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斐然
对于那些不怎么明白经济学的老百姓来说,这场纷争不过就是“专家们吵架”而已。媒体再怎么拘泥于“宏观税负”、“最高边际”等专业术语,写出再丰富的数据分析,对人们来说也只不过是听不懂的大道理。人们大多只会问一句:“税负痛苦说法不实,那税负不痛苦就符合事实吗?”
一张两年半前的老账单最近惹得人们纷纷要跟“税”算一笔新账——美国《福布斯》杂志亚太版2009年3月公布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突然回到公众视野,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
更稀奇的是,这则旧闻还惹出了新故事,一场围绕“税负痛苦”的口水战正在上演。一些经济学家和主流媒体指出“榜单不实”。
这张早已被扔进“过刊库”里的旧榜单,究竟刺痛了人们的哪根神经?又是什么使它一夜复活?
税负痛苦,中国第二?
经济图表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总是让不懂经济的人们看得一头雾水,不过《福布斯》的这张“税负痛苦指数”图表却简单到一目了然——将一国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雇主和雇员的社会保险税、增值税以及财产税这6大税种的最高一档名义税率相加,就是税负痛苦指数。按《福布斯》的说法,图表最上方、得分高的国家或地区税负最重,而最下方的国家或地区税负则最轻。
根据《福布斯》中文网站的介绍,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是按最高税率统计。拿中国为例,在这张榜单里,因为中国法定企业所得税率为25%,所以中国在企业所得税一栏得到25分;而税法对个人所得税所规定的最高边际税率为45%,所以个人所得税一栏里中国拿了45分。以此类推,2009年中国的“税负痛苦指数”是159,仅次于法国的167.9,排名第二。
虽然《福布斯》在公布时表示,这“是衡量各地政策是吸引还是排斥资本与人才的最好指标”,但事实上,“税负痛苦指数”在2009年发布之初就引来不少争议。媒体指出,在《福布斯》杂志的网页上,有国外评论批评说,把增值税和社会保障税的税率加到一起,“相当于把升和立方英尺相加”。甚至有评论将这个指数评价为:“丰富的图表、错误的数据、贫乏的分析。”
似乎《福布斯》自己也感觉到了这种“简单相加”的不妥。在2009年刊登榜单的同一期杂志上,一篇分析文章指出,考虑到“名义税率”与“实际有效税率”之间有一定差别,中国的实际税负显著低于名义税负。
举例来说,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计算使用的个人所得税,是税法所规定的最高边际税率45%。但只有当纳税人月薪超过10万元时,仅对超过10万元的所得部分才适用45%的税率。
这篇文章的作者、税务合伙人和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的税务经理指出,中国大陆的企业所得税率和增值税率与榜单上的其他国家及地区相比,均处于中游水平,而个人所得税税率、雇主社会保险金费率以及雇员社会保险金费率,则相对较高。
文章认为,这份榜单是“了解中国大陆目前的税负状况的一个视角”,但是还有许多其他视角可供参考,例如各主要税种的实际税负和社会保险费的实际缴费这些角度。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迷思里,只有多角度观察才能“对中国目前税负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一张旧账单,中外大讨论
正是这张2009年的“旧账单”,在两年后重新成了“新闻”。由于近来国内关于税负的讨论颇多,《福布斯》中文版今年年初适时地在中文网站上重发了这个榜单,以期带来热烈的讨论。当然,他们如愿以偿地博得了人们的眼球。
经济学家们纷纷搬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讲起了经济学的道理,来论证这张榜单“一定错了”——“我国税负不可能高到这种程度,显然是被夸大了”,“我國的税负并不是处于很高的水平”,“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榜单系主观判断”。
国内一家大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中国税负世界第二”说法不实》的文章,从真实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三个角度批评了《福布斯》的这张“税负痛苦指数”榜单,并且引入“宏观税负”概念,重新解读中国税负。
按照文章所说,该文记者参阅了《中国统计年鉴2010》、《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财政部网站、IMF网站、OECD网站的数据,还采访了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等专家,并联系驻外记者一同采访,共同完成了对这张“旧榜单”的批驳。
最后,这篇文章得出结论,这份2009年公布的税负榜单“科学性较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显然高估了中国人的税收‘痛苦程度”。“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比较,中国税负水平不可能排在世界前列”。文章同时劝告读者,“不应纠缠于税负高低,更应关注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
这下,轮到《福布斯》坐不住了。《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周健工撰文,对这篇文章的批驳进行一一解释。他承认,宏观税负的概念是有道理的,但“中国有那几项名义税率之和位居全世界第二也是事实”。
不过,在他抽丝剥茧般的诠释后,这家大报的文章居然和《福布斯》共享了同一个结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中国的中低收入者、中小企业的税负较重”,政府非税收收入比重偏高,政府预算透明度低,支出的结构效益与公众希望的理想状态并不契合。
“痛苦”说法不实,
“不痛苦”就属实?
在这场热火朝天的争论中,似乎人们从一开始就选错了对象。不管是有关部门、经济学家还是主流媒体,矛头直指“中国税负第二”这个靶子。可是,这张榜单实际是在说——“税负痛苦”。
在周健工看来,税负痛苦的来源在于“纳税人纳税与所获福利的不匹配”——纳税人交税后所得到的服务和福利与税负水平同样重要。只要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提高了,税收管理透明度加强了,纳税人的幸福感就会增加。
数据显示,从绝对额来看,2007年全国税收只接近5万亿元,而今年可能达到10万亿元,短短5年时间变成两倍。从增速上看,除了金融危机造成某些年份税收增速低于20%以外,近年来的增速都高于20%,即使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仍然高达18.8%。
按照经济学者马光远的估计,如果今年中国政府的全部收入超过13万亿元的大关,意味着13亿人人均承担接近1万元,而目前我国的人均年收入不过1.4万元左右。
有专家指出,财政收入高歌猛进的同时,有关民生的支出并没有同等增加,普通公民能够感受到的福利止步不前。8万亿的财政盘子里总是拨不出每年需花费约6000多亿元的全民医保,但为公众所诟病的公款吃喝花费却总是刹不住车,逐年增高。
如评论所说:“付了五星级酒店的钱,住了四星级酒店,痛苦当然有,但是不大;付了四星级酒店的钱,住了‘农家乐,那就只有痛苦没有乐。”
对于那些不怎么明白经济学的老百姓来说,这场纷争不过就是“专家们吵架”而已。媒体再怎么拘泥于“宏观税负”、“最高边际”等专业术语,写出再丰富的数据分析,对人们来说也只不过是听不懂的大道理。
人们大多只会问一句:“税负痛苦说法不实,那税负不痛苦就符合事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