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文波
(中共通化市委党校,吉林 通化 134001)
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看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的必然性
□ 宫文波
(中共通化市委党校,吉林 通化 13400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有着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具有客观性和规律性。从政党制度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的必然性,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政党制度;执政党;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的确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为新中国建立而亲密合作、并肩战斗的革命历程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90年来,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在开拓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得到恢复和发展,而且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载入国家法律或在该国现实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政或参政方式、方法、程序,以及与其他党派的关系所作的制度性规定。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政党制度一般可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不同于某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一种独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这种孕育于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党制度,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的确立,是该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历史产物,体现了国家整体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及其功能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也不能照抄照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这种新型的政党制度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创造的,对于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作为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就是说,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与执政地位和作用是不能分割的。政党制度说到底是各个政党围绕国家政权所形成的稳定关系或格局。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对传统政党关系的超越。
要正确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有三点必须明确:其一,民主有普适性的要求,但民主的存在从来就是具体的,是与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相联系的。过去,我们批判过“民主无东西方之分”的观点,今天看来,则应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立场去认识这个问题。我们要面向世界,吸收人类创造的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一切有益成果,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二,民主是目标,同时也是手段。过去,强调后者多,忽视民主;现在,一些人看问题又只重视前者,忽视甚至忘记了后者。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目标,邓小平讲得很清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已经成为党内外的共识。民主作为手段,民主制度的选择和设计最终要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此,邓小平同志在讲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时有精辟的论述。其三,在政党制度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自己的发展的思想方法同样是适用的。中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的事实,有力地说明包括政党制度在内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执政的必然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政党保持、展示先进性进而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其执政地位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执政62年的实践和业绩证明,它是一个具有先进性、创造力,不负人民重托的合格执政党。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是它长期执政的合法性的不竭源泉。共产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其执政的必然性应该分为赢得执政地位的必然性、执政62年的必然性、继续长期执政的必然性。
共产党的先进性不同于其他政党的先进性就在于它的先进性的自觉性、彻底性和持久性,是最高类型的先进性。对于什么是共产党的先进性,过去我们的认识并不全面、深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建党过程中,主要任务是要建立科学世界观为指导的、集中的、能够领导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夺取政权的革命政党,因此,他们关于共产党先进性的经典论述主要在共产党的理论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策略原则等方面。这些论述对于认识执政党的先进性是有一定局限。中国共产党总结国内外执政党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对党的先进性认识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这个性质和使命是决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必然性的基本前提。
在我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是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民主党派政治上接受党的领导和在国家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这样一个基本格局的重要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民主党派的进步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一般意义来说,进步性也是先进性。但是,先进性是一个比较范畴。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其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决定和形成的,并为历史和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广大人民所公认的。各民主党派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是由其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中,民主党派的进步性是与它们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的历史伟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现阶段,这种进步性集中体现在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党派的广泛性是同其社会基础及其自身特点联系在一起的。各民主党派都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其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它们所联系的各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的责任。共产党的先进性与民主党派具有的这种进步性和广泛性,就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的理由,也决定了共产党执政和民主党派参政的必然性。
共产党的先进性要变成执政的必然性,由执政的必然性变成执政的现实,需要一个实际展现其先进性的历程,即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归根到底是在推动历史前进中发挥的作用,被历史所证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当最大多数人对旧政权失去认同,认识到共产党是在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奋斗,共产党的先进性就会不断转化为执政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取得执政地位,使中国共产党对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个政权兴亡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理论、纲领、政策以及它的全部奋斗、实践,反映了近代以来国家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历史要求,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取得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日益深重的危机。许多志士仁人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皇朝,而且使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但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太微弱,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妥协告终。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然处在极端贫穷落后的状态。孙中山曾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事实说明:“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从此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人民从长期的实践中看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所指引的道路才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只有以自己的英勇牺牲和真心诚意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中国共产党才有力量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考验、选择、选中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主要政治力量和其他政治派别,在以后的中国革命的进程中逐步又形成了主张中间道路的各民主党派。谁能被人民选中为政治领导者,不能靠强力,也不在于暂时的强大,而在于主张是否正确、自身组织是否有力量、是否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归根到底,人民群众要看实践,看谁是真正为他们谋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人民群众的考验和选择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就是不断赢得人民的考验和选择的过程。
