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印度海洋安全战略探析

2011-12-24 07:30宋德星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1年4期
关键词:印度洋海军海洋

宋德星 白 俊

作为一个有着深刻海洋传统、又饱受西方海权奴役的国家,印度对海洋的重视毋庸置疑。印度的海洋传统和海洋战略文化是印度独立后制定战略的基础,为印度在印度洋上的活动定下了基调。而不同时期的海洋战略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变化,是印度海洋意识形成、发展以及海洋安全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理解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是一个以历史为依托,随着战略环境和印度实力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冷战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海上贸易的欣欣向荣和海湾地区石油地位的急遽提升,以及国际社会反恐军事行动的全面开展,印度洋这片古老的海域再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在这一大背景下,印度将战略目光投向了印度洋,甚至开始将触手伸向更广阔的海域,为此提出了具有重大变革色彩的印度海洋安全战略,其核心就是把印度洋作为新一轮军事扩展的重点方向,以强大、平衡的海军为基础,通过积极的政治、外交、军事手段,力图形成掌控印度洋的局面,继而在此基础上向与印度洋毗邻的地区辐射影响力。毫无疑问,新时期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最大变化就在于变过去的被动塑造为新时期的主动塑造,因而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决定着印度海军的发展方向、规模和运用,进而将直接影响印度洋及其周边的事态。

现实主义海权观——印度关于海洋安全认知的内在逻辑

现代海权理论奠基人马汉曾经预言:“谁掌握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七个大洋’的关键。二十一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①引自A.J.科特雷尔,R.M.伯勒尔编.印度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108.这段话,吉多霍罗萨在《欧洲》中引用过,该书于1970年11月收入《地图集》中重版。对于马汉的这一预言,人们尽管可以将信将疑,但对印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真命题,因为这完全符合印度关于海洋安全的一贯逻辑,因为无论是历史的、地理的、发展的还是权力的逻辑,印度都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印度的安全、繁荣与来日的伟大,均有赖于印度洋。

1.印度关于海洋安全的历史逻辑

印度的海洋安全意识是印度历史悠久的海洋传统和殖民统治战略遗产相结合的产物,并不是同独立后的印度国家一起诞生的新生事务。由于历史原因,印度对于印度洋的态度,主要是在自由航行和海洋控制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之间寻求平衡,即印度一方面借着自由航行的名义反对外部大国在印度洋上的势力存在,另一方面则积极发展自身的海上力量,欲将印度洋变为“印度之洋”。其中,控制海洋的观念由于受到欧洲殖民统治战略遗产的影响而进一步被深化。

历史地看,当葡萄牙开始从海上逐渐向印度洋渗透时,南亚次大陆上的莫卧儿王朝却坚守在陆地上,从未考虑过建立一支海军以显示他们伟大的力量,②赫尔曼·库尔克,迪特玛尔·罗特蒙特.印度史.王新立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253因而也没有觉察到海洋的重要性。莫卧儿王朝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用于巩固陆地边疆,为欧洲人通过海洋统治印度铺平了道路,③Tandon A R.India and the Indian Ocean//Nayyar K K,ed.Maritime India.New Delhi: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2005:32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误。对此,印度前外长贾斯旺特·辛格在《印度的防务》一书中这样反省道:“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在战略计划过程中的错误,例如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个主要失误,就是没有能够正确评价印度洋及通往印度海上航线的重要地位。这个失误导致了西方国家到达印度海岸,最初是进行贸易,后来就开始侵略。”①Singh J.Defending India.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1999:265印度海洋基金会(Indian Maritime Fundation)主席乌代伊·巴斯卡尔也认为,印度在其大部分历史时期是“海洋盲人(maritime-blind)”②Bhaskar C U.Crucial Maritime Space.Hindu,September 16,2008.www.thehindu.com/thehindu/br/2008/09/16/stories/2008091650061500.htm。而印度前海军参谋长普拉卡什上将则更加激进,认为多年来印度欺骗自己是一个陆地国家,无视印度在13世纪以前的兴盛与活力的海洋历史。③Prakash A.Maritime Challenges.Indian Defense Review,January 2006,21(1):49

