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波,李洁琼
(1.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状态与发展特点研究
叶 波1,李洁琼2
(1.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建省以来,海南省海洋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区位条件及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海南省的海洋产业发展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单位海洋面积的海洋产值远远低于国内其他海洋省份,海洋产业结构低级化。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海洋产业发展的关键。从静态、动态的层面对海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量化分析,呈现出海南省海洋产业的结构构成、工业化程度、第三产业弹性系数、工业集中化程度以及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依此总结海南省海洋产业发展的特点,为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奠定基础。
海洋产业;产业结构;产业特点;海南省
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着新技术的运用、新能源的探索,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各沿海国家纷纷制定海洋开发战略和海洋发展规划,同时制定优惠的政策促进本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海洋经济和沿海地区的发展。如2003年,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1],海洋经济大发展的趋势将裹挟着中国所有沿海区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海南省作为拥有中国最大海域面积的省份,将成为国家海洋开发的重点领域,这为海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海南省的海洋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海洋产业发展处于低级阶段。要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大力促进海洋产业发展,而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则是海洋产业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海洋各产业构成和产业联系之间内在比例结构特征,从生产结果上反映了这一地区该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地位。
表1 海南省2001—2007年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及比重 亿元
表1为海南省主要海洋产业2001—2007年的产值及比重(海洋电力与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由于产值极低,对海洋经济贡献很小,且不少年份数据不全,因此未在表中反映)。从表1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业一直是海南省海洋产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按照三次产业结构划分法,海洋产业部门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电力与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船舶工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滨海旅游及其他产业。根据这种划分方法,2001—2007年海南省与全国海洋产业的三次产业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全国及海南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图1 海南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图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就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从图1和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海南省的海洋产业结构还处在比较初级化的发展阶段,虽然第三产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比重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海洋第二产业比重过低,产业链条过短,对国民经济的横向纵向拉动作用均有限;第三产业又以利用自然资源的滨海旅游业与传统海洋交通运输业为主,总体来讲停留在藉“渔盐之利、舟楫之便,靠天吃饭”的阶段,对海洋的利用层次、利用效率都还比较低,是传统型、资源型的海洋产业结构。这与整个海南省第一、三产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低的低层次经济结构是一致的,体现了海南省现代工业不发达的特点。这种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滩涂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值的增长主要表现为依靠资源投入带动的外向型、粗放型增长方式,增长空间有限且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后劲小,与海南建设生态省的目标相悖。
霍夫曼系数是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对工业化过程进行分析和考察时运用的一个指标,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反映了某一地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程度,本文借用这一指标,对海南省海洋产业工业化发展程度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其他沿海省市进行对比。
在本研究中,用海洋轻重工业净产值来分别表示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海洋轻工业包括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重化工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滨海砂矿业、海洋船舶业。根据统计资料,可计算得出2001—2007年霍夫曼系数,见表3。
表3 海南省2001—2007年海洋产业结构历年霍夫曼系数
从表3数据可以看到海南省海洋工业结构的特殊之处。一般而言,在工业化早期,霍夫曼系数通常在5(±1),而在工业化接近中期时,霍夫曼系数一般在2.5(±1),只有到了工业化中后期,霍夫曼系数才会达到1.5甚至1以下[2]。而海南省海洋产业的情况比较特殊,事实上海南省国民经济结构的情况与全国其他省份及平均水平相比,均比较特殊,第二产业,即工业比较薄弱,门类不齐全,产业之间配套关联较薄弱。因此,对海南省海洋产业内部霍夫曼系数不能以常规标准为准则来进行评判,而更应该从系数的变化上来反映海洋工业内部结构的高级化。
海洋第三产业弹性系数是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与所有海洋产业产值增长率的比值,反映海洋第三产业与总体海洋产业发展速度的相对快慢程度,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全国及海南省海洋第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虽有波动,但从全国来看,其第三产业平均增长弹性是稳中有降,一直在1左右,这表明,全国海洋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与海洋经济整体的增长趋于一致[3],海洋第三产业及海洋产业结构进入平稳协调发展阶段。海南省第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仍处于调整相对快速的调整期,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海南省海洋第三产业本身发展较为迅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原有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增长绝对值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增长率仍然可以较高。
表4 全国及海南省2001—2007年第三产业弹性系数表
