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爱情

2011-12-23 01:35佚名
现代青年·细节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胡同北京

佚名

提起首都北京,在她的心里满是的神秘,尤其是相比老家司空见惯的胡同,北京的胡同文雅了很多,于是,当她置身于繁华北京城的中心地带,胡同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苍松劲柏、红墙青瓦、歪着脖子,抑或穹窿的老槐树,骑车穿行的人力车,着装古朴的老人,那里,车水马龙,没有人声喧闹,有的是宁静,是悠闲。还有从窗子里透出的灯光若隐若现,渐淡了的影子,柔和的光线,有些开阔也有些淡淡的思索。

  在胡同也邂逅了她的爱情。

  什刹海,荷花市场,是她最喜爱的去处,看着游客换着不同的角度拍摄着岸边的景色,或者是一个猛子扎进水里的野鸭,吹着风,杨柳轻柔地拂过脸颊,随意地翻看着书,累了,看看远处,回头草草地写下一些语句,日子就这样……

  只在偶尔的时候,下班后,带着身份证和一张公交卡,夜色朦胧中在后海的边上走着,酒吧里嘈杂的音乐不绝于耳,却不属于她,音乐声里舞动的身影也不属于她,属于她的只有静静的思考,有时候她也会停留在酒吧门口,也会看着广场上劲舞的人们,就是不肯迈出一步。

  水中荡漾着小船一只一只,掀起粼粼水光一簇一簇,扬起心潮起伏一波一波,她眯着眼睛,任凭风吹着面孔,头发也随之飘起,落下。他走到了她的旁边,望着她一脸的陶醉,不忍心去打扰她,静静地相隔一米左右的地方……

  其实他和她早就认识,他是某师大的学生,利用暑假到她工作的餐厅勤工俭学,工作中有很多交集,她就从最基本的礼仪教起,读过书的人就是不一样,一些交际用语他很快地就掌握了,他利用英语的优势很快地从传菜部调到大厅做服务生。他俩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

  她小学文化,喜欢读书,一直坚持着看小说、诗歌和散文,其实北京不过是她的驿站,邂逅一场爱情完全没在计划之内。来到餐厅是要挣到一笔钱还账然后回山东老家,顺便游览一下古朴的北京城。工作了几年的她想去云南丽江,旅途中去了很多的地方,钱很快就花光了,不得不向她的一位远房叔叔求助,有驴友建议她到北京看看,顺理成章地来到北京的老城区,她梦中的地方,就想着边工作边游览北京,她总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他俩相视一笑,一起走着。

  互相都不说话,他是个少言的人,而在她看来少言多慧。她曾说自己已经过了“花前月下”的年岁,面对自己欣赏的人,内心里还是泛着涟漪,只是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她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感情流露。或许因着那一份“心有灵犀”吧,各自默默地走着。还是他最先打破了矜持:

  “你喜欢一个人在夜里到这里来吧。”

  他并不急于知道答案,只是想把自己内心对于她的了解表达出来。这个时候的风,似乎变得暖起来了,吹红了她的脸颊。她反问:

  “你怎么会知道?”

  说着看着湖中的小船,她也并不急于知道答案。她还是有些调皮的,尽管年龄在农村是要被贴上“大龄女青年”的标签的,可是她內心里依然单纯如故。

  “因为有好几次,我走在你的后面,而你并没有看到我。”

  她俩没有相约,却信步走进了胡同,柳荫街,杨柳摆动着柔和的枝条,妩媚地在风中。那一天,俩人没有太多的话语,之于对于胡同共同的感觉,无需任何语言了吧。只是在工作中变得更加的默契:下班后一起去书店,饿了一起去吃麻辣烫,她总是开玩笑说:“你为何这么少言呢?”他笑,不作答。

  日子,也有磕磕绊绊的时候,但是不会有太大的裂痕,俩人之间也不会有隔阂。她也渐渐地知道他家在甘肃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里,村庄里出来一个大学生非常的不容易,他也有两年的时间没有回到家乡了。她从小在平原上长大,山和水对她也有吸引力,她喜欢听他说小盆地,更是缠着他问长问短了。转眼天气热了起来,她总是早早起床看书,在餐厅那样的氛围中学习,并且坚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她却坚持得很好。并且她还给她的同事们宣布着要继续学习,找到一所大学去进修,让他教她计算机知识,甚至说到了将来。她的眼神里满是神往,让很多人不得不动容,不得不感叹,原来爱情的力量如此的伟大,可以超越年岁,可以让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