实际上,就印度关于海洋安全的历史逻辑而言,欧洲殖民者不仅带来了“领海”的概念,而且彻底打破了印度旧有的海洋传统,并用欧洲式的海权思想重新塑造了印度的海洋意识,其中特别是葡萄牙人总督阿布奎克关于控制印度洋战略要点的思想和英国的海洋霸权思想,对于印度现代海洋意识的影响尤为深远。所以,长期海洋实践和西方殖民统治影响下的印度海洋思维,可以总结为一种印度传统外表下的现实主义海权观,究其根本,在于上述的印度对于印度洋的一种矛盾的态度,这在不同时期印度海洋安全战略中都有所体现。

2.印度关于海洋安全的地理逻辑

印度洋是世界上唯一以其中一个沿岸国家名称命名的大洋。④Misra R N.Indian Ocean and India's Security.Delhi:Mittal Publications,1986:1所以,提到印度洋的地理构造,就不得不提到印度,以及印度在这一区域享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印度洋地区,印度作为一个几乎包含整个南亚次大陆的滨海大国,拥有7 516.6公里的海岸线(包括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1 762公里海岸线和拉克沙群岛的132公里海岸线)⑤Government of India(GOI).India 2002:A Reference Manual.New Delhi: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ing,Publications Division,2003:356,20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所以,同相对封闭的陆地边境相比,印度的海上安全环境更为复杂。印度海权之父潘尼迦曾指出:“印度洋和太平洋、大西洋不同,它的主要特点不在于两边,而在于印度大陆的下方,它远远深入大海一千来英里,直到它的尖端科摩林角。正是印度的地理位置使得印度洋的性质起了变化。”⑥K.M.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德隆,望蜀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14从传统的大陆视角来看,印度处在明显地孤立状态,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断了次大陆与亚洲其他部分的联系,而南部的印度洋形成了不可跨越的屏障。但是从海权的角度来看,印度在东侧的孟加拉湾和西侧的阿拉伯海的环绕下,位于印度洋的中心,所以也就处在了欧洲与远东地区贸易航线的中心。作为自然选择的结果,印度必然在印度洋地区扮演重要角色。换句话说,印度广阔的海疆和在印度洋中心的地缘位置具有非同寻常的政治和经济重要性。①Misra R N.Indian Ocean and India's Security.Delhi:Mittal Publications,1986:10

地理环境将印度同印度洋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印度海洋战略传统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可能比地理本身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和经常无意识地从地理中归纳出印度战略这一态度和思维方式。1958年,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一艘轮船上作了这样一番讲话:“从这艘船上,我瞭望印度,思考这个国家和它的地理位置。它三面环海,第四面是高山。实际上,我们国家可以说恰好处于大海的波涛之中。在这种环境里,我沉思我们与大海的紧密联系。……无论是谁控制了印度洋,首先将导致印度的海上贸易受人摆布,其次便是印度的独立不保。”②Azam K J,ed..India's Defence Policy for the 1990s.New Delhi:Sterling Publishers,1992:70所以,在印度的海权学者看来,如果印度洋不再是一个受保护的海洋,那么,印度的安全显然极为可虑。印度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深谋远虑、行之有效的海洋政策,它在世界上的地位总不免是寄人篱下而软弱无力。结果是:“谁控制了印度洋,印度的自由就只能听命于谁。”③K.M.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德隆,望蜀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8-9,89

