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十周年的一些思考

2011-12-24 08:23:19王新奎
国际展望 2011年6期
关键词:入世全球化竞争

王新奎

中国入世十周年的一些思考

王新奎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始终。中国加入 WTO不是从2001年开始的,最初动因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只是由于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持续了近20年。这20年以及中国入世十年来,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国以WTO为动力,以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战略,以不断地学习、借鉴作为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不断推动中国改革和开放的进程。

30年来,我们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这一时代机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现在这个“黄金时代”实际上已经过去了,其明显标志就是这次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不是一次决策失误,而是前一轮经济全球化已经过去,下一轮经济全球高潮还没有到来。这将是一个各国经济结构、贸易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需要大调整的长周期的过程。

面对全球经济这样一个复杂的态势,必须要有清醒的判断:第一,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趋势不可改变;第二,下一轮经济全球化(不管它是否能够出现),其实际推动者仍然是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发达国家仍将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第三,全球的金融体制和贸易调整不可避免,但中国作为规则制定者的地位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未来的国际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与贸易大国之间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能力和速度的竞争。新的贸易和金融体制一定是建立在各国下一步调整的基础之上,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结构调整又必须在充分的国际合作的前提下才能成功,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同时,以WTO为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一定会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可能会改变。

这就需要我们思考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与贸易发展格局变动和中国入世十周年之际,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是否应该沉湎于过去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基于表观统计数据的巨大增长效应而沾沾自喜,从而忽视了前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后续发展趋势带来的挑战?我们过去发展很快,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表观统计的。GDP统计就是一个典型。其次,我们是否已经认识到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出现,对此是否有足够的思想、制度和技术准备?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肯定不是以货物为主、以成本竞争为主、以规模竞争为主的全球化模式,而是一种新的模式。如果我们还沉湎在过去那种规模竞争、成本竞争和倾销这样一种经济模式当中,是难以为继的。第三,我们是否应该客观地评价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扩大改革开放,主动参与并适应全球经济和贸易结构调整过程,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作出我们应有的反应。

猜你喜欢
入世全球化竞争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持守——《诗词五首》整合教学设计
新旧全球化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感谢竞争
中国入世“日落条款”法律效果的“善意”解释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18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小说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08: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