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波,汤仁波
(1.绥化市供水总公司,黑龙江绥化 152000;2.绥化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绥化 152000)
确定渠道渗漏损失几种方法综合分析的选用
姜 波1,汤仁波2
(1.绥化市供水总公司,黑龙江绥化 152000;2.绥化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绥化 152000)
通过对渠道渗漏损失多方法的综合分析,最后确定渠道的渗漏损失的有效方法,为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符合实际的技术参数。
实测资料推算法;经验公式法;实测法;渠道渗漏损失;综合分析;技术参数
渠道渗漏损失是指由渠道渗入渠床而流失的水量。在论证渠道防渗的必要性和选择防渗方法时,都需要预先知道渠道的渗漏损失。
渠道渗漏量随渗漏过程中所处的不同渗漏阶段而不同。渠道渗漏过程一般可分为自由渗漏和顶托渗漏两个阶段。渠道渗漏不受地下水的顶托影响,即地下水峰未上升至渠底,渠道内的水流与地下水未形成连续水流时,称为自由渗漏。自由渗漏分为两个阶段,即湿润土层阶段和形成地下水峰阶段。当地下水峰上升至渠底,地下水与渠内的水相连接,渠道渗漏受到地下水的顶托影响时,称为顶托渗漏。在发生顶托渗漏初期,地下水面将继续向两侧扩展,使渗漏比降减小,渗漏量也随着逐渐减小,为非稳定渗漏;经过一定时间后,地下水位抬高到一定位置,地下水面将产生蒸发,当蒸发量与渗漏量相等时,才可能发生稳定渗漏。
渗漏损失可用计算或实测的方法确定。影响渠道渗漏损失的因素有:渠床土的性质,地下水埋深,强透水层和相对不透水层的位置,渠道断面形状、水深、水温、流速、含沙量及挂淤情况,渠道输水历时,管理养护水平等。实际运行过程中确定渠道渗漏损失的方法多为实测资料推算法、经验公式法和实测法。
实测资料推算法是参照周边临近区域成型经验资料,选择与该渠道断面尺寸、水力要素及土壤透水性等大体相似为前提条件,利用已有的经验数据推算渠道的渗漏量。
2.2.1 自由渗漏情况下的渠道渗漏损失
1)在渠道放水初期,渗漏损失计算公式为:
式中:St为渠道放水开始后经过时间t的每公里渠长渗漏量,m3/s;Kt为t时间的土壤渗透系数,m/d;b为渠底宽度,m;h为渠道水深,m;m为渠道边坡系数;r1为考虑渠坡侧向毛管渗吸的修正系数,1.1~1.4。
2)当渠道行水时间较长时,渗漏损失计算公式为:
式中:S为每公里渠长渗漏量,m3/s;K为土壤渗透系数,m/d;其余符号同前。
3)当进行初步设计时,如缺乏渠道断面尺寸和土壤渗透系数资料,渗漏损失计算公式为:
式中:A′为土壤透水系数;m′—为土壤透水程度指数;Q为进入渠道的流量,m3/s。
2.2.2 顶托渗漏情况下的渠道渗漏损失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渠道渗漏受地下水顶托影响时,则实际渗漏量将比用自由渗漏公式计算的结果小。渗漏量计算一般按自由渗漏公式计算结果再乘以一个校正系数。渗漏损失可按公式4计算。
式中:Sω为有地下水顶托情况下,每公里渠长渗漏量,m3/s;S为自由渗漏情况下,每公里渠长渗漏量,m3/s;r2为修正系数。
渠道渗漏量可采用实测的方法获得。实测法主要有:动水测定法、静水测定法和同心环测渗法。
某灌区一渠道,设计流量50 m3/s,渠长98 km,土壤为中黏壤土,透水性为中等。采用邻近灌区实测资料推算法、经验公式法和实测法确定渠道渗漏损失。
临近灌区渠道为多年运行的老渠道,土壤透水性与本渠道相似,没有防渗前渗漏严重,实测每公里渠道渗漏损失率0.4%~0.5%。按渠道每公里最小损失率0.4%计算,则渠道总损失流量17.9 m3/s。
采用公式(3)计算。渠道土壤为中黏壤土,透水性为中等,A′=1.9;m′=0.4,则每公里渠道渗漏损失率0.398%,渠道总损失流量17.8 m3/s。
采用实测法,每公里渠道渗漏损失率0.425%,则渠道总损失流量19 m3/s。
以上3种方法所得的渠道渗漏损失成果甚为接近,其中实测法成果虽然较大些,但依据较充分,可信度较高,可作为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依据。
实测资料推算法、经验公式法及实测法应综合分析后选用。在理论计算中很难考虑多方面因素,不得不简化一些条件,采取某些假设,所以,理论公式计算的结果,只是一些近似值;实测资料推算法是根据一些实测数据统计而得,应用时,与某一区域具体条件不会完全一样;实测方法比较符合实际,因此多采用此方法。
[1]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SL23-2006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 李安国,等.渠道防渗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TV85
B
1007-7596(2011)05-0063-02
2011-07-22
姜波(1980-),女,黑龙江绥化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及水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