3.印度关于海洋安全的发展逻辑

在世界大洋中,印度洋提供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最便捷、最经济的的航线,也是全球能源安全的关键。据统计,印度洋承载着全球一半以上的集装箱货轮运输、近1/3的散装货轮运输,④Tandon A R.India and the Indian Ocean//Nayyar K K,ed.Maritime India.New Delhi: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2005:24更为重要的是,占石油制品运输总量70%的货物通过印度洋由中东运往太平洋地区,途经包括亚丁湾和阿曼湾在内的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海上航路,以及诸如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对全球贸易有重大影响的战略要点。①Kaplan R D.Center Stag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Power Plays in the Indian Ocean.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 2009,88(2):19-20另外,从中东通过苏伊士运河航线或好望角航线前往欧洲的货船和油轮也是络绎不绝,西欧进口石油的35%以上来自中东地区。②陈建民.当代中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可见,印度洋及其关键的战略要点构成了全球最主要的航线之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印度洋都已经成为了“海上生命线”。

毫无疑问,印度在印度洋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对印度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海上贸易更是倍受关注。在印度看来,“从波斯湾经马六甲海峡再到日本海的弧形海上通道相当于一条‘新丝绸之路’……这条弧形海上通道的贸易总额达到1.8万亿美元。”③Berlin D L.India in the Indian Ocean.Naval War College Review,Spring 2006,59(2):65不仅如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已成为继中国、美国、日本之后的第四大能源需求国。在印度的能源消费中,石油约占其所需能源的33%,其中65%依赖进口,而进口的石油中又有90%来自于波斯湾地区。此外,不断增加的装载液态天然气的船只经由非洲南部海域驶向印度,而印度也从卡塔尔、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继续进口液态天然气。④这方面的数据见Kaplan R D.Center Stag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Power Plays in the Indian Ocean.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 2009,88(2):20在燃煤方面,单纯从莫桑比克进口煤已不能满足印度国内市场的需求,印度已经开始从南非、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印度洋国家进口煤。所以,对印度洋的利用以及确保印度洋海上航线的畅通,对于印度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⑤Tandon A R.India and the Indian Ocean //Maritime India.New Delhi: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2005:23印度一些安全分析人士甚至认为,在未来25年内,能源安全将成为印度的核心战略关切。而且他们确信,印度必须为解决能源问题做好战争准备。⑥Berlin D L.India in the Indian Ocean.Naval War College Review,Spring 2006,59(2):65正是这种发展的逻辑,全面强化了印度的海洋安全观念。

4.印度关于海洋安全的权力逻辑

正如印度学者米什拉(R.N.Misra)所说,“如果没有恰当地考察海洋维度,任何对于印度国家安全问题进行的认真的研究都将是不完整的。”⑦Misra R N.Indian Ocean and India's Security.Delhi:Mittal Publications,1986:vii印度海权之父潘尼迦也曾指出:“印度来日的伟大,在于海洋。”因为“印度洋,对于别的国家说来,不过是许多重要海区之一,但对印度说来,却是唯一最重要的海区。印度的生命线集中在这里,它的未来有赖于保持这个海区的自由。除非印度洋常享自由,除非印度两岸充分得到保障,否则,什么振兴工业,发展商业,稳定政局等等,一切都谈不上。……主宰着印度国防全盘战略的,是海洋。”①K.M.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德隆,望蜀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82,96

冷战后,随着国际社会对于中东地区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印度洋因能源安全与航运安全问题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结果,印度洋成了“21世纪大国角逐权力的中心”②Kaplan R D.Center Stag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Power Plays in the Indian Ocean.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 2009,88(2):16。对此,2004年印度颁布的《印度海洋学说》强调指出:“印度洋地区周边的安全环境远不能令人满意。在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范围内,地区内及地区外力量始终不断持续增长,而且导弹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印度洋地区内的扩散、宗教极端主义的蔓延、对恐怖主义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均对印度洋海上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后,包括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存在和其不断加强的海军力量等因素,使得来自于印度西部海岸的威胁日益突出,对整个印度洋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Indian Maritime Doctrine.New Delhi:Chief of Naval Staff,2004.http://indiannavy.nic.in/结果,外部大国在印度洋上的力量存在与力量运用,持续成为印度关注的重点。