集中化指数是用来分析和衡量区域内工业或经济部门专门化(或集中化)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数量指标,是与罗伦斯曲线(Lorenzcurve)相对应的统计量。集中化程度指数I取值范围在0与1之间。I值越大,工业在某些部门的专门化程度越高,I=1时,工业完全集中于一个部门。一般地,集中的程度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集中化程度公式为:I=(C-D)/(M-D),其中,I为集中化指数、C为各产业产值累计百分率之和、D为产业总产值累计百分率之和、M为最大累计百分率之和[4]。根据公式及上述数据可计算得到海南省2001—2007年的海洋产业集中度指数如表5(由于篇幅有限,计算过程和相关数据简略)。
表5 海南省2001—2007年海洋产业集中化指数
从集中化程度的计算可以看出,在2001年及以前,海南省海洋产业集中化程度较高,主要海洋产业产值来源于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业,尤其是海洋渔业。但从2002年开始,海南省海洋产业集中化程度开始大幅度降低,虽然在此后的6年中,海洋产业集中程度处于波动中,但总体来说朝着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及包括海洋信息服务在内的其他海洋产业开始发展起来。这说明在海南省海洋产业发展中,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变,传统海洋产业与新兴产业开始共同发展,虽然只是开始,但相信随着海南省整体经济基础的提升、对海洋开发的日益重视,海洋资源的全方位开发,海洋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的繁荣局面必将呈现。
产业结构变动轨迹指标有MOORE指标和结构熵指标,具体指标构建如下:
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指标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产业结构变动轨迹值,qit为报告期第i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qi0为基期第i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K值变动方向和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相一致。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计算[5],以2001年为基年,以2007年为报告期,计算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
经计算可得,海南的产业结构变动值为KH=0.18;全国的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为KC=0.38。由此可以看出,自2001年以来,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虽然一直在向高级化调整发展,但与全国平均产业结构调整幅度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海南省海洋产业发展的结构调整力度小。再来计算海南省相对于全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利用公式计算
该结果说明全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速度比海南省高出了11%,这说明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远远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同时,必须看到,海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原因是,现有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主要来自于海洋第一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开发程度深、涉及产业门类广的海洋第二产业变化并不大,作为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海洋第二产业的滞后发展必将使整个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滞后,整体海洋经济的发展缺乏强劲的推动力。
产业结构熵数,反映了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质量方面的变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公式推理过程得知,et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发展趋向多元化,产业部门之间发展差距越小,反之,et越小,则说明产业结构发展越趋向单一化,产业部门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根据《海南省统计年鉴》及《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的数据,选取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建筑业为计算部门,分别计算全国及海南省2001—2007年的产业结构熵数如表6。
表6 全国及海南省2001—2007年产业结构熵数
从表6中数据可以看出,从2001—2007年,海南省的海洋产业结构熵数在波动中增长,但增幅较小,表明海洋产业结构在趋向多元化发展,产业部门之间的发展差距在慢慢缩小,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海南省的海洋产业结构相对简单单一,产业部门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产业发展不均衡。
综合上述对产业结构静态现状与动态发展的各项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如下:
1.海洋产业内部结构初级化、单一化、技术层级低、经济规模小 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是较低的,在海洋产业演变序列中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即从传统海洋产业的“一、三、二”阶段向“三、一、二”阶段的转化阶段,因此,整体海洋产业结构以及具体海洋产业内部结构都体现出初级化、单一化、技术层级低、经济规模小的特点。
2.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较低 主要体现在海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高,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深度严重不足,即加工程度低,知识技术附加值低。海洋第二产业发展十分薄弱,对其他海洋产业的前、后向和侧向关联效应不明显,海洋产业乘数效应较差。
3.海洋产业集中度过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少 产业集中度过高,产业之间结构比例不合理,导致产业结构整体效益差。在海洋产业结构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少,产值比重低;传统产业技术装备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海南省产业结构改变缓慢,因此导致海洋产业增长受到很大限制。
虽然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初级化特点,但近年来海南省经济发展平稳增长,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产业结构已经朝着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及包括海洋信息服务在内的其他海洋产业开始发展起来。这说明在海南省海洋产业发展中,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变,传统海洋产业与新兴产业开始共同发展。
1.海洋捕捞业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并不断向外海扩展 海南省海洋捕捞业从1988年建省时的10.6万吨发展到2007年的90.7万吨,增长了7.6倍,年均增长率为12%,近年来,海南省遵循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渔民组建渔民合作组织,加大向西、南、中沙外海渔场的捕鱼力度,外海捕捞产量逐年上升。2000年,海南省外海捕捞产量仅有266吨,2006年,三亚市成功地组织了历史上第一支赴西、中沙外海捕捞的船队,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良好的经济收入,吹响了向外海远海捕捞的号角。2006年全省在西沙作业的拖、围网和补给船只约110多艘,产量约1.5万吨,初步形成捕捞生产的局面,2007年全省外海渔船发展到1 800多艘,外海捕捞产量48万吨,占海洋捕捞产量的37%。