1936年12月,毛泽东通知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讲演中曾经十分精辟地作过阐述,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英勇坚决地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战争,在十五年的漫长岁月中,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示了自己是人民的朋友,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站在革命战争的最前线。”他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的历史成就,使得今天处在民族敌人侵入的紧急关头的中国有了救亡图存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有了一个为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被人民在长时间内考验过因此选中了的政治领导者。现在共产党说的话,比其他任何政党说的话,都易于为人民所接受。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十五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同志这里使用了“选中”一词,非常贴切、非常符合历史实际。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毛泽东同志发表这番掷地有声的讲演,中国共产党经过十五年的奋斗和考验,成为被人民选中的政治领导者。
历史进入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完全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心,丧失了执政合法性,国民党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度主张在国共两党之间保持“超然独立”、“不偏不倚”的中间立场,试图走第三条道路的民主党派,逐步选择了共产党。1947年3月,民革李济深的《抵港抒怀》诗曰:“匡时无计漫呼天,策短徒悲马不前。莫道人心同此理,雄风今已靡前贤。”长期救国救民的艰辛探索,民主党派人士内心泛起“无计”、“策短”之感,领略到共产党韬略的正确,希望得到共产党的领导。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报告中说:“至于独立的中间路线,从目前中国的现实环境看,更难行通。”各民主党派彻底抛弃中间路线,不约而同地走上与共产党合作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心所向,为其赢得了广泛深厚的合法性基础,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共产党真正民主地赢得了执政地位,成为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毛泽东在1947年底指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现象,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美国帝国主义的援助,也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蒋介石战争的反人民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人心所向,具有高度的合法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对建国以前党的28年历史的回顾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是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政党。中国各民族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这个事实,从而在党的周围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政治团结。”《决议》中又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同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一样,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三个“公认”充分说明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来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经过长期实践考验,由人民比较、选择的结果。
共产党执政以后,其先进性受到执政党地位带来的严峻考验。一方面,人民群众和历史的选择与决定机制表现得不像革命时期那样直接;另一方面,也不存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那种尽管是有很大局限的对执政党的监督评价机制。长期执政,极易滋长僵化保守、不思进取;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等问题,而执政党内部往往存在以权力巩固权力的问题,从而出现人心流失到难以挽回的可能。一些长期执政的党丧失政权的共同教训在于,政权在手,未必就人心在握,执政党必须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使执政党的先进性和合法性始终保持在尽可能高的水平上,历史地、动态地、现实地展现执政的必然性。
实现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必须坚持执政兴国和与时代同步伐。执政党的先进性不仅取决于理论的正确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同时又是同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联系的。作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把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时刻放在自己的肩上。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执政兴国,就没有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来自于共产党对新的时代特征的深刻感悟,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强烈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200年前,我们已经错过了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处在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的历史发展时期,因此我们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才能逐步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而强调发展是为了实现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党的先进性也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好,都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发展上。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如果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将无从谈起。
实现长期执政执政的党必须坚持执政为民,与人民同命运。执政为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正确认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是共产党面临的新课题。执政党地位的变化,一方面可以使共产党利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民谋利,另一方面也可能使这种权力发生异化,成为谋私的手段。所以,掌好权、不变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面临的新考验。而掌好权、不变质的问题说到底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最重要的是克服脱离群众这一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必须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的重要讲话,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最广大的群众广泛动员和组织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人类历史上,封建专制条件下,政权通过血腥暴力表现出兴亡周期;资本主义创造了和平民主的方式实现政权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序更替,这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共产党长期执政,就是要超越兴亡周期或轮流执政的政权演进模式,创造执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进而长期执政的政权演进模式。因此,在执政问题上,共产党必须正确认识人民满意标准和人民选择权利,把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维护执政地位有机统一起来。
[1]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孙中山全集(第9卷)[M].中华书局,1986.99.
[3]中国民主党派文献选编[C].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1985.209.
[4]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人民出版社,1982.792、793-794.
[5]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人民出版社,2000.45.
[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461.
(责任编辑:牟春野)
From Se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ced Natu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Ruling
Gong Wenbo
The ruling statu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ith social basic contradiction movement and its rule of having essence and the inevitable connection,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ruling status of the establishment,consolidate and develop an objectivity and regularity.From the Angle of political party system to know China and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ruling,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construction,and strengthen the party's ruling ability and the advanced construction,to consolidate its power,and realize the ruling mission,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political party system;the ruling party;advanced
D26
A
1007-8207(2011)07-0001-04
2011-07-05
宫文波 (1962—),男,吉林通化人,中共通化市委党校行政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