实际上,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随着陆上威胁的明显缓解,印度开始在海洋上追求其大国梦想。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在执政后不久便直言不讳地宣称,“印度应在控制与其邻近的五大海峡的基础上,继而控制从地中海到太平洋之间的广大地区。”④Sherwood D.Maritime Power in the China Seas:Capabilities and Rationale.Canberra:the Australian Defense Studies Center,1994//转引自郑励.印度的海洋战略及印美在印度洋的合作与矛盾.南亚研究季刊,2005(1):1172003年11月,当时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指出:“印度的安全环境从波斯湾跨越印度洋一直延伸到马六甲海峡,包括西北部的中亚和阿富汗、东北部的中国和东南亚。印度的战略思想也应该扩展到这些地区。”⑤Chopra R.Energy Security for the Asian Region 2020 and Beyond//Maritime India.New Delhi: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2005:111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也指出:“不断提升的国际威望,使得印度在从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的广大地区都存在战略利益。”显然,印度关于海洋安全的思考,还包括了鲜明的大国权力政治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纯粹的安全诉求,具有鲜明的争强权色彩,即着眼于印度洋上的主导地位。

控海与拒海——印度洋世界中印度的海洋战略信条

南亚地缘政治构造中,包括了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地缘政治重要性却毫不逊于次大陆的辽阔的印度洋。乔治·C.汤姆森曾指出:“印度次大陆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航道,它和印度大陆边境一样长,但更易遭受袭击。”①乔治·C.汤姆森.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问题.[纽约]国家战略情报中心,1970:4//转引自诺曼·D.帕尔默.南亚和印度洋.A.J.科特雷尔,R.M.伯勒尔编.印度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303为了确保自身安全,同时也为了追逐权势,基于印度洋鲜明的地缘特征和海上威胁程度,印度逐步形成了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海洋战略信条,那就是控海与拒海并举。

1.印度洋的主要地缘特征

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在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的展开,印度洋再次成为国际战略界关注的焦点,其作为地缘战略核心区域之一的认识被进一步强化。然而,在世界大洋中,印度洋有着不同于其他大洋的鲜明的地理构造,并体现出以下重要特征:

首先,印度洋是一个被陆地分割包围着的海洋。在世界大洋中,印度洋独特地位的形成是因为陆地从三个方向把这片水域同其他大洋“半隔离”开来。亚洲南面成为一道屋脊,非洲大陆成为西墙,而缅甸、马来西亚和连绵的海岛保护它的东面。在这个“半包围圈”中,绵延数千里的印度半岛居中将印度洋分割为东西两半,即东面的孟加拉湾和西面的阿拉伯海。跟其他诸洋相比较,这个特点显得很突出。所以,从地理上看,尽管印度洋的面积辽阔,水流和风向都带有海洋性质,但它的绝大部分无疑具有一些被陆地包围的海洋的特征。②K.M.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德隆,望蜀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14

其次,战略聚焦于印度洋北部弧形地带。在世界大洋之中,印度洋作为一个地理中介,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从地缘上把各国分割开来而不是联系在一起,结果使得辽阔的印度洋涵括了几个各不相同的战略区域,并导致主要的国际战略利益都聚焦于印度洋西北部的海湾地区和东北部的马六甲海峡。实际上,如果说人们关注印度洋的战略地位,那也是指印度洋北部边缘从红海到马六甲海峡这一弧形的辽阔地带。自然地,世界主要大国的印度洋战略视野与印度洋的这一地缘特质密切相关。①宋德星.南亚地缘政治构造与印度的安全战略.南亚研究,2004(1):21不仅如此,在印度洋的北部,沿红海海岸,经过阿拉伯半岛、波斯湾、伊朗高原、南亚次大陆、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直到马六甲海峡的弧形地带,就国家构成而言,几乎涵盖了整个伊斯兰世界(即便是作为世俗国家的印度,也拥有占人口总数11.4%的穆斯林),所以这还是一条“伊斯兰之弧”(arc of Islam)。②Kaplan R D.Center Stag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Power Plays in the Indian Ocean.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 2009,88(2):17结果,印度洋北部弧形地带的战略聚焦被进一步强化,这在“9·11”事件之后体现得尤其明显。

