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

2011-12-20 03:49王萌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3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华民族

王萌

摘要: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能动力量的综合反映。人的素质是社会实践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然而,人的素质又给历史以巨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公民的素质。

关键词: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 民族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能动力量的综合反映。人的素质是社会实践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然而,人的素质又给历史以巨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公民的素质。一个民族的腾飞,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表现在人民素质的提高上。

因此,我们应该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发扬、光大,从而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提高个人素质,进而提高民族素质。

一、忠心报国,勇赴国难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爱国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勤而好学,不耻下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三上”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上大有作为。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三.勤劳俭朴,艰苦奋斗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崇尚勤俭是与中华民族特定的生存环境有关。黄土地上的人们以其微 弱的小农经济,经受不起水旱灾害,战火兵的冲击,只有通过男耕女织的勤劳,节衣缩食的俭约,才能生存下来。同时又与中华民族在世事沉浮的得失中的经验有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 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残民以逞,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對比。古人云:“奢则不孙,俭则固”,“俭则穷欲,侈则多欲”,“节俭朴素,人之美 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的鲜明的善恶态度。

四、锐意进取,改革创新

中华民族虽也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的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的潮流,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

被列宇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 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优秀民族。明清时期中国虽说已走到封建社会的尽头,八股盛行思想没落,但仍出现像徐光启这样沟通中外文化的先行者。他眼界开阔,敢于破除民族偏见,排斥自大的思想,向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习,翻译《几何原本》,弥补了中国数学的不 足;学习西方水利机械,写进了《农政全书》;在修历时既重视观察仪器,又注意“会通”,并不盲目崇拜, 表现出洋为中用的博大胸襟。无独有偶,在清闭关锁国下,林则徐可谓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 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启蒙了思想,开创了新风。之后,魏源的《海国图志》,严复译的《天演论》等都为启迪中华民族的智慧,加快历史的进程作出了贡献。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李大钊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 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 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只有将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精华,实现继承和引进的结合,实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中华民族定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不畏强暴,自强不息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了达到建设新中国的目的,对于什么困难我们共产党人也是无所畏惧。”当个人,民族,国家处于逆境时更应奋发立志。司马迁曾总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 《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是发愤立志的最好例子。“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显现了从逆境中走出来的可贵精神。迭经优患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 林,“卧薪尝胆”的志向,多难兴邦的信念,坚忍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啊!

六.文明礼貌,仁者爱人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把“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礼”已经由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地规范为一种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中国人向来把“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来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同样有着重要位置。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完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我们要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提取其深沉的精髓,从而使其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中华民族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新著
季札挂剑
热热闹闹过大年
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