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011-12-20 01:04韩西芹
今日重庆 2011年4期
关键词:桐子版画油画

□文/本刊记者 韩西芹

“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Art Is Right on Our Side”

□文/本刊记者 韩西芹

三月的重庆,窗外是灿烂的阳光,满目花红柳绿,而黄作林的画室,虽静默无声,但墙上架上的一幅幅画作,同样多姿异彩,犹如千百个美妙的音符附着成画,散发出春的韵律。一股莫名的感动,将我们的思绪带入了另一个优美的世界。

作为一个受过正统学院派训练的艺术家,黄作林涉猎广泛,从事过油画、版画、水彩、雕塑、设计等艺术创作,他的思想穿插于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理论与技法之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他直言“是版画成就了我”,运用版画的特殊语言介入其它艺术门类,凭借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扎实的造型功底,从而开辟了黄作林的当下艺术面貌。相比较,他似乎更怀念考学前在梁平工艺竹帘厂任美工那段时期,十六岁年纪,却有幸目睹艺术大家的珍稀作品,如黄胄、史国良、苏葆祯等的亲笔,并对黄宾虹、齐白石作品情有独钟。察于目,悟于心,他夜以继日临摹抒笔,传统中国画表现方式的浸染,让他的绘画至今都蕴蓄着一种浓浓的“中国情愫”。

《二月晓风》 亚麻布油画 100 c m×80 c m

《回家过年》 油画 140 c m×100 c m

《梦回摩梭》 布面油画 50×60 c m

8年前的初春时节,黄作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国家公派赴俄艺术家前去访学。一年时间,他带着朝圣的心情,感受俄罗斯深厚的传统绘画艺术精神,克拉姆斯柯伊抒情般的光影,列宾的严谨造型,苏里柯夫的忧郁色彩,阿尔希波夫的狂野笔触,夏伽尔梦幻般的入世风格……他用艺术家热忱的眼光细细考究,却不拘泥在西方传统的绘画价值观念里不能自拔。“我在用中国人的心灵感受世界,东方哲学与审美理想已经融入我的血液,那是不可移植的文化基因。”黄作林感慨。而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也让他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被俄罗斯艺术家评价“带有强烈的中国写意画的特色,将东方与西方绘画精神融会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黄作林的画是让人过目不忘的,那里有渗透到现实生活细节中的感情,也有沉入记忆与梦境的不断交织。他的表现风格并非细腻写实,带着一种意象倾向,人物风景很自然的变形,对色彩独到的运用,让作品内容呈现出文学性的人情味和恬静诗意。他的画笔不断描绘记忆中的小女孩、小桥、溪流、山峦,二月寒风吹过后的漫山遍野桐子花,以及夏日傍晚河边一闪而过的蓝色流星。在这样的怀旧情感里,他在回望一种逝去的美丽的东西,那里有画家的青春懵懂,也有牧歌式的田园风情对人与自然的诗意描写。

《春风拂野》、《桐子花开》、《二月晓风》等所描绘的题材无疑是画家所偏爱的。画面中,桐子花作为一种意象一再出现,非常惟美和诗意,没有桃花的艳丽,玫瑰的暴力,就像少女的芬芳在散发,又像山野的清风迎面拂来,画家笔下的桐子花是对生命声音的一种开放,清丽脱俗到极致。黄作林对这一系列作品这样解释:“花卉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带有鲜明的东方情调,就像女子是美好事物与记忆的永恒载体,表达着人类对美好事物所怀的向往之情。”于是,我们在绿树花丛中隐约看到了少女的身影,或紧紧相拥的情人。画家借助自然界的声音表达出生命的丰富与多姿多彩。

鲁迅曾说“许多故事都是在小镇上发生”。黄作林也画家乡的小镇,在他的视觉中,小镇是个奇怪的矛盾体,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渗透,包括小镇的建筑和小镇人的思想。黄作林近年创作的“老百姓生活题材”、“市井图纪”系列,是以关注民生、关注现实为主题,讲述他对城市进程化下个体的人对生存境遇和生存环境的特殊感受。他说:这是一种生命状态,展现一种人性美,我要倾情表达对他们的赞美和讴歌,用那富有感情的色彩来传递对人生的心灵体验。

凝视黄作林的画,你会看到这个儒雅男人的另一面,充满浪漫的、理想的情感。虽然今天的社会变得很世故,想要表达内心的情感变得很困难,然而黄作林的作品仍让我们看到了围绕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中国乡土风情中一个个精美瞬间。

这是黄作林心目中最美好的世界。他表示,“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只是异常真诚地说出了心里话”。

《晨曲》 布面油画 50 c m×60 c m

黄作林 重庆人。现任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欧美同学会留俄(苏)美术家副秘书长,重庆分会会长。

《那日阳光灿烂》 亚麻布油画 40 c m×50 c m

《春风拂野》 亚麻布油画 100 c m×80 c m

猜你喜欢
桐子版画油画
版画作品选登
万类霜天(油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桐子树
冻桐子花
春天二题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岁月长又长》(油画)
油画《惊涛拍岸》
五月雪里可望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