年价值观扭曲现象严重,功利性较强。

角度二:全面概括给定资料主要内容。要求考生通读给定资料,较为宏观地概括主要内容。对于该类题的作答,考生要着眼全局,善于“抓重点”、“抓森林”,从历年考题的特点来看,该类题一般可以从“什么问题”、“问题现状”、“问题产生原因”、“对策建议”等方面来宏观概括。

A卷第二题:根据给定资料,用简洁的语句,分条概述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要求:从宏观把握,做到全局、准确。题目要求“分条概述”,所以该题的难度有所降低,考生答题时要抓住以下要点:材料主要反映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几个方面问题:一、目前我国青少年道德现状令人堪忧,价值观扭曲,功利性、个人主义等现象较为普遍。二、在青少年道德是否滑坡、道德标准等方面尚存分歧,有观点认为现在青少年道德进步了,反对观点认为现在青少年道德滑坡了。三、我国青少年道德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道德教育缺失是其主因。四、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引起各界重视,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强调德育工作;一些专家、学者建议家庭、学校、媒体、社会要担当德育责任,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能力是申论考察的重要能力之一,即“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综合分析题考察的形式多样,比如“给某个词语下定义”、“分析材料某句话”、“评论某个观点(或事件)”、“谈谈启示”等等。本次申论考察了以下两种形式:

形式一:“下定义”。如B卷第二题:请根据给定资料,用精炼的语句给“乡村旅游”下一个确切定义。该类题的答题步骤是:一是要审清题意。题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意指答案要点散见于整个资料当中,考生要仔细找要点。二是要确定回答内容。对“乡村旅游”概念的判断要正确,考生答题前要高度概括出“乡村旅游”的两种分类、发展模式、表现形式、积极意义等要点。三要串联要点。下定义不是罗列要点,考生必须按照合理的逻辑把概括的要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段完整的叙述。

形式二:“谈启示”。如B卷第三题:给定资料三介绍国外乡村旅游的经验,请归纳国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这是道启示性题目,从历年考试特点来看,启示性题,主要是让考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得出较为深刻的经验(正面的)或教训(负面的),先进的经验要吸纳,失败的教训要警觉。该题要求考生在分析英、韩、意、美、法、日等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先进的经验,用简洁语言逐条列出即可。

对策题

无论是中央机关申论考试还是各省考申论,提出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考察重点。2011年A卷和B卷都重点考察了对策题。

A卷的第三题:请根据给定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市委、市政府写一份“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的建议书,篇幅500字左右。要求:建议切合题意,导向正确,比较系统,针对性强,务实可行,行文思路清晰,文字简洁流畅。

考生回答该题,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要“切合题意,导向正确”,即确定“社会公德”的概念。这个概念集中出现在“给定资料15”中,“社会公德”教育仅仅是“道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而必须共同遵守的起码的道德准则,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敬老爱幼、礼貌待人、保护环境等等。考生如果审题不清将会马失前蹄。

二是要“比较系统性”、“行为思路清晰”,即所提对策要具有逻辑性、系统性,这是2011年对策题的新要求。考生如果根据原因提建议,系统性就自然比较强了。考生可以从家庭、学校、媒体、社会等方面来提建议,这就采用了由内到外、由点到面的逻辑。

三是“针对性强,务实可行”,即要有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做法。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方法、途径较多,考生要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积累来作答。

B卷的第四题:假定你是给定资料二中那位记者,请将表格中统计资料所说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建议,用“建议书”的形式反映给当地村委会。500字左右。

该题综合性较强,注重考察考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要通过分析给定的表格内容来找出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作答步骤如下:

首先发现问题。表格重要数据包括:人均用水量是0.4吨;丢弃垃圾是1.25吨;毁坏草地是355平米;折断苗木是235株;人均花费是235元;全村人均收入是304元;列举了骑车、野炊等五个项目。其次确定问题:浪费用水;产生垃圾多;破坏草地;折断苗木;消费水平不高;村民收入不高;项目类型较少等。最后提出建议。考生要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

考生在回答对策题时,容易忽视两个问题,一是作答的背景。A卷第三题,题干没有给考生设立身份,考生要自己设定身份(比如,可以设定为普通市民),是向市委、市政府写建议书,要注意其行政职能权责范围,保证建议具有合理性。B卷第四题,题干给考试设定身份是“那位记者”,考生要突出自己的身份,比如“作为一名普通记者,结合自己对贵村旅游基本的了解,现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决策参考。”考生提建议时还要考虑到“村委会”的工作特点和职责权限。二是公文格式。建议书的格式,要有标题,例如,“关于……的建议书”,或者“建议书”,要有称呼、落款等。考生要答好这类题,必须平时注重积累。从这两年申论考试变化趋势来看,公文写作能力已经成为公务员录用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

申发论述题

申发论述能力,是申论考察重点内容,综合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文字表达等能力。从历年申论考试来看,其分值几乎占据申论分数的半壁江山。2011年的申论(尤其是A卷)更加突出对考生的思想性考察。

A卷第四题:请根据给定资料1(中美互访部分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评论。要求:观点明确,立意新颖,逻辑严密,分析评论透彻,语言精炼流畅。

据笔者了解,相当多的考生在作答这道题时,由于平时缺乏积累和练习,对“评论”该种文体比较陌生,因而无从下手。考生作答该题,要重点把握两点:

一是要抓住“评论”文体的特点。评论作为一种政论性文体,简言之,主要是针对某种观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论,并提出鲜明的观点。申发议论题与文体结合起来考察,能够客观考察考生公务常识的积累情况,增加了考察的效度。这对考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考生平时要注重积累,加强练习,到考场厚积薄发,仅靠考前短期突击,难以考出理想成绩。

二是作答要突出思想性。考生要通过分析中美见闻的材料本质,揭示出一个道理:仅仅注重青少年的成绩是不够的,重“智”也要重“商”,并据此联系实际,展开论述,不能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作答。往年安徽申论文章强调对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考生在分析问题之后,可以重点谈如何解决。但该题题干明确强调要写一篇评论性文章,强调对考生思想性的考察,考生必须对材料作出分析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深刻见解。显然该题难度有所加大,同时有效防止考生依照模板结构来答题。

B卷第五题:请根据给定资料,紧扣“乡村旅游·乡村文化“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1200字的议论文。

该题要求考生围绕“乡村旅游·乡村文化”这一话题,虽然是自定立意,但要注意“两个紧扣”:一是紧扣主题。要围绕给定话题来谈,考生可以从“如何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关系”等方面来立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安排要坚持“申而论之”的原则,切忌“申而论它”。一些考生过分强调“升华主旨”,过度拔高了论点,最终写成了“空中楼阁式的文章。二是紧扣资料。一定要吃透“给定资料”,弄清楚材料涉及到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积极意义、存在问题、问题的原因、解决的建议等方面内容。考生要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文章的论点及主要论据,安排文章的主要内容。部分考生脱离材料内容,仅凭主观想象来作答,最后得分较低。

要注意的问题是,省考是地方性考试,突出地方性有其必要性,这是2011年申论的一个新特点。例如,B卷“给定资料”重点强调了安徽发展“乡村旅游的做法及成效。考生如果适当结合安徽省情,贴近安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实际进行论述,能够增加现实性,形成得分亮点。

猜你喜欢
资料道德青少年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青少年发明家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