第三,沿岸“国家失败”现象普遍,且向海洋领域溢出。冷战后,印度洋沿岸不少国家已经具备了“失败国家”的特征:③失败国家的本质属性有:前现代、无政府、轻人权和强依附。参见宋德星,刘金奇.国际体系中的“失败国家”析论.现代国际关系,2007(2)贫困的生活水平与有限的外汇储备、良性治理的缺失、非民主的统治、庞大的人口增长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等不稳定因素结合在一起,加之国际体系施加的严厉制约,严重影响着印度洋沿岸地区一些国家的稳定,结果不少国家成为了“失败国家”或正在走向“国家失败”。不仅如此,海湾地区、西亚的一些国家和中亚的阿富汗,其不稳定与“国家失败”已经“溢出”到海洋领域;大量分离主义运动和相关和平进程的未来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使得印度洋地区本来就不稳定的海洋环境进一步恶化。从2008年底开始甚嚣尘上的索马里海盗和先前在红海海域、曼德海峡以及马六甲海峡发生的海盗事件和恐怖袭击都有力地证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海洋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的安全焦虑。④Freedom to Use the Seas:India's Maritime Military Strategy.New Delhi:Integrated Headquarters Ministry of Defence(Navy),2007:40

最后,四大地缘战略支点决定了印度洋难以被单一强国所独控。正因为陆地包围的特征,结果使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上的四个进出印度洋的通道被赋予了极大的战略价值。这四个门户分别是:位于澳大利亚南部和南非好望角以南两个开阔的进口,位于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曼德—红海—苏伊士通路,以及位于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岛屿空隙(包括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上述四个战略通道构成了印度洋区域最重要的地缘战略支点(choke point)。换言之,控制了这四个进出印度洋的通道,也就能够控制整个印度洋地区。历史上,英国正是因为在这四个地区均享有战略优势地位,所以一度将印度洋变成了“不列颠内湖”。显然,新时期,由于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历史上的大英帝国那样有战略能力和历史机遇完全掌控印度洋的上述四大地缘战略支点,因而也就不可能再现由单一强国独控印度洋的局面。

2.实施海洋威慑与控制——印度的基本战略信条

鉴于印度洋上述显而易见的地缘特性,特别是基于印度洋地区战略态势、自身战略利益追求以及用以实现战略利益的海上实力的显著增强,新时期印度提出了“控海”(sea control)和“拒海”(sea denial)两大关键战略信条,①所谓控海,是指一方在特定时间内能根据自己需要使用特定海域,如果需要,同时不让对手使用该海域。基本上所有的海洋战略家都认为,完全支配海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根据某一行动的实际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加以限制;拒海则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不让敌人使用特定海域(自己也不需要在这段特定时间内使用这一海域)。控海与拒海并不矛盾,在特定海域实施拒海,可能必须在另一海域实施控海。关于有关控海和拒海的概念,参见 Indian Maritime Doctrine.New Delhi:Chief of Naval Staff,2004.http://indiannavy.nic.in/即一种充分体现了印度“曼荼罗”地缘政治思想传统②“曼荼罗”意即一个个圆环。有关这方面的论述见:宋德星.印度国际政治思想刍议.南亚研究,2006(2);宋德星.现实主义取向与道德尺度——论印度战略文化的二元特征.南亚研究,2008(1)的、可称为“围栏战略”(ring fence strategy)的海洋安全观。这个“围栏”由以印度次大陆为中心的,依据不同的威胁类型而向外延伸的三个同心半圆形战略区组成,并沿孟买-亭可马里-科科岛轴心分为东部、西部两个部分,具体为:③Singh S J.India's Maritime Strategy for the 90s.USI Journal,July-September,1990:352-354;Tellis A J.Securing the Barrack:The Logic,Structure and Objectives of India's Naval Expansion.Naval College Review,Summer 1990:348-353