2.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技术不断提高 从海洋捕捞为主向海水养殖转变,是海南省海洋渔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建省以来,海南省水产养殖业从1988年的1.7万吨发展到2007年的39.8万吨,增长了近24倍,年均增长率为18.4%,高于海洋捕捞业的增长速度,其中海水养殖由1988年0.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7.3万吨,淡水养殖由1988年的1.7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22.5万吨。
3.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建省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海南省海洋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7年,海南省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7 000万吨达到7 331万吨,比2002年增长了182.18%,比建省初期增长增8倍;港航业总产值达到42.72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5倍,全省综合吞吐能力达到5 471万吨,相当于2002年的5倍。2008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进一步增加到7 800万吨,海口港跻身4 000万吨港口之列,其货物吞吐量占整个海南货物吞吐量的58.8%;同时洋浦港跨入2 000万吨港口之列,且比该港1998年的货物吞吐量增长了52倍。
4.滨海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海南省滨海旅游业经过22年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很大,已经成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1—2008年,海南滨海旅游业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10.4%和14.5%,2008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南滨海旅游业仍稳步增长,全省滨海旅游业总产值176亿元,较上年增长10%以上,增加值97亿元,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22%,成为海洋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海洋是海南的未来与希望。虽然海南省海洋产业现仍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远称不上发达,但该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其一,海南省区位条件优越,内靠粤港澳深珠形成的华南经济圈外围要地,外临东南亚,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理中心位置,同时还处在亚太经贸往来最繁忙的海上航道附近。
其二,海域空间广阔,受权管辖海域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其中环本岛海域使用管理拥有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与相关的陆域形成一个环岛“蓝宝石”经济圈,可以利用的大陆架浅海83万平方千米;南沙海域73万平方千米。
其三,资源基础雄厚,有岛、洲、礁、沙和滩600多个;海岸线系数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海南岛本岛海岸线长1 618千米,环岛港湾84个,可开发68个,洋浦等6个港湾可建深水港口;周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估算油气资源总储量200多亿吨,居全国之首,南海中北部海域还蕴藏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可燃冰;本岛附近近海渔业资源600多种,西、南、中沙海域有鱼类1 000多种[6];滨海砂矿资源80多种,其中钛铁矿、锆英石储量占全国同类矿产储量的1/4和1/3以上。
海南省是海洋大省,也必将成为海洋强省。据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中心测算,尤其是基于资源与环境的海洋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各沿海区域中排名第一。海南省应坚持自我创新循序稳健发展与利用后发优势跨越发展两种模式并行的发展路径,大力发展海南省海洋经济,以实现全省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腾飞。
[1]吴凯,卢布.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系统分析与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1):367-370.
[2]张耀光,刘锴,王圣云.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5):47-56.
[3]楼东,谷树忠,钟赛香.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5(5):20-26.
[4]张耀光,崔立军.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布局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理研究,2001(3):338-346.
[5]王永生.我国海洋产业评价指标及其测算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4):18-20.
[6]张耀光.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J].地理研究,2005(1):46-55.
A Research on the State of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Hainan Marine Industry
YE Bo1,LI Jie-qiong2
(1.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2.Tourism School,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Hainan province,Hainan’s marine industry has been rapidly growing and shaped its essenti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ystem.However,restrained by geographic condition and weak social and economic base,its development lags all the way behind.Hainan has a much lower per-unit-sea-area marine output than other marine provinces do,and a low-level marine industry structure.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y structure plays the crucial role in the advance of Hainan’s marine industry.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Hainan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static and dynamic level,and reveals the formation,industrialization degree,elastic coefficient of tertiary industry,industry concentration degree,and the change law of Hainan’s marine structure.And on the base of which,it sums up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Hainan marine industries to lay a foundation to enhance the policy mak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industry.
marine industry;industry structure;industry characteristics;Hainan province
P 74;F 127.9
A
1004-1710(2011)04-0001-06
2010-10-25
国家海洋局项目(HN908-02-04)
叶波(1974-),男,海南万宁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海洋旅游。
[责任编辑:靳香玲]