  门前的大槐树下,她曾经问大树的年龄;曾经受委屈时候,她希望大树为她揩下泪珠;曾经得意时候,她会亲密地抱着大槐树,也会抚摸着槐树的满是纹理的皮,猜想着大树经历过的风霜和雨露。有几次,他总是从后面悄悄地站定,然后敲她的头,她会猛地站起来,拿着书换个地儿坐着。她不希望在读书时候有人打搅,仿佛也不排斥他的捣乱。只是狠狠地瞪他几眼,继续读着。

  他会不声不响地坐在她的旁边,不说话,透过大槐树浓密的枝叶看着鸟儿飞翔的姿态,揉揉惺忪的睡眼,直到太阳升起很高,他会说:

  “走吧,该上班了。”

  在外人看来他俩相处得像兄妹一样,可是他始终少言语,也只有俩人独处时候,或是走在胡同里,才会发表一番言谈,俩人都像孩子一般各自走着说着,洒下一地的笑声,不曾远去的。

  俩人一起在后海飙车,两瓶营养快线,拉风的是笑声,是那些欢快的时光,总是把疲惫留给了风,把美好留在了脑海。前面的人掌握着方向,后面的人也不遗余力地蹬着脚踏板,张开双臂就可以拥抱阳光,让风来的更猛烈一些吧,只要齐心协力再大的风也无法阻挡前进的步伐!路人投过来羡慕的目光。

  回去的路上,她长长的裙裾更加映衬着她修长的身材,头发胡乱绑着,也有几分的秀气,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她的灵气也来自于读过的书。在胡同里,俩人并排走着,谈论着关于胡同的历史,胡同中的事情,还有写有胡同名字起源的牌匾。很多时候,胡同的韵色是在夜晚才可以独揽的,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穿越在不同的胡同之间。北京的胡同几乎每一个都是通气的,没有死胡同,也不用担心走不出去,树影的斑驳,灯光的迷离,远处的霓虹灯,胡同小饭馆里进进出出的人们,这些都是胡同里独有的,别处再无相似的感觉了。

  她,欣喜的时候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也哼着小调,他就静静地跟在她的身后。她是好强的,她的执着与韧劲让他觉得她太冷血。她的脚被一块凸起绊了一下,扭伤了脚踝,他赶紧搀扶,她却说不用,他就冷言冷语地说她。她不知,是他心疼了,仍然坚持着走着。也是在胡同,有很少的行人,她终于走不下去了,脚步越发的蹒跚。

  他一言不发了,在她面前蹲下,示意要背着她,然后不容她犹豫,背起了她……她哭了,眼前浮现出的是小时候在父亲背上吃着糖果的一幕,多少年过去了,她也累了,终于决定要有个家了,一个可以依靠的人。那天的路走了很久,始终穿越在胡同,走到胡同的劲头。

  终于,学校要开学了,她和他之间的话更加的少了,他还是个学生,而北京只不过是她的驿站,她很想为他逗留,甚至是想等他毕业以后和他一起回到他的家乡,支援他家乡的建设,支持他学有所成,为家乡做些贡献,可是她又觉得他不够理解她,不够支持她的选择,两个都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注定是无法走到一起的。她苦闷着。

  那一天,终究是到来了。

  他要请她和几位同事一起吃饭,感谢大家对于他的照顾和帮助。她找了个借口推开了,她害怕面临那样的场景,人生自古伤离别。她没有去。后来有同事告诉她:

  那天,他烂醉,一整晚都待在操场,不曾回到宿舍。

  她,在想,莫非是因为自己?