完全控制区(Zone of positive control)——海岸向外延伸500公里内的海域;

中等控制区(Zone of medium control)——500—1000公里范围内的海域;

软控制区(Zone of soft control)——包括印度洋剩余的所有部分。

自然而然,印度最关注的地区就是离得最近的地区,即完全控制区。其中,最最重要的是领海及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为了确保这个海域的安全,印度必须对这一地区实施完全的控制,也就是必须拥有可以控制空中和水下空间的能力。

在第二个战略区,即中等控制区内,发展拒海能力被认为是有效的防卫手段。因为出于保护印度核心经济设施的目的,就不能使敌对的海上力量接近完全控制区。换言之,同敌对的海上力量的战斗应该在离岸500到1000公里的地区进行。这就要求在中等控制区内不让侵入该地区的敌对势力看到获得好处的机会。①Sanjay J.Singh.India's Maritime Strategy for the 90s.USI Journal,July-September 1990:359为此,航母战斗群在防卫这一区域的时候能够扮演关键性角色。

1000公里之外的印度洋海域构成了印度的软控制区。任何地区外大国大规模地向该地区渗透都被视为是印度的安全隐患而倍受关切。这是因为如果该地区安全不保,那么印度就面临遭受强制外交的可能性。为此,印度不仅需要在外围海域监视区外大国海军的活动,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威慑能力。这样,获取核动力潜艇就成为印度的一项关键需求,因为虽然一两艘核潜艇对于改变印度洋上战略态势作用不大,但是因为核动力潜艇隐蔽、迅速、下潜时间长的特点,所以提供了一种有限的威慑能力。②Ibid:362

就当今印度而言,控海无疑主要是针对印度洋沿岸中小国家的;而拒海针对的则是外部大国的海上力量和干涉,即在没有条件实现控海的情况下,选择采取威慑手段来抗衡甚至遏止区域外大国。印度前海军参谋长S.N.科里指出:“综观海军平时的职责,我们发现它的主要任务是威慑。面向印度洋,实施海洋威慑与控制即成为印度海军的海上战略。”③何树才.外国海军军事思想.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357当然,印度海军也认识到,不能期望印度海军去战胜超级大国施加的压力。尽管如此,但还是可以使它们的干涉付出更高的代价,而威慑的全部含义就在于此。根本上,印度海军一直试图在(面对巴基斯坦时)所扮演的控海角色和(面对区域外大国时)所扮演的拒海角色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为此,印度不仅仅致力于硬的海军力量和能力建设,而且还强调非军事实力(nonmilitary power),④Holmes J R,Winner A C,Yoshihara T.Indian Naval Strateg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ew York:Routledge,2009:17通过发展外交关系、加强防务合作、倡导地区性海洋安全合作机制等多种软的方式,来保卫印度的海洋安全,同时谋求获得印度洋事务的主导权。

新时期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的核心内涵

自1988年颁布的《印度1989—2014年海上军事战略》提出近海控制、指定海域实施远程控海和在更广阔海域实施可靠的远程拒海这一战略信条以来,印度又于2004年颁布了《印度海洋学说》(Indian Maritime Doctrine)、于2007年颁布了《自由使用海洋:印度海上军事战略》(Freedom to Use the Seas:India's Maritime Military Strategy)等重要文件,全面勾画出了新时期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图景,特别是海上军事战略的方方面面,因而为全面理解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核心内涵和思考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1.海上安全威胁认知

