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工程训练体系的构建

2011-12-23 00:36:20王文忠赵桂秋
关键词:应用型中心体系

王文忠,赵桂秋

(长春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长春130012)

应用型本科工程训练体系的构建

王文忠,赵桂秋

(长春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长春130012)

结合学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及学科与专业的特点,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工程训练体系的架构、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应用型本科工程训练体系构建的内容和方法。

应用型本科;工程训练体系;课程体系

一、引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国外“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影响,国内许多高校针对工程实践教学展开的一系列教改实践,包含了培养目标、教学思想、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方法、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已取得了诸多教育实践成果。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总体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从宏观教学角度设计,通过引入某种教育理念或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论述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另一种是在微观操作层面,通过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有效的改革途径,从实践教学的教育改革成果出发,揭示实践教学发展方向[1]。

由于不同高校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各不相同,导致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没有较明晰和标准的理论构架。各高校以自主试验的教学改革为主,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应地得到了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研究成果,关于如何进行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训练中心及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还缺少统一的模式。为了实现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构建服务于行业和区域经济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校的学科与专业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工程训练体系的构建思路。

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一)管理体制

1.中心的管理体制设计

快速变革与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对人才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决定了现代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需要按照工程训练中心的功能以及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培养大学生工程素质是工程训练中心的根本目的,如何给学生建立一个真实的工程环境,要充分考虑到工程训练中心和学院在运作机制上的差别。参照国内外工程训练中心的组织结构模式,依据组织结构理论,并根据长春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选择了独立建制模式,然后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建构。

2.中心的管理体制结构

直线制组织作为工程训练中心的内部组织结构,具有组织结构简单的特点,通过单一的指挥命令系统,责任与权限明确,可迅速做出决策并贯彻到底,提高管理效率。针对构建的“工程认识、工程制造、工程管理、工程创新”四大训练平台的指导思想,从结构简单、各部门职能突出的角度考虑,中心内部现设有综合办公室、工程制造训练部、工程管理训练部、创新实践训练部。

(二)运行机制

1.建立真实的工程(工业)环境

中心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与素养而建立一个真实的工业环境,因此,中心按着现代工厂的标准设计和建设,引入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在中心内部,建立一套虚拟的企业管理模式并赋予相应的岗位,保证中心管理实行准企业管理运行模式。进入工程训练现场的教学人员和学生按照现代企业员工着装和作息制度要求:①从事管理和实训现场教学人员的作息时间管理严格实行坐班制度,并严格上下班制度;②从事教学实验开发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开发的教学科研人员,根据阶段工作任务实际需要,实行弹性制度等。上述方法满足了建立真实工业环境、教学保障,以及培养学生素质的需要。

2.绩效管理

结合上述建立的人员岗位机制,从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目标等方面入手,根据工程训练中心具有准企业运行的性质,引入KPI(关键绩效指标)实现分类考核,建立区分职类职种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2]。

3.工程训练引入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工程训练内容与受训人员的调整,中心面临的实习教学任务无论从专业覆盖面还是实习学生的总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实习场地设施、仪器设备、实习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力量都明显不足。根据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的趋势需要,遵循ISO 9000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模式,对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过程分析[3-4]。明晰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构建科学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文件,健全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初步构建了新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保障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质量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工程训练体系的架构

(一)工程训练体系平台构建

构建科学的支撑平台是工程训练中心训练课程体系有效实践的基础。构建四位一体的平台包括工程认识、工程制造、工程管理和工程创新,在此基础上,根据内容层次性和各学科的要求构建相应的训练模块,再依据不同模块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多元化工程训练的内容通过不同阶段的平台及其对应模块的课程教学得以实现。根据不同的培养需求,选择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的四个平台内容,各平台对应的内容见表1。可以根据每个平台内部的不同层次(认识层次、基础层次等),建立各平台间的相互联结,形成一个培养的“网络结构”形式[5]。

表1 工程训练体系构建

(二)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建设

基于表1中的工程训练平台,遵循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构建以下工程训练课程及内容:

表2 工程认识训练平台课程及内容

表3 工程制造训练平台课程及内容

表4 工程管理训练平台课程及内容

表5 工程创新训练平台课程及内容

(三)工程训练模块建构思路

解决不同受训对象群的需要是工程训练模块构建的主要目的[5]。如:对于基础训练环节的训练内容,机械类的受训对象与管理类的受训对象群体在训练过程中是不尽相同的。采用构建训练模块的方法,可以有效快速生成满足不同受训对象群对内容的要求。

可从两个维度方面进行不同模块的构建,一是体现训练内容自身的层次水平的纵向维度,二是反应训练对象所属学科分类的横向维度。在每一维度上可以生成多个构成模块的要素,如:纵向维度上具有认知训练、基础工程训练等,横向维度上具有机类要求、电类要求、管理类要求等,为实现不同需求的多种训练模块要求,需要进行纵向维度与横向维度上不同要素的有机组合。

以平台为依托,根据需要构建训练模块[5-8]。将模块形式分为单性模块和综合化模块,根据学科专业性质和受训需求进行每个训练课程中训练内容的取舍。训练平台内容本身属性是单性模块主要建设依据;主要以学科为对象来构建综合化模块,在工程训练平台和课程体系所提供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分类分析,并根据各学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有机整合训练内容和课程构建出相应的各学科工程训练模块。以机电学科的工程训练模块为例,由于需要全面的综合训练,可参考表6的思路进行训练模块构建;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某一个平台(或某一平台上的部分训练内容)或多个平台开展训练。

表6 机电学科类训练模块形成

四、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学校原有的以工程系列人员和工人编制为主体的实践教师结构模式需要进行改革[7]。以不同的训练模块所需的学科内容为背景,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师系列、工程技术人员系列和教学辅助技术工人相结合的工程训练指导教师结构,以便更好地发挥工程训练的特点;通过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制定和实施指导教师岗位聘任制、课程单元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制等制度,激励教师将科学研究、理论教学和工程训练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互通的局面;引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高学历的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辅助技术工人的岗位技能培训,建立了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指导教师队伍。目前,工程训练中心主任由专职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授来担任,指导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有10人,占总数的28%;具有高级职称的有9人,占总数的25%。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指导教师队伍为提高工程训练质量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五、小结

工程训练体系的改革是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最为核心的部分。如何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出发,从分层次的、多模块的角度,构建适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工程训练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从通识层面上的工程认识训练入手,然后进入到专业基础平台的工程基础训练环节,最后进入到创新平台的综合制造训练及创新这一高级阶段的模式。通过前期的实施情况反馈,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工程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前期运行实践表明,工程训练体系架构方案合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1] 叶志攀,金佩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74-77.

[2] 张辉.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为个案[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2-75.

[3] 董丽萍,刘宇,郑军.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5):101-104.

[4] 张海涛.工程训练引入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0):172-174.

[5] 周燕飞,樊泽恒.论现代工程训练体系的构架与建设[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81-86.

[6] 周梓荣,周建宇.构建新型工程训练体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12):91-93.

[7] 周競,朱晓春.应用型本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2):61-64.

[8] 宋志坤.高校工程训练内容体系改革初探[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00-103.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system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urse

WANG Wen-zhong,et al.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12,China)

Based on the ai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specialty of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n this paper,the content and means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system according to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was discussed in managerial system,operational system,engineering training system framework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development.

application-oriented;engineering training system;curriculum system

G64

A

1009-8976(2011)02-0125-04

2011-01-12

长春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5-027)

王文忠(1968—),男(汉),吉林长春,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智能精密制造、工程训练教学及管理。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中心体系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2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博客天下(2015年17期)2015-09-15 14:55:10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