  就在她拿起手机的时候,收到他的信息:

  “我想,请你吃顿饭,等你到晚上下班。如果你不来,我就去找你。”

  她没有回复那条信息,不知道说什么,也一时拿不定主意,是去,还是不去。那一天对她来说过得有些艰辛,她拼命地忙碌,生怕自己有一秒钟的时间“浪费”在想他的事情上。劳碌是对煎熬最好的礼物。离下班时间越来越近的时候,她还是心慌了。脱下工作服,换上自己最爱的衣服,还是同事告诉她说:他在外面等着呢。

他等在离她工作地方不远的胡同口。

  她故作大方地伸出手,他却极不配合,把她晾在了那里。自顾自地走进了胡同。她在心里说,还是那种德行。交往中的一个月,他俩竟然都没有牵过手,一次都没有。她也觉得好笑。

  一同去吃饭的不止他和她,还有他的好朋友,她的同事。胡同,在九月,蒸笼般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几分凉爽,几分安静。槐树的叶子轻轻摇摆着,似乎是在耳语,也像是在挥手。偶尔几只不入时的小狗晃来晃去,似乎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许它没有家,比浮萍还飘摇。

  走在他的后面,她才猛地想起,不见面有一个礼拜了,他竟然瘦了那么多,戴着的眼镜掩饰着泪痕,她这般想着。身边的朋友起哄着。四个人聊着无关痛痒的事情,都是各自的生活,学校和餐厅,不一样的场所,不一样的心情,也不一样的想法。

  她,在晚上,不管有多晚,都不吃东西。他是了解的,但也执意要请她吃饭。不知名的藤蔓有几分神秘,三三两两的“老北京”,或者是老北京的过客,依然热火朝天地侃着大街小巷的事情,一桌人起身走了,他们就找个地儿坐下,会做生意的老板热情地招呼着。他们点了大西北特色的烤串,她要了烤馒头片。他笑问:

  “怎么还是不吃肉?你应该吃的胖胖的才好看。多像我学习,以后跟着我吃饭,保证让你吃的胖胖的。”

  像是说错了话的孩子,他低下头,不再言语。她也不再理他,和他的朋友还有同事聊着天。她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找了个僻静地,敷衍着妈妈的问话,还找机会悄悄地付了钱。吃饭的氛围还算是轻松,只是当他得知已经买单的时候,他不悦了。趁著酒劲说了很多的话。

  “请你吃顿饭怎么就这么难,你还付钱?”

  “你把我们这些穷学生看成什么了……”

“你知道上次请你吃饭,你没去,我有多难受吗?”

  ……

  她也不理解,不是朋友一场吗,谁付钱不都一样吗,再说学生还是花着父母的钱,多不容易啊。看着他竟然也不用酒杯,咕噜咕噜地喝着啤酒,她也急了,夺过他手中的酒瓶就喝。他也着急了。争夺。

  她,站起身就走进胡同,不知何时他跟上了,直冲着一辆迎面驶过的汽车走去,她推了他一把:

  “你犯不着这么对待自己!”

  她沿着墙根走着,他握住了她的手,挣脱。

  “我不会放开了。”他幽幽地说。

  他像变魔术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小盒子,说:

  “这个送给你,打开看看吧。”

  她不接,也不看一眼。他就那样望着她。

  “我希望你成为作家。”

  “我成不了作家。”

  “那就成为诗人吧!”

  “我也成不了诗人。”

  他用力握着她的手,“你怎么就这么不自信呢?!”

  她在心里说这种月朗的晚上怎么就这么冷呢?

  “你收下吧!得空的时候可以写写字。”

  她最终是收下了礼物——一只英雄牌的钢笔。

  很快的到了她上班的地方,马路上车行车往,来回穿梭,渐渐地只有几辆公交慢腾腾地驶过。他说,“我不想松开。”

  她却很坚决:“我往这边走,你往那边走,谁也不要回头,也不要挥手。”

  她进门,手机上:你,真傻!我还是会挥手的,一直看着你走进去!

  回去,心潮起伏;时间,淡漠了一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

  他和她,生命中,两条直线从此再没有交集。只是每年的夏天,她会回忆胡同,和胡同里洒下的笑声。

  如今,她又辗转了几个城市,福建福州,上海黄浦,只要是向往过的地方,总要走过。

  只是,北京,这所古老的城,胡同依旧。

猜你喜欢
胡同北京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北京,北京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