如前所述,由于历史、地理、发展和权力等原因,印度在海洋安全威胁认知上,采取的是一种“泛印度洋视角”(a Pan-Indian Ocean perspective)。①Singh J.The changing paradigm of india's maritime security.International Studies,2003,40(3):239这方面,时任印度外长的贾斯旺特·辛格在2001年访美期间的一番言论最具有代表性。他指出:“一直以来,印度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面积。有多少人知道印度尼西亚距离印度最南端的岛屿只有65英里?……又有谁知道,科威特在1938年以前的法定货币是(印度)卢比?所以,当我们谈论印尼或波斯湾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的利益和影响范围已经到达了那里。”②Times of India,13 April,2001所以毫不奇怪,对印度来说,在印度洋地区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被认为对其国家安全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而都是至关重要的。2004年印度颁布的《印度海洋学说》认为,影响其海上安全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①西面,海湾产油区存在引发全球能源危机的可能;②东面,东盟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日益增强,将影响到印度洋地区海洋安全环境;③南面,印度洋地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位于这里,可能成为引发地区外力量干涉的主要场所;④由于同印度洋地区所有关键性海域相连,所以印度必然是亚洲战略弧形地带各种关切的焦点。③Indian Maritime Doctrine.New Delhi:Chief of Naval Staff,2004.http://indiannavy.nic.in/

2.海上利益划分

鉴于印度海军的行动区域非常之广,印度认识到,有必要区分海上核心利益区和次要利益区。印度所谓的核心利益区(Primary Areas)包括:①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主要包括印度的专属经济区、岛屿和岛屿延伸;②进出印度洋的战略要点,主要包括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和好望角;③印度洋上的岛屿国家;④作为印度石油供给主要来源的波斯湾;⑤穿越印度洋的主要国际海洋运输通道(ISLs)。

而印度所谓的次要利益区(Secondary Areas)则包括:①印度洋南部地区;②红海;③南中国海;④太平洋东部地区。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印度现行的海洋安全战略仅关注核心利益区。只有当次要利益区与主要利益区直接联系在一起,或次要利益区对未来海上力量的部署产生影响时,次要利益区才有被关注的必要。①关于利益区的划分,参见Freedom to Use the Seas:India's Maritime Military Strategy.New Delhi:Integrated Headquarters Ministry of Defence(Navy),2007:59-60

3.海军力量建设与角色定位

在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中,海军力量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4年公布的《印度海洋学说》,明确为印度的“蓝水海军”战略勾勒出了三个发展层次,即海面(on the surface)、水下(underwater)和空中(in the air)力量建设,对新时期印度海军角色和任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具体地讲,就是军事角色(Military role)、外交角色(Diplomatic role)、维稳角色(Constabulary role)和人道主义角色(Benign role)。

印度海军的军事角色分为平时任务和战时任务。平时任务就是对区域内国家进行常规和战略威慑、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以及在进出印度洋的战略要点行使海上控制、在平时或战争期间为海上交通线(SLOC)上的商船队和海上贸易、为印度的海岸线、岛屿和近岸设施提供安全保护;而其战时任务则包括在敌人的领土、领水或领空进行战斗、当需要在相关利益范围内进行登陆时进行力量投送、应对低烈度海洋军事威胁(LIMO)、提供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以及同陆军、空军协同作战保卫并促进印度的国家利益。

印度海军的外交角色是将海军作为有效的外交手段,以增进印度的国家利益,具体包括发展良好的海洋伙伴关系、能够协助联合国维和部队、有能力同多国部队一起遂行军事行动。维稳角色是印度海军遂行海上警察任务时所扮演的角色,在担负这一任务时,需要在印度的专属经济区保卫印度的国家利益、对附近毗邻地区施行常规监视、在利益核心区显示存在并进行巡逻;而人道主义援助、救灾、海上搜索与援救和救助作业等,是印度海军扮演人道主义角色时需要面对的任务。①Chief of Naval Staff.Indian Maritime Doctrine.http://indiannavy.nic.in// 宋德星,白俊.“21 世纪之洋”——地缘战略视角下的印度洋.南亚研究,2009(3):41-42

新时期,印度正全力打造一支全方位的“蓝水海军”,目标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对付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印度洋沿岸国家,而是针对美国在印度洋的海上力量存在和中国在印度洋上的活动。印度明确要求其海军应具备以下能力:阻止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海域;具备在印度洋任何区域内投送军力(战略要点、关键性岛屿、印度洋沿岸以及关键海上航线);并在可能变化的战略环境下,对美国海军在印度洋作战的能力形成关键的潜在限制。②Berlin D L.India in the Indian Ocean.Naval War College Review,Spring 2006,59(2):77总之,印度海军正沿着“沿海防御—区域控制—远洋进攻”的战略思路,致力于实现从“区域性威慑与控制”向“远洋进攻”的跨越,以期形成对印度洋的实际有效控制。③李兵.印度的海上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南亚研究,2006(2):17

4.非军事力量建设

在《自由使用海洋:印度海上军事战略》④Freedom to Use the Seas:India's Maritime Military Strategy.New Delhi:Integrated Headquarters Ministry of Defence(Navy),2007:37-40中,印度对印度洋地区在新时期全球地缘战略中的独一无二地位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提出了新时期的“印度之洋”海洋安全战略,也就是以强大、平衡的海军为基础,通过积极的政治、外交、军事手段,主动塑造印度洋地区事态。据此,印度在加强海上军事力量建设的同时,为了改善自己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地位,并确保其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恐惧不会变为现实,正在与印度洋沿岸国家和区域外大国构筑一种伙伴关系网,以增强印度的影响力,获取“更多的战略空间”和“战略自由”,积极为印度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缓冲垫。⑤Indian Foreign Secretary Says Delhi Wants.Greater Strategic Autonomy.Zee News Television(in Hindi),March 17,2005,trans.FBIS//Berlin D L.India in the Indian Ocean.Naval War College Review,Spring 2006,59(2):66用一位观察家的话说:“为了扩展从伊朗到缅甸、越南的影响力,印度正在创造一种包括了贸易协定、直接投资、军事演习、资金援助、能源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系列手段的新的混合式外交。”①Giridharadas A.Newly Assertive India Seeks a Bigger Place in Asia.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May 12,2005此外,印度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多边海洋安全机制建设,于2004年签署了亚洲打击海盗和海上抢劫的地区性协议(Regional Cooperation Agreement on Combating Piracy and Armed Robbery in Asia),2008年主动发起了印度洋海军论坛(IONS,Indian Ocean Naval Symposium),并于同年筹组了南亚地区港口安全合作组织(SARPSCO,South Asia Regional Port Security Cooperative)等。毫无疑问,非军事力量建设作为海军力量的有力补充,将为和平时期印度的海洋战略利益追求提供有力的保障。

冷战后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直接反映了新时期印度的国家利益追求和谋求成为世界头等强国的大国抱负,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定和实施一套独立自主的海洋安全战略的过程中,印度的目标是清晰和一贯的,那就是:一是保卫印度的安全和海洋利益;二是控制邻近海域,特别是确保对巴基斯坦形成绝对的海上优势;三是继续加强控海和拒海能力建设,力图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和关键水路;四是建立远洋海军对印度洋之外的地区施加影响。可以预想,新时期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实施,不仅会直接导致印度洋上力量对比态势的变化,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印度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安全态势。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印度首要的安全关切依然是国家领土的安全和不受侵犯,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海洋安全战略的首要目标将不得不限定为维护印度领海、海岸线和岛屿的安全;其次,尽管印度海军在南亚甚至印度洋周边国家中具有无可匹敌的实力地位,但以美国海军力量为代表的区域外大国在印度洋上的存在,对于印度来说是仍是其控制印度洋的最大挑战,印度海军在短期内很难逾越这道架设在印度洋上的无形栅栏。上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印度向更广阔的海洋辐射其实际影响力,因而可以想象,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实际上就是印度洋安全战略。不仅如此,其有关主动塑造印度洋事态、进而掌控印度洋的战略目标,仍将是一个长远的愿景。

猜你喜欢
印度洋海军海洋
晓褐蜻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去印度洋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海军协议1
印度洋上接“嫦娥”回家:远望3号船精确测控探月三期试验返回器顺